第15章 最后的話
- 對自己的人生負責(珍藏版)
- 方道編著
- 947字
- 2023-09-28 16:20:21
內德·蘭塞姆是美國紐約州最著名的牧師,無論在富人區還是貧民窟都享有極高的威望,他一生一萬多次親臨臨終者的床前,聆聽臨終者的懺悔。他的獻身精神不知感化過多少人。
1967年,84歲的蘭塞姆由于年齡的關系,已無法走近需要他的人。他躺在一間教學樓里,打算用生命的最后幾年寫一本書,把自己對生命、對生活、對死亡的認識告訴世人。他多次動筆,幾易其稿,都感覺到沒有說出他心中要表達的東西。
一天,一位老婦人來敲他的門,說自己的丈夫快要不行了,臨終前很想見見他。蘭塞姆不愿讓這位遠道而來的婦人失望,于是在別人的攙扶下,他去了。
臨終者是位布店老板,已72歲,年輕時曾和著名音樂指揮家卡拉揚一起學吹小號。他說他非常喜歡音樂,當時他的成績遠在卡拉場之上,老師也非常看好他的前程,可惜20歲時,他迷上了賽馬,結果把音樂荒廢了,要不然他可能是一個相當不借的音樂家。現在生命快要結束了,而自己卻一生庸碌,他感到非常遺憾。他告訴蘭塞姆,到另一個世界里,他決不會再做這樣的傻事,他請求上帝寬恕他,再給他一次學習音樂的機會。蘭塞姆很體諒他的心情,盡力安撫他,答應回去后為他祈禱,并告訴他,這次懺悔,使牧師也很受啟發。
蘭塞姆回到教堂,拿出他的60多本日記,決定把一些人的臨終懺悔編成一本書,他認為無論自己如何論述生死,都不如這些話能給人們以啟迪。他給書起了個名字,叫《最后的話》,書的內容也從日記中圈出。可是在芝加哥麥金利影印公司承印該書時,芝加哥發生了大地震,蘭塞姆的63本日記毀于火災。1972年《基督教真理箴言報》非常痛惜地報道了這件事,把它稱為基督教世界的“芝加哥大地震”。蘭塞姆也深感痛心,他知道憑他的余年是不可能再回憶出這些東西的,因為那一年他已是90高齡的老人。
蘭塞姆1975年去世。臨終前,他對身邊的人說,基督畫像的后面有一只牛皮信封,那里有他留給世人“最后的話”。蘭塞姆去世后,葬在新圣保羅的大教堂,他的墓碑上工工整整地刻著他的手跡:假如時光可以倒流,世上將有一半的人成為偉人……
另據《基督教真理箴言報》報道,這塊墓碑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塊帶有省略號的墓碑。
假如時光可以倒流,世上將有一半的人成為偉人……但時光不能倒流,我們只能早作悔悟,而不是等到生命的盡頭才意識到:自己本可以成為另一種人。常常反省、修正自己的人生之路,讓生命之旅發出應有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