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我們如何應對生活中的不確定性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p>

注釋:

①約:貧困,困頓。

②樂:安樂,安逸。

③安:安于,對某種狀態感到滿意。

④知:同“智”,智慧的,聰明的。

⑤利:有多種解釋,一說為“以……為利”,另一說則為“有利于”。

“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一個不仁的人,無法長期待在困頓的環境之下,也無法長久地安于好的環境。如果生活變得很糟糕,他為了擺脫困境,將無所不用其極,做很多冒險的事;而當他過上富裕的生活后,時間一久,則可能會陷入小人得志或者樂極生悲的境況中。

為什么一個不仁的人,不論貧窮或者富貴都可能出現問題呢?原因很簡單,不仁的人,他的內心是為外物所奴役的,他高興與否、幸福與否,都取決于外在的物質,取決于外人的評價。

與此相對的,是仁者既可以“久處約”,也可以“長處樂”,“約”和“樂”都只是外在的狀況,這無法影響他內心的平靜。

仁者不為外物所奴役,有自己的天命和自己的理想,如同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無論在多么簡陋的環境里,哪怕肚子都填不飽,他都能夠每天開開心心地生活,追求自己認為正確的東西。

反觀當下,人們大都生活在“不可以久處約”也“不可以長處樂”的狀態里。不妨問問自己,我們一年中有多少天是發自內心地感受到快樂的?很多人工作的時候總期待放假;處于假期中又覺得無法忍受平淡的生活,必須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真的去旅行了,一路上卻開始抱怨,覺得舟車勞頓,旅途似乎沒有想象中的浪漫,恨不得趕緊回家。永遠活在一種不知足的狀態中,本質其實就是內心的不充實。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仁者以仁為安身立命之根本,“仁”是內心的原則。在仁者眼里,哪怕環境再惡劣,也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他看一個地方好不好,不在于其是否富麗堂皇,是否環境優美,而在于這個地方能不能讓自己內心平靜。

“知者利仁”存在多種不同的解釋??梢岳斫鉃橹钦咭匀市欣V钦吣軌驅ⅰ叭省卑l揮出更大的價值,運用“仁”幫助更多的人,可以理解為以利養仁。一個人就算生活富足而美好,能夠“長處樂”,依然應該用“仁”來修煉自己的品行。還可以理解為智者對仁有利。智者可以為“仁”賦能,在“仁”這件事情上能有更多的發揮,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使得“仁”的邊界不斷地擴充。因此,孔子說“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此處,我要給讀者推薦一本書——《自尊》。這本書對“仁”和“不仁”做出了心理學的界定。

《自尊》講到,擁有較高的自尊水平的人,接近于孔子所說的“仁者”,他有著穩定的高自尊,無論外在的環境如何變化,他都能夠保持樂觀的心理。如果一個人處于低自尊的狀態,他就會活得很痛苦,因為他對自己的評價、對生活的追求,完全取決于外在環境的變化和反饋,這就是“不仁”的狀態。

我們可以用孔子的這句話來自省,努力做一個既可以“處約”,也可以“處樂”的人。人生起起伏伏是常態,用作家麥家老師的話,叫“人生海?!?。你說不清什么時候會過上好的生活,什么時候又會忽然跌入谷底。

生活充滿不確定性并不可怕,無論生活好壞都不接受,那才最可悲。

本節打卡小知識

清代名臣曾國藩在給弟弟的信中曾寫過這樣一首詩:左列鐘銘右謗書,人間隨處有乘除。低頭一拜屠羊說,萬事浮云過太虛。

這里“左列鐘銘右謗書”說的是案臺左邊放滿了朝廷的嘉獎令,右邊放滿了謾罵和詆毀自己的信札。曾國藩正是以這種方式來警醒自己:要用豁達的態度面對一切榮譽和誹謗(fěi bàng)。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河市| 黑水县| 新野县| 汤原县| 康定县| 辉南县| 自治县| 铁岭市| 门源| 福海县| 措美县| 平阴县| 孟村| 杭锦旗| 华安县| 古蔺县| 吉水县| 高要市| 怀来县| 洛宁县| 新乐市| 永德县| 咸宁市| 云梦县| 神农架林区| 甘泉县| 屏边| 二手房| 河曲县| 阳西县| 余江县| 岗巴县| 东乌| 南阳市| 麻江县| 盖州市| 抚宁县| 灵寿县| 威信县| 宜章县| 永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