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長我想請教一下,這個同位素,快中子吸附合成實驗,是不是得現場驗證一下?雖然在這個計算機模擬中,得出實驗數據非常好,創造出了新同位素。
而且這種新同位素,理論上居然能夠進行核裂變。”一個研究員在微信里私信跟陳曉峰聊起來。
“先用計算機多模擬幾次吧!你把快中子攻擊頻率和慢中子攻擊頻率的參數調整到最佳。之后這兩種攻擊交替頻率調整到最佳試試。
我們多在計算機中模擬,找到最佳試驗參數,以備將來參考。如果在真實核物理實驗中摸索,會有輻射危險。”陳曉峰建議道。
“好!我把這些實驗數據都做成立體矩陣。看能不能更直觀點。”這個研究員認為陳曉峰說的很有道理。所以短期他也不會去考慮真實試驗了。
……
與這個研究人員一樣的心思的人很多。而陳曉峰對他們的回復,都是多做計算機模擬實驗,到時候現實試驗就成功率更高。
為什么陳曉峰要這么回復呢?
原因有兩點,第一是核輻射危險,這個很無奈,也是很扎心的物理現實沒法改變。從核物理被發現至今,不知多少科學家和參與人員,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有些甚至送了命。
不說那些嚴重的核電站事故了,就說在試驗過程中受到的傷害事件也是很多的。
比如居里夫人,當年所有人對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輻射,還沒有的危險意識。所以她在提煉放射性元素過程中都沒進行防護。最終被核輻射殺死。這個事件的發生是源于無知。
再比如兩彈元勛鄧先生,由于常年參與核試驗,受核輻射影響身患白血病,最終沒過活古稀之年。
還有斯洛廷徒手搬開钚半球,避免了一場嚴重核事故,但是自己也被核輻射嚴重傷害,最終導致死亡。
所以,面對如此危險的工作,陳曉峰堅決不能隨便讓這些年輕人參加。畢竟他們可都還沒有結婚生孩子的。
第二個原因,就是在現實實驗中,小智無法進行干預。
現實的物理實驗,并沒能做到聯網,都是獨立運行的計算機系統,這樣設計是避免一些干擾。
所以,在聯網的系統中,通超級計算機來運算模擬試驗。小智就能很容易掌握實驗的相關動態。也可以從中進行某種干預加快實驗的進程。
比如研究人員設置的參數是1.8,但是最優參數是1.5。小智就可以在研究人員神不知鬼不覺的進行修正。因為參數太多了,研究人員也不知道哪幾個參數出來變化。
當實驗得出了結果后,實驗人員就會將小智修改后的參數記錄下來。哪怕登記在記錄紙上都沒關系了。
當然,一般來說,小智不會去干擾他們的試驗,只有在關鍵的時刻,才會出手。
陳曉峰參與了核裂變的項目。但他這次沒有擔任項目長,而是選了其中一個小項目,也是比較關鍵的技術難點。
小智告訴陳曉峰,如果這個技術攻克了。那么在物理工程上,直接能進入到核子層面。將來處理各種核廢水,核廢料就成為可能了。
那么這個技術到底是什么樣的呢?
簡單來說就是對原子核改造的技術。
原理就是改變原子核內部質子與中子的數量比,使得原子核達到穩態或者讓原子核具有可裂變能力。
這個微觀的過程,就如同化學方程式,但是尺度級別更加微小。
而使用的工具,就是高能量場。這種能量場,陳曉峰已經弄明白了,其他智商提升過的人,也都明白它的原理。
這種能量場,具有磁場和電場雙重角色,類似于電磁波,但又不同于電磁波。
普通電磁波都能與核外電子層進行反應。也會被核外電子層吸收和改變。所以普通電磁波幾乎是很難對原子核進行互動。
但這種能量場,經過頻率調整后,卻能直接穿透核外電子層,直達原子核。
到達原子核后,能激發原子核的活性,釋放中子或者吸收中子,從而改變這個原子核的屬性。
目前這個技術要點,就是找到每一種同位素與之對應的高能量場的反應頻率。
這個沒關系,可以慢慢來,找出一種記錄一種。
為什么要花那么大功夫采集這個數據呢?叫小智提供不就得了嗎。
很抱歉,這個技術與之前的中子攻擊技術不一樣。哪怕是遠古文明,也是在離開地球的時候,才剛有所成就。所以小智只有研究路線圖,卻沒有相關的實驗記錄。
陳曉峰一開始不太愿意做這個還沒有頭緒的研究。可是后來被小智說服了。
當時小智說,如果陳曉峰不想被降維打擊的話,最好研究這個技術。
陳曉峰覺得小智可能知道點什么。雖然沒有明說為什么,但陳曉峰能感受的到小智話中的憂慮。
不管怎么樣,陳曉峰都只能相信小智的建議,接受了這個研究。
核聚變研發小組也開始了研究。他們現在急需解決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如何加熱聚變燃料達到反應溫度。
第二,約束等離子體的新方法。
第三,如何保持這種物理環境持續穩定。
這么看起來的話,核聚變研究還是是非常困難的。
不過任何事都沒有做起來那么難,也沒有想象中那么容易。核反應的對象是原子核,但是外面那層電子云是一個巨大的障礙。
所以,需要高溫來剝離那個多余的電子。剩下的原子核成為自由的正電離子在空間中亂飄。
于是要用到好的約束機制,將他們歸攏在一起。只有所有離子在一起密度足夠大,他們相互碰撞發生聚變的反應的可能性就有可能發生。
最后想辦法讓這個狀態持續下去,好獲取穩定的輸出熱能。
這些條件對于別的研究單位可能很難有辦法解決,但是思源集團至少解決了一個。
核約束,對于思源集團的人來說是現成的技術。因為思源集團有高能量場的約束機制。這個約束機制在廢水處理和廢氣處理中就已經運用過了。只不過約束級別處于原子牽引,而不是原子核牽引。
剩下的就是加熱能量束的研究,以及穩定產生這種加熱能量束。穩定時間至少得按年這個單位來計算才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