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袁紹:矜愎自高的貴公子

出身不佳的貴族子弟

袁紹出身于東漢后期一個勢傾天下的官宦世家。從他的高祖父袁安起,四世之中有五人官拜三公:父親袁逢,官拜司空;叔父袁隗,官拜司徒;伯父袁成,官拜左中郎將,早逝。

雖說家庭背景相當顯赫,但袁紹本人的家族地位并不高。這是因為袁紹的母親很有問題。

公孫瓚在討伐袁紹時,發布檄文列舉袁紹的罪狀,其中第九條罪狀揭了袁紹身世的老底:

“春秋之義,子以母貴。紹母親為婢使,紹實微賤,不可以為人后。以義不宜,乃據豐隆之重任,忝污王爵,損辱袁宗,紹罪九也。”

由此可見,袁紹的母親并不是袁逢的正妻,甚至也不是妾或側室,只是“婢使”,一個使喚丫頭或者女傭之類的地位卑微的女子。袁紹據冀州之后,天下豪杰紛紛前來歸附,他弟弟袁術很生氣,說道:“群豎不吾從,而從吾家奴乎?”可見,雖是同父所生的親兄弟,但在袁術眼里,袁紹壓根不是哥哥,只是“家奴”而已。袁術為什么這么看不起袁紹?就是因為袁紹的母親地位太低了。

雖說因為家世背景,袁紹的仕途起步比很多人要高,但相比于袁術還是低了些。十常侍之亂的時候,袁紹是中軍校尉,袁術是虎賁中郎將,中郎將的級別高于校尉。董卓霸權的時候,為了拉攏人心,升袁紹為渤海太守、邟鄉侯,升袁術為后將軍、陽翟侯,后將軍的地位堪比九卿,高于太守,陽翟侯是縣侯,地位也比邟鄉侯高。可見,即便是在袁紹已經成為一顆冉冉升起的政壇新星之時,在當時人眼里,他的身份還是不如袁術尊貴的。說到底,都是因為袁紹的出身不好。所以說他的童年生活不免有些抑郁,因而也養成了袁紹孤傲的性格。

曾經也是進步青年

袁紹深知自己出身的弱點,因而非常注重自身的修養。東漢以孝治天下,袁紹喪母,以古禮守喪三年,又追服父喪,共六年,因而被天下人廣為稱贊。

袁紹辭去濮陽令離職回家,車馬徒眾,十分豪華,但將要進入汝南境內時,卻把賓客都打發走了,說:“我這樣的車馬裝束,難道可以讓許子將看見嗎?”

許子將,即許劭,是個有節操的人,在當地很有名氣,無論官民都非常敬重他,袁紹為了表示敬意,遣散賓客車馬,單身而行。袁紹少年養名,以品行高潔名動天下,為其將來事業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政治基礎。

袁紹又好游俠,結交了不少天下豪杰,當時他有四個好朋友都很有名:

名列“八廚”的張邈。張邈少時以俠義聞名,接濟貧困,助人為樂,傾家蕩產,壯士多有歸附于他的,被稱為“八廚”之一,曹操、袁紹都是張邈的朋友。朝廷征召他做官,他以出色的應考成績被任命為騎都尉,不久又被任命為陳留太守。

為友復仇的何颙。何颙有個朋友虞偉高父仇未報卻重病將死,何颙去看望他,虞偉高忍不住向他哭訴,何颙二話不說為他報了仇,用仇人的腦袋祭了虞偉高父親的墳墓。

陳蕃、李膺謀殺宦官失敗后,何颙因與陳蕃、李膺交好,被宦官誣陷,他于是改變自己的姓名,逃亡汝南郡境內。他所到的地方,結納豪杰,有名于荊州、豫州一帶。

袁紹仰慕他的為人,悄悄地與他往來,結為諭德宣誓的朋友。這時黨禍起,天下不少人遭了難,何颙經常私下里跑到洛陽,與袁紹一起計議:對一些窮困無助的人,幫助他們渡過禍患。對一些被追捕的人,就大為出謀獻計,使他們得以逃跑或隱藏起來,使不少人免于黨禍。

赴難不憚的許攸。“赴難”即所謂“救時難”,屬于游俠的最高準則。許攸曾與冀州刺史王芬、周旌謀劃廢掉漢靈帝,誅除宦官,改立合肥侯為帝,匡扶社稷。王芬打算趁著漢靈帝北巡的時候,以征黑山賊為由舉兵,但是漢靈帝又剛好收回了兵權,召王芬入朝,王芬心里沒底,就自殺了,許攸這才投奔了袁紹。

仗義刺卓的伍孚。伍孚曾是何進的門客,憤恨董卓的殘暴不仁、倒行逆施,于是某日懷里藏著佩刀去見董卓,準備找機會暗殺。在向董卓匯報完工作,董卓出來送他的時候,伍孚拔刀刺向董卓。可惜董卓習武出身,身手很不錯,伍孚沒刺中,反而被董卓拿住。董卓厲聲責問:“你難道想造反嗎?”伍孚義正詞嚴:“你什么時候成了我的君主?我什么時候成了你的臣子?你這個亂國篡主、罪大惡極的奸賊。今天我就是來誅殺你的,恨不得將你碎尸萬段以謝天下。”《三國演義》總贊伍孚道:“漢末忠臣說伍孚,沖天豪氣世間無。朝堂殺賊名猶在,萬古堪稱大丈夫。”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由此可見袁紹很年輕時就是個豪杰,其聲名遠在嫡子袁術之上。袁本初少年豪杰,名不虛傳。

據四州,虎視何雄哉

十常侍之亂,袁紹、袁術領兵誅滅宦官,但卻被董卓掌握了天下的實際操控權,董卓獨斷專橫,心狠手辣,袁紹、袁術、曹操、鮑信紛紛逃離洛陽。

隨著董卓的倒行逆施,各地討伐董卓的呼聲日益高漲。而討伐董卓,袁紹是最有號召力的人物,這不僅因為他的家世地位,還因為他有誅滅宦官之功和不與董卓合作的行動。于是,關東州郡起兵討董時,袁紹被推舉為盟主。怎奈各路諸侯各自心懷鬼胎,保存實力,真正與董卓交鋒的人少之又少,袁紹雖為眾望所歸,其實很負眾望。作為盟主,他既不率先殺敵,也指揮不了這支十余萬的大軍。最終一場討伐不了了之。這次董卓討伐戰看似誰也沒撈到好處,其實最大的受益人是袁紹,本身沒有什么損失,而且作為十三路諸侯的盟主,聲望達到了頂點。于是,前來投靠袁紹的豪杰名士絡繹不絕。

袁紹充分利用了這次機會,準備搶奪冀州。冀州是個好地方,兵精糧足,袁紹此時雖然有一定實力,但想獨自吞并冀州幾乎不可能。逢紀獻策,與公孫瓚兩面夾擊韓馥,后又結好韓馥的叛將鞠義,讓他進攻韓馥。

冀州太守韓馥是個老實的讀書人,膽小軟弱,又沒多大才能。和公孫瓚打了幾仗,都輸了。韓馥這個時候已經很自危了,袁紹看準時機派出高干、荀諶去對韓馥“申明大義”,在高干、荀諶的一番恐嚇之下,韓馥乖乖讓出了冀州,袁紹兵不血刃就吞下了一大塊肥肉,開始了他的爭霸之途。

也是因為袁紹的勢力膨脹,導致了公孫瓚將矛頭指向了他。公孫瓚以其弟公孫越的死為借口,出兵討伐袁紹。在戰爭初期,公孫瓚的實力占了上風,不過因為對戰局判斷失誤,導致公孫瓚的部隊在界橋一戰戰敗后,開始出現了實力下滑。袁紹在截獲公孫瓚的求援情報之后,得知其他的援軍將以火光為信號夾擊袁紹。于是袁紹將計就計,夜里以火把為信號,誘使深藏高臺之后的公孫瓚出兵。袁紹乘機伏擊大敗公孫瓚的部隊,公孫瓚走投無路之下,殺死妻兒然后自焚而死。

在大敗公孫瓚后,袁紹占據了整個幽州,吞并了公孫瓚舊部。這時的袁紹,已擁有冀州、青州、幽州、并州,且四州之地是當時中原最為富庶、輜重最廣的土地。袁紹的勢力達到頂峰,一躍成為諸侯之首。這期間,袁紹唯一錯過的,就是拯救漢獻帝劉協,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曹操從李傕與郭汜手中將漢獻帝奪走,迎回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

敗官渡,戚戚然不得善終

袁紹的成功來得突然,失敗來得也很快,序幕在他傾四州之兵馬南下攻伐曹操時就拉開了。

官渡之戰伊始,即建安五年元月,劉備殺了徐州刺史車胄,決定和袁紹聯合起來,對抗曹操。曹操知道劉備絕非等閑之輩,如果不趁他羽翼未豐之時除掉他,任由他坐大會對自己構成極大的威脅,于是決定先領兵攻打劉備。此時,袁紹手下的謀士田豐對他說:“曹操東擊劉備,一時半會兒不會罷兵,明公如能舉兵偷襲他的后方,令其首尾不能相顧,定可以大破曹軍。”但袁紹卻推說孩子有病,不能離開。田豐氣沖沖地退了出來,邊走邊說:“庸主啊!千載難逢的時機,就這樣浪費了,可惜啊,可惜啊。”袁紹聽說以后,惱羞成怒,從此疏遠了田豐。

待曹操打敗劉備還軍官渡后,袁紹才倉促決定出兵,田豐認為戰機已失,不可貿然出兵,再次進諫說:“曹操既然打敗了劉備,現在許都必有重兵把守,已不再是空虛的了。而且曹操善于用兵,變化無常,常能以少勝多,不能等閑視之,需要從長計議。”袁紹不僅不聽田豐的勸告,反而以擾亂軍心的罪名,將田豐拘押起來。

九月,兩軍會戰,曹軍失利,于是深溝高壘,堅守不戰。袁紹修筑壁樓,堆起土山,從高處向曹營發箭,一時箭如雨下,曹營招架不住,將士們只得舉著盾牌走路,但壁樓、土山不久就被曹軍的“霹靂車”轟毀了。一計不成,又施一計,袁紹又暗鑿地道通往曹營,不料,曹軍早有準備,在營中挖掘長溝進行防御。曹軍雖然處于守勢,但還是派兵襲擾了袁軍的運糧車。

兩軍就這樣處于膠著狀態,持續了一百多天,河南老百姓苦不堪言,很多人背叛曹軍,投靠了袁軍。然而,這種有利于袁紹的態勢出人意料地急轉直下。這時,袁紹派淳于瓊帶領萬余人北迎運糧車,糧草關系全軍安危,謀士沮授特別提醒說:“可派蔣奇領一支人馬伏于淳于瓊之側,以防止曹操偷襲。”而謀士許攸則提出偷襲許都的建議,因為此時許攸意識到曹軍傾巢而出,許都定然守備不足,此時若能派輕騎奔襲許都,能既快又省地結束戰斗,而且許攸還料到此時的曹軍糧草已然不足,若能攻下許都,則斷了曹軍糧草的來源,到時曹軍自會不戰而降。

然而,剛愎自用的袁紹沒有聽進去分毫,無所動作。事有湊巧,此時有人告發許攸的兒子犯法,袁紹決定要嚴加懲罰,許攸感到事情不妙,一則自己的兒子犯法自己必然難逃罪責;二來袁紹剛愎自用,敗績必然,不如趁早開溜的好,于是決定投奔曹操。

在許攸的謀劃下,曹操親自領兵赴烏巢襲擊袁紹的糧草囤積地,此時,袁軍部將張郃主張救烏巢,于是對袁紹說:“曹操親自出馬,一旦得手,事情就無可挽回了。”郭圖卻“別出心裁”地說:“不如現在發兵去進攻曹軍大營,只要攻拔曹營,曹操就無家可歸了。”袁紹認為郭圖說得對,于是派高覽、張郃率領重兵攻擊曹營,而只派一支輕騎救援烏巢。可袁紹哪里知道,曹操既然親自出馬,那曹軍大營必定是重兵把守。果然,高覽、張郃攻營不下,而烏巢大敗的消息卻先傳來了,二將無心戀戰,竟自向曹軍投降。

袁紹全軍一下子全垮了。慌忙之中,袁紹及長子袁譚各單騎逃遁,直奔黃河渡口。

逃回冀州后,袁紹感到窩囊至極,郁郁而終。袁紹之子袁譚、袁尚在袁紹死后爭權相攻,被曹操各個擊破。袁譚被殺,袁尚與二兄袁熙逃亡遼西烏丸。曹操北定烏丸后,袁尚、袁熙敗走遼東,被公孫康所殺。

在這場戰役中,袁紹錯過了多次成功擊敗曹操和挽救戰局的機會。比如說,田豐和許攸偷襲許都的建議,都是天賜良機,尤其是許攸提出襲擊許都的想法和條件更為成熟,又如張郃建議先救烏巢的想法也是可以扭轉戰局的意見,但是袁紹都沒有采納,結果一敗涂地。

回顧三國那段鐵馬金戈的歷史,官渡之戰的刀光劍影猶在眼前。諸葛亮在《隆中對》中評價這場戰爭時說道:“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在這里,諸葛亮指出了袁紹的名氣比曹操大,資本也比曹操雄厚,但曹操最后卻得勝了,得勝的原因是“人謀”,誠然這場戰爭的勝利和曹操善于謀劃分不開,但是袁紹在關鍵時刻的優柔寡斷,糊涂無知也是重要的原因。

有了四世三公的名望,有了龐大的軍隊,對于成就一番事業來說,是多么好的機遇啊,但是袁紹沒有把握住,于是歷史的天平傾向了曹操,歷史的軌跡也不再是以袁紹為主線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丽区| 兴山县| 东莞市| 巴马| 什邡市| 石柱| 蓬溪县| 富裕县| 凭祥市| 桐城市| 丹凤县| 常州市| 剑河县| 甘德县| 高唐县| 邯郸市| 昌乐县| 祁阳县| 巴里| 岑巩县| 石家庄市| 应城市| 新化县| 临清市| 明溪县| 永丰县| 商河县| 曲麻莱县| 兰州市| 开平市| 冷水江市| 海安县| 吉木萨尔县| 福贡县| 乌鲁木齐县| 正宁县| 茶陵县| 阳信县| 曲水县| 民丰县| 古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