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資源在華國不算太豐富,所以思源集團不得不開發高效的富集技術,來應對這種先天不足的情況。
目前,雖然可以從其他國家購買高品位核礦,但并不意味著將來在宇宙游蕩時也能買到。
所以,擁有這種高效富集技術,不但現在能運用,將來也能作為技術儲備以備不時之需。
接受這個研發項目的,是一群選礦專業畢業的員工,他們對這個專業對口的項目特別感興趣,甚至有點熱淚盈眶了。因為這次終于能好點熟悉的工作,不枉四年的學習。
這件事讓陳曉峰哭笑不得。整了半天,自己招聘過來的人居然有專業不對口的。最重要的是,他們干了那么久居然沒出過什么毛病,直到現在才認為專業對口了。
不過陳曉峰也懶得管了,每個人把自己的事做好就行,管他什么專業的呢。
哪怕一個古生物學專業的學生自告奮勇的說:“我想研究太空引擎。”,只要他有決心干出成績,從頭開始學都沒關系。陳曉峰不會去去管,其他人也不會去管。
那他會怎么樣呢?他會非常努力的去完成。因為在思源集團里,每個人手中接到的任務都是自愿的,而且是認真做的決定。
如果一個員工,在接到任務后,發現里面的研究思路和技術難度,不適合自己,那么在前三天就得馬上跟換,不然就得繼續下去,直到做出成績。
當然,如果一個員工接了任務,又不太有實力做出來,是可以找外援的,但必須做出來。
就這個模式,相信很多人會選著挑戰自己,然后去發現自己的天賦是什么,于是下一次選任務就不會那么隨意了。
新型核裂變原料富集技術,采用先進的智能化的控制,每步工序獨立作業,前后工序完美銜接的方式。一邊破開巖石,一邊檢測元素含量,當核裂變原料達到開采標準之上時,采集指令發出。
前面的鉆礦機器人不斷破碎巖石。后面收集礦石的機器人負責收集、破碎。然后是運輸機器人負責接收破碎礦石,并碾磨成粉。接著將一車一車變成粉末的礦石粉運送至溶解池機器人。
溶解池機器人,任務很重要,它的工序,是需要不斷地將溶解液與粉末混合。使核元素充分析出,溶解在水溶液中。處理完的礦粉渣經過甩干機,送出溶解池機器人至礦渣收集機器人。溶液則經過高能量場富集區域截留收集起來,送出溶解機器人至核元素濃縮機器人。
核元素濃縮機器人,將所得產物進一步提純至,最終應用成品。
而礦渣收集機器人,會將礦渣處理成固體方塊,作為建筑用材。(因為,礦石內部的核元素已經處理的非常干凈,比天然大理石的輻射量還低。)
新型核元素富集技術的整個過程就是這樣。因為這個過程不能有人工參與,所以設計的個工序的工程機器人必須可靠。使用壽命以百年為單位也不為過。
有人說,怎么可能存在壽命那么久的設備。
別的公司的設計師肯定會說,這不可能。但是思源集團的工程師點點頭表示沒任何問題。
因為,他們解決了許多關鍵部件的壽命問題。這個早在生產那些,處理污染物設備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研制了。
思源集團最熱愛的創新,就是不斷延長工業品的使用壽命,這是一種最樸實的節約。
一臺工業機器人,最容易出現壽命比較短的部件有:電線、各類開關元件、主控電路板、軸承、密封圈、電機、還有各種磨損部位等。
思源科技大學,每天都在研究如何將這些配件的使用壽命提高到幾十上百年甚至更久。
而以上這些常用配件的使用壽命已經提升至上百年了。真的可以說,祖孫四代共用也沒什么問題。
關鍵,還在于設計,因為這種工程機器人可是要試用于各種地形,包括外太空。
這個設計難度,就算小智來做總工程師都得費不少算力。不過必須得人工來做設計,最后再由小智進行優化。
所以,當那些采礦專業的工程師,發現最后自己所選的研究課題,是這么個情況時,所有人都崩潰了。好在,他們及時調整了心態,并想起了公司的精神與理念“敢為人先,鍥而不舍!”
據陳曉峰估計,他們這個項目,好像看起來技術含量不高,但實際上想要完美的設計出來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再少估計得一兩年時間。
所以,讓他們這群人去折騰吧,一旦這些工程機械完美的設計出來,那么對全世界的采礦行業將又是一場地震。陳曉峰自己都嚇了一跳,哎!搞不好又要捅婁子了。
“管他呢!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陳曉峰自我安慰了一下。
剩下新型核裂變多種同位素全利用技術研發和核廢料處理技術其實有些共同的技術路線,但是應用的工具有所不同。
相同點,都是對原子核動手術,一個是改變原子核使其能進行核裂變反應。這里利用的工具是快中子和慢中子。
另一個是改變原子核使其加快半衰期或者進入更穩定態。這里利用的工具是高能量場以及快、慢中子作為配合填充材料。
而核廢料處理的這個工作的基礎,恰好是陳曉峰在做。這個研究如果干成了,對全世界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福音。
……
新型核電正開始按部就班的研究起步時。思源科技大學的某個實驗室傳出激動的歡呼聲。
因為,陳曉峰心心念念的石墨烯芯片宣告誕生了。這是一個看起來與其他類型CUP引針一模一樣的中央處理器,外表銀白色,非常輕,同時也比較薄。
因為現在絕大多數電腦結構已經成體系了,研究人員不得不對這款CPU進行相同的電路設計。
不過這樣也好,至少能在同一種接口中測試出它的性能如何。
通過最后嚴格的測試,這款CPU全方面碾壓硅基芯片。無論在能耗、產熱量、運行速度、耐受溫度范圍等,或者是在磁場、電場強度高的區域,都有據有相當高的穩定性。這是硅基芯片所欠缺的。
可以這么說,一款草根宇宙芯片誕生了。
第二天,公司通告全體員工,為取得這次偉大的成就的研發團隊,表示由衷的祝賀。
熱鬧過后,陳曉峰開心的拉著幾位老院士一起來到研發芯片的實驗室,并與參與這個項目的所有研發團隊留了一個合影。
這是值得高興的事情,所以陳曉峰也孩子了一把,而幾個老人更是把這款芯片捧在手心,仔細的觀摩,眼中含著激動的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