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給青少年講論語:性格養成
- 樊登
- 1157字
- 2023-09-19 15:43:43
做一個有溫度的人
孔子謂季氏①:“八佾(yì)②舞于庭,是可忍③也,孰不可忍也?”
注釋:
①季氏:季孫氏,魯國的大夫。
②八佾:古代舞蹈人員八人為“一佾”,根據當時制度,八佾是屬于天子專屬的規格,其他官員不得使用這樣的規格。
③忍:忍心,狠心。
孔子發出了一聲振聾發聵的怒吼!
什么叫作“八佾舞于庭”?當時社會有著嚴格的等級制度,跳舞也是有嚴格的規制的。佾是古代樂舞的行列,行列數和人數縱橫皆同曰佾。普通人家,比如士人,可以有兩列人跳舞;卿大夫,可以有四列;諸侯,可以有六列;只有國君、天子,才可以用八列。不同級別的人群只能根據自己的身份地位安排舞蹈規格,否則就屬于欺君犯上。
季氏作為貴族,比魯君的地位要低一層。但他有權有勢,財力雄厚,也有足夠的軍事實力,他在自己家里安排歌舞表演的時候,居然有六十四個人一起跳舞,這明顯是違規的。
所以孔子聽說了這件事情,特別生氣。他幾乎是義憤填膺地說:“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這句話我們幾乎每個人都說過,但往往把它理解錯了。我們的理解是“我再也不能忍了,這事如果能忍下去,那以后沒有什么是不能忍受的了”。
什么叫作“是可忍,孰不可忍”?孔子的意思是:連這樣的事情他都忍心去做,那還有什么事是他不忍心去做的?
梁漱(shù)溟(míng)先生解釋得特別好:要把善理解成一個動態的東西。每個人的內心都有向善的力量,這就是人性本善的含義。可既然人性本善,為什么有人會做壞事呢?核心就在“忍”上。一個人能夠做壞事,是因為他忍心去做壞事,忍心去看別人痛苦。
影視劇、小說里所描述的很多壞人,在要做壞事之前都會把心一橫。什么叫把心一橫?就是收起了向善的心,拒絕和他人的共情,更不會去關心別人的想法,此刻的他們認為個人利益更重要,面子更重要,地位更重要。當一個人為了外在的東西把心一橫時,壞事往往就發生了。
孔子說“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與上述情況也是異曲同工——連這樣的事情,他都能夠忍下心去做,那還有什么樣的事是他不忍心去做的?
劉備曾說過:“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壞的事哪怕看上去很微小,但只要開始做,就會一次又一次打破自己心里的底線,“忍心”的力量也會變得越來越大。先做一件不起眼的小壞事,接著做一件中等的壞事,再接著做一件更大的壞事,這個世界上的壞人,不就是這樣一步一步地走向道德滑坡,變得越來越糟糕的嗎?
綜上,“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的準確含義,并不是說我們要忍受與忍耐,而是我們要控制自己的內心,做一個“不忍心”的人。
這是一個非常有力的開篇,第三篇大部分的內容,都是關于禮的探討。
本節打卡小知識
作為儒學另一位代表人物,孟子也始終認為做人應該要堅持自己的底線,他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說的是在富貴時、在貧窮時、在強權壓迫下都要堅守自己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