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不是秦王是漢王

秦王劉邦

最終,劉邦第一個進入咸陽。

咸陽是當時國家政治權力的中心,當年,為了滿足嬴政窮奢極欲的生活需求,咸陽城里宮殿的繁多和壯麗是世間罕有的。做了半輩子平民的劉邦進了秦宮就好像劉姥姥進了大觀園一樣,看什么都新鮮。劉邦從來沒有見過這么豪華的房子、這么精美的食物、這么香醇的美酒、這么多漂亮的女人。劉邦一屁股坐在了胡亥那張寬大、柔軟的床上,告訴手下:“今晚我就住這兒了。”

聽了劉邦的決定,第一個跳出來反對的是劉邦的連襟樊噲。樊噲勸劉邦不要留宿在秦宮里,劉邦打哈哈說:“我們經歷了這么多艱難困苦才獲得今天的勝利,享受一下有什么錯?”然后他指著旁邊站著的一圈低著頭唯唯諾諾的宮女對樊噲說,“要不你也選一個?”

樊噲是個耿直的漢子,一聽劉邦的話,氣得掉頭就走,出門就直接去找張良。張良也反對劉邦在秦宮里及時享樂的行為,他告誡劉邦:“就是因為秦朝統治者荒淫無道才使你有機會獲得今天的成功,你現在的任務是為天下除暴安良,生活還是艱苦、節儉一點兒比較好。眼下我們剛剛獲得一點兒勝利,你就開始追求享樂,那你和丟掉天下的胡亥有什么區別,難道你也想落得和他一樣的下場嗎?所謂‘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樊噲的話雖然不中聽,但希望你能夠聽從他的建議,我們還是回到霸上去住吧。”

雖然劉邦在連襟樊噲面前嬉皮笑臉,但張良的建議他還是會認真考慮的。最終他聽從了張良的勸誡,而且做得更好,不僅把自己的全部家當搬出了秦宮,還就地封存了秦朝的府庫,既沒有帶走財寶也沒有帶走女人。回到霸上軍營中的劉邦還派人召集了咸陽地區的百姓代表,當場向大家宣布:“大家受秦朝的壓迫已經很久了,我劉邦出發之前,楚懷王曾經與我們約定過‘先入定關中者為王’,現在我先來了,就應當是秦王。我來是為大家除暴的,請大家不要害怕。我軍現在就在霸上駐扎,保證不會影響大家的正常生活。我現在對秦朝的法律做一些臨時調整,但具體事項還要等諸侯們到齊了再做商定。”

隨后劉邦宣布暫時實行有名的“約法三章”:殺了人要償命,傷了人、偷了人家的東西要受到相應的懲罰。至于其他的秦法,一律廢除。深受倒懸之苦的關中百姓知道有了這么一個寬明的領導,自然歡欣鼓舞,紛紛拿出自家的糧食自發趕到霸上慰勞兵士,卻被劉邦一一推辭了。

劉邦的一番話其實別有深意。我們知道,對關中百姓來說,“約法三章”并不能解決當時的社會問題。雖然秦朝法律繁雜,但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單純的“約法三章”根本不足以對社會進行約束,說白了,它只是劉邦用來獲取民心的一個手段而已。而且,劉邦還給自己留了后路:我的話僅作臨時應急之用,一旦不如大家的意,可以等各路“諸侯”來了再說。另外,劉邦話中有話,他不僅籠絡了民心,還特地將楚懷王“先入定關中者為王”的約定通過咸陽百姓之口昭告天下——在封建時代,連圣人孔子都說國家大事要和君子來商量,不要和老百姓商量,而像“封王”此等大事豈是普通百姓需要知道的?因此,劉邦的種種作為的目的自然是希望通過獲得關中百姓的支持使他稱王關中的愿望成為既定事實,以防止楚懷王事后抵賴或其他人(如項羽)干預。

所以,我們可以看出來,這時候的劉邦并沒有也想不出更高的宏圖大志。與其他祖上八輩子都是農民的尋常人所不同的是,他即將完成整個中國史上為數不多的由平民一躍成為諸侯的逆襲。

在劉邦看來,成為諸侯是他劉氏家族歷史上極了不起的成就,但歷史并不允許他成為秦王。所謂時勢造英雄,劉邦最后成了偉大的帝王而不是一個普通的秦王,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為當時的時勢所逼迫。

做完這一系列舉措的劉邦在短時間內獲得了關中百姓的擁戴,很多百姓甚至生怕劉邦最后不能留下來當秦王。取得百姓的擁戴后,劉邦很得意,就飄飄然起來。這時候,他聽信一個姓解的書生的建議,干脆讓軍隊把函谷關把守起來,不讓其他諸侯的軍隊入關,這樣一來就誰也奪不走他的關中了。

此時的劉邦視關中為自己的禁臠,準備把門一關,美滋滋地做他的秦王大夢。

項羽入關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七月,項羽接受了章邯的投降,他在通往關中的路上已經沒有阻礙。但此時的項羽并不知道劉邦隊伍攻秦的進程,他的大軍并沒有星夜兼程,而是不緊不慢地前進著,中途項羽還做了一件駭人聽聞的事情。

在漳水岸邊,章邯手下的二十萬秦軍投降項羽,項羽命令司馬欣統率秦軍為先頭隊伍開路。俘獲如此龐大的秦軍對項羽而言是一個巨大的勝利,也是一個巨大的負擔,不僅在于這二十萬張嘴要吃飯,也在于如此龐大的俘虜隊伍的管理。

戰國以來,秦國與東方六國的戰爭持續了百年之久,秦軍和六國軍隊之間的仇恨似乎已經滲入骨髓,以往秦軍威風八面,橫掃六合,落到秦軍手里的六國俘虜不計其數,虐待、坑殺俘虜的事情對秦軍來說更是家常便飯。別的不說,單就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秦軍在長平一次性坑殺趙國降卒四十多萬。這次輪到秦軍淪為俘虜,他們在諸侯聯軍那里受到的待遇便可想而知。不難想象,鞭撻、侮辱甚至虐殺秦軍士兵的事情肯定屢有發生。

在項羽看來,如何安置這二十萬俘虜是一大難題,即便他們已經全繳了械。如果派兵在一旁監督,則幾乎不可能禁止俘虜受虐待的事情發生,久而久之,俘虜中怨氣積聚很可能引發暴亂;如果完全放任不管,那危險性就更大,秦軍甚至可能臨陣反戈。

如果是劉邦碰到這種事情,應該會思考出一個能讓二十萬俘虜融入自己隊伍的方法,以便增強自己的實力。而項羽則使用了一個簡單且粗暴的辦法,一勞永逸地解決了令他煩惱的俘虜問題。這個方法就是,在新安城外連夜將俘虜們全部坑殺。

坑殺俘虜這種事情古已有之,當然不是項羽發明的。但古人云:“殺降不祥。”項羽這種做法不僅失去了進一步擴充自己實力的機會,而且他坑殺的二十萬秦軍大多是關中子弟,實際上也就斷絕了他日后在關中地區扎根的可能。

不管怎樣,項羽總算可以繼續西進了。一路的拖沓耗費了他四個月的時間,等項羽來到緊閉的函谷關前,發現關口掛的是“劉”字而再不是“秦”字大旗時大為詫異:自家兄弟的隊伍竟敢將自己拒于門外!盛怒之下的項羽也不說話,馬上命人在城門下點著了一堆柴火。

守關的官兵哪里敢捋威震天下的項羽的虎須,一看項羽生氣了,也顧不得劉邦的命令,趕緊乖乖地打開城門。此時項羽才知道劉邦早在一個多月前就已經進入關中。滅秦的首功是自己的,項羽豈能讓劉邦占了便宜,于是項羽勃然大怒,馬上命令手下全速前進,大軍很快就到達了與霸上僅四十里之遙的鴻門。

接到項羽叩關而入、直逼霸上的消息,劉邦才意識到自己闖禍了。這個時候,劉邦有士兵十萬,對外號稱二十萬,而項羽統率諸侯聯軍四十萬,號稱百萬,雙方實力過于懸殊。倒霉的是,劉邦手下還出了叛徒。

項羽前腳到鴻門,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后腳就跟著到了鴻門,并秘密地見了項羽一面。他對項羽說:“劉邦是想在關中稱王的,還任用秦降王子嬰做丞相,并且私自霸占了秦朝府庫里的珍寶玩物。”項羽一聽更是氣不打一處來,馬上下令全軍:“明天早起做飯,大家吃飽后給我滅了劉邦!”

縱觀劉邦和項羽在戰場上的表現,如果項羽第二天天亮就去攻打劉邦,世界上恐怕就再也沒有劉邦這號人物了。更為不妙的是,謀士范增見盛怒之下的項羽要滅了劉邦,立即火上澆油,對項羽說:“劉邦這小子以前是個貪財好色的角色,現在先進了咸陽居然秋毫無犯,他必定有更大的圖謀。而且我曾經私下找人給他望氣,他可是有帝王之相的,所以我們應當馬上滅了劉邦,不要失去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范增原是楚軍的軍師,向來為項梁所敬重,項梁死后,他被項羽尊為“亞父”,是項羽軍中的智囊,也是項羽身邊自始至終唯一對局勢變化保持清醒認知的人物。一開始,范增對劉邦就沒有好印象,堅持認定劉邦是項羽最大的敵人,現在他抓住這個機會自然要對劉邦落井下石。其實范增的某些說辭明顯與曹無傷的密報相沖突(曹無傷說劉邦什么都拿光了,范增說劉邦什么都沒拿),但不管怎么樣,范增想置劉邦于死地的迫切感可見一斑。

可惜的是,如果歷史能重來一次的話,范增應該會勸項羽不應休息,當夜就把劉邦給連鍋端掉。范增也沒料到,就是這短短一夜的時間,給了影響楚漢之爭整個戰局的大間諜登場的機會,這個間諜就是項伯。

楚漢第一間諜

項纏,字伯,楚國下相(今江蘇宿城西南)人,項梁的弟弟、項羽的叔叔,楚漢戰爭中影響力最大的間諜。當然,這個時候他還不是間諜,只是一個單純的、沒有任何斗爭警覺性的貴族,之后我們可以看到他是如何一步一步地把項羽往坑里推的。

從項梁算起,項氏一家都不是安分守己之輩,項伯也不例外。早年間,他因殺人而身陷囹圄,關鍵時刻全賴張良施以援手才活了下來,所以,項伯對張良一直心存感激。項梁起兵江東后,項伯也在軍中任職,雖然他從未表現出什么過人的才能,但畢竟身份擺在那里,很自然地成了項氏集團的核心之一。現在項伯知道了項羽第二天即將進攻劉邦的消息,想到劉邦即將面臨滅頂之災,在劉邦身邊的張良也會受池魚之殃。出于一番好意,項伯沒有考慮自己所在的項氏集團的利益,也沒有得到項羽允許便私自出營,趕了四十多里的夜路到劉邦的軍營里找到張良。

張良正疑惑為何項羽的隊伍會突然殺氣騰騰地出現在鴻門,見項伯連夜趕來且臉上神色有異,就知道恐怕大事不妙。張良一面趕緊招呼項伯落座,一面讓手下準備酒菜,正要試探性地從項伯身上打探消息。沒想到項伯的配合超出張良的預料,還沒等張良發問,項伯便將項羽準備第二天早上進攻劉邦的消息和盤托出,并且希望張良馬上跟他一起離開。按項伯的看法,張良如果稍有遲疑,天一亮就會和劉邦一起玉石俱焚。

聽到這個消息,張良內心無比震驚,但他表面上很淡定,先是舉杯感謝項伯,然后輕輕抿了一口酒,才不慌不忙地對項伯說:“我是奉韓王的命令暫時來幫助劉邦的,劉邦和上將軍的恩怨與我何干?但現在劉邦面臨危險,如果我就這么一聲不響地走了,是不義。項伯你能私下來通知我這個消息,講的是義氣,我對劉邦也一樣要講義氣,你說對吧?請你稍等片刻,我通知了劉邦就跟你走。”

項伯這個蠢蛋自然分不清什么是大義、什么是小義,什么是真義、什么是假義。聽了張良的話,他一時語塞,再仔細想想,居然越想越覺得張良的話在理,只得同意張良先去面見劉邦。

張良穩住了項伯,出門便急匆匆地去見劉邦,也顧不得行禮,馬上將項伯帶來的消息告訴了劉邦。劉邦聽后大驚失色,才意識到自己大禍臨頭,趕緊讓張良給自己出個主意。

張良先問劉邦:“閉關自守的餿主意是誰出的,怎么我都不知道?”

劉邦知道自己錯了,趕緊打哈哈說:“是姓解的那個臭小子對我說,只要我把函谷關守住,不讓其他諸侯進來,函谷關以西就是我的地盤,我一時高興就照做了。”

張良也沒有深究,而是又問了劉邦一個問題:“大王你估量下自己的兵力和項羽的相比怎么樣?”

劉邦沉默了一會兒,回答說:“當然比不上,那你說現在該怎么辦?”

張良知道劉邦已經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現在是要解決問題而不是追究責任,繼續糾結誰是誰非的問題是毫無意義的,于是他告訴劉邦:“好在項伯現在還沒走,你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請他幫忙,表明自己不會背叛項羽的心跡,讓他回去勸說項羽,至于成功與否只能聽天由命了。”

驚魂稍定的劉邦聽了張良的主意后,政治警覺性提高了起來,他沒有繼續詢問張良如何去和項伯交流,而是反問了張良兩個問題。首先,劉邦最關心的是張良如何能提前獲得項羽進攻的消息,劉邦擔心張良私下與其他的諸侯勾結或存有二心。張良君子坦蕩蕩,從容地告訴劉邦:“我和項伯是故交,當年他殺了人,是我救了他,現在情況緊急,所以他來告訴我。”

劉邦是何等人,從張良短短的回答中就打消了對張良的懷疑,并且間接了解到項伯是項羽身邊一個只懂小義不明大義、沒有大局觀、可以利用的人。轉眼間,他主意已定。緊接著,劉邦又問張良:“那你們誰大?”

張良回答:“項伯比我大。”

打消了對張良的懷疑,劉邦馬上開始籠絡人心。他對張良說:“咱倆是兄弟,既然他是你大哥,那就是我大哥,兄弟你趕緊叫大哥進來。”

等張良和項伯一起進了主帥大帳,劉邦親自給項伯倒酒,對項伯噓寒問暖,一個勁兒地拉家常,絲毫不提項羽進攻的事。

劉邦的態度讓項伯感到很奇怪,但劉邦是別有用意的。當兩人東扯西扯地說到項伯的家里尚有小孩未曾婚配時,劉邦當即拍板約為婚姻,給兩家的小孩定了親,完全忘了自己曾經和項羽拜過把子的事情,輩分亂得沒譜。

這就是劉邦的高明之處。三兩句話攀了親之后,剛才還沒什么關系的兩個人似乎就非常熟絡了,這時劉邦才轉入正題,他對項伯說:“親家,聽說你侄子對我有些誤會,麻煩你回去轉告上將軍,我入關以來對咸陽百姓秋毫未犯,早封好了秦朝的府庫銀兩,日盼夜盼就盼著上將軍來驗收,哪里敢有絲毫的反意?之前之所以派人在函谷關把守,無非就是為了防范盜賊,應付下突發事件罷了。”劉邦一臉堆笑,“親家,幫忙說說,說說。”

項伯進來就結了門親事,攀上了劉邦這個實力派,他自己也是滿心歡喜。在項伯看來,劉邦對自己盛意拳拳,那他自然不能駁了親家的面子,更不能讓項羽傷了親家的性命,他便拍著胸脯對劉邦說:“你放心,這事就包在我身上。不過我這個侄子的脾氣你也是知道的,明天你一定要親自來軍中和他說清楚。”

雙方計議已定,劉邦和張良畢恭畢敬地將項伯禮送出營。回到楚營的項伯第一時間面見了項羽,不僅轉述了劉邦的話,還以長輩的身份責問項羽:“要不是劉邦先攻破了關中,你怎么進得來?況且懷王事先有約,現在劉邦立下大功,你卻要去進攻人家,這在道義上怎么說得過去?反正他也不是你的對手,不如好好對待劉邦,大家再從長計議。”項羽沉默了一會兒,居然答應了項伯,取消了第二天進攻劉邦的計劃。

接下來的事情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鴻門宴。在“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一場虛驚后,劉邦在席間尿遁,留張良一人善后,帶來的百十人也不要了,只命令樊噲、紀信、夏侯嬰、靳強四員戰將步行給自己殿后。劉邦只身騎快馬脫出,最終從鴻門逃得性命。

盡管各人對鴻門宴的解讀有所不同,對項羽最終為何會放過劉邦也是眾說紛紜,但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在鴻門宴之前,甚至說在劉邦與項羽初次合作時,劉邦的個人魅力、交際能力就已經發揮了極大的作用。項羽真心地認同這個“兄長”,在內心深處將兩人的矛盾視為兄弟間的矛盾,并沒有意識到這是你死我活的權力斗爭,這也是在宴會一開始,項羽便將曹無傷告密的事情向劉邦和盤托出的原因。既然兩個人是兄弟,項羽也就不想殺死劉邦,他只是想讓劉邦認輸,臣服于自己,便心滿意足。如若項羽一心想置劉邦于死地,項伯如何能勸住項羽取消進攻?鴻門宴上區區一個樊噲如何能震懾住項羽?

當然,樊噲當時已經是劉邦手下數一數二的戰將,我們可以列舉他的軍功:在整個反秦、滅項的戰爭中,樊噲有明確記載的斬首數是一百七十六。而項羽,我相信,他只要認真一點兒殺敵,隨便一場戰斗下來斬首數都能超過這個數字。即便我們退一萬步說,在個人戰斗力上,樊噲是項羽的勁敵,但只要項羽一心想殺死劉邦,他大可在帳外設下五百刀斧手,以摔杯為號,定然可以將劉邦、樊噲一干人等剁成肉醬。

所以,我的看法是,鴻門宴本身并沒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兇險。即便沒有項伯的倒戈,沒有樊噲的攪局,只要劉邦肯當面向項羽服軟、認輸,哪怕是鉆項羽的褲襠——當然,如果有必要,我相信這種事情劉邦是能做得出來的——他一樣能從項羽手里討得一條命來。因為在此時及此后的一段時間里,項羽打心底里認為他與劉邦的矛盾是兄弟間的不合,是家庭內部矛盾,他想要的是劉邦向自己認輸投降,而不是殺死自己的“兄弟”劉邦。

另外,劉邦有驚無險地逃離鴻門回到霸上,第一件事就是殺掉了內賊左司馬曹無傷。從此刻開始,劉邦清楚地意識到,秦帝國垮臺后,隱藏在各路反秦諸侯之間的矛盾必將浮出水面。他不愿意永遠在項羽面前裝孫子,也知道自己不可能每次都有今天的運氣,為了生存,為了不再受制于人,他與項羽之間的矛盾必然會無可逃避地正面化。相信在鴻門宴結束后,項羽就已經被劉邦堅定地列入他“絕不妥協、必須消滅的人”的名單的第一位。

盡管決心非常堅定,但讓劉邦感到迷茫的是,他要如何戰勝這個戰無不勝的項羽呢?

分封天下

鴻門宴后,項羽從劉邦手里接管了關中,基于項氏一族和項羽本人對秦國的痛恨,以及長期以來養成的不良習慣,項羽殺了子嬰,然后在咸陽城里進行了一輪屠殺和掠奪。他命人把咸陽城里的財寶和美女統統打包運回彭城,又命令曾經在驪山工地上搬過石頭的英布帶領大隊人馬去刨秦始皇的墳。

回到曾經工作過的地方,雖然英布帶著軍隊干勁十足,卻奈何不了一個死人(秦始皇)。一連多天,他們刨出了大量的金銀財寶,但秦始皇陵占地極廣,規模龐大,修建陵墓的工匠又早就全部陪葬在了皇陵里,英布的大軍忙活了數十天,縱有搬山卸嶺之力,依舊找不到皇陵的正穴所在,只好作罷。最后,已經把咸陽劫掠一空的項羽用一把火將咸陽的宮殿幾乎燒了個干凈。

做完這一切后,項羽打算班師回彭城。其間,也有人來勸說項羽,指出關中土地肥沃,而且是四塞之地,易守難攻,不像彭城一馬平川、無險可守,建議項羽留在關中以成霸業。關中是塊寶地是不爭的事實,想來項羽事后多少有點兒醒悟,但奈何咸陽的大部分建筑已經被他一把火燒成了灰燼,沒法兒住人了。他只好打哈哈應付說:“哎呀,你說得有道理,但現在我功成名就了,如果不回到故鄉顯擺一番,就好像穿著漂亮的新衣服在黑咕隆咚的晚上出行,又有誰能看得到呢?”

來勸說項羽的是個書生,未經人情世故,思想簡單,見自己這么好的提議沒有被采納,當著項羽的面就嘟囔了一句:“人人都說楚國人是大獼猴戴高帽子,只愛顯擺,果然如此。”

“猴王”項羽聽了他的話回答也很直接,架起一口大鍋就把書生煮了。

其實項羽的想法并不復雜,入關以后,他曾命人告知楚懷王,希望更改之前的約定——對項羽來說,之前那個約定最大的問題不是誰當秦王,而是作為第二個進入關中的自己應當得到何種獎賞。熊心估計也是賭氣,就給項羽回了兩個字:“如約。”如約的意思就是“誰先入關誰做秦王,后面來的您就趕緊回來洗洗睡吧,沒您什么事了”。

作為滅秦的首功之人,項羽收到這種回復自然是拍案而起勃然大怒。他干脆拋開楚懷王不管,依靠自己在諸侯聯軍中無人能比的威望和地位,自稱西楚霸王,統轄占天下四分之一的九個郡,然后作為天下的霸主分封起天下來。

我們看一下項羽的分封名單:

漢王劉邦,地盤包括巴、蜀、漢中,建都南鄭;

雍王章邯,地盤包括咸陽以西的關中地區,建都廢丘(今陜西興平市東南);

塞王司馬欣,地盤包括咸陽以東至黃河的地區,建都櫟陽(今西安市東北);

翟王董翳,地盤包括上郡,建都高奴(今陜西延安市東北);

西魏王魏豹,地盤包括河東地區,建都平陽;

河南王申陽,地盤包括黃河以南地區,建都雒陽(今河南洛陽市);

韓王韓成,地盤是原來韓國地界,建都陽翟(今河南禹州市);

殷王司馬卬,地盤在河內郡(今河南武陟縣內),建都朝歌(今河南鶴壁市淇縣);

代王趙歇,地盤在代地(今河北蔚縣附近);

常山王張耳,地盤在原趙國地區,建都襄國(今河北邢臺縣);

此外還有九江王英布,建都六縣(今安徽六安市附近);衡山王吳芮,建都邾縣(今武漢市新洲區);臨江王共敖,建都江陵(今湖北荊州市西北);遼東王韓廣,建都無終(今天津市薊州區);燕王臧荼,建都薊縣;膠東王田巿,建都即墨;齊王田都,建都臨淄;濟北王田安,建都博陽(今山東泰安市)。

總有人愛說項羽分封天下不公平,這才導致了后來的失敗。現在想想其實不盡然,分封天下這種大事情,不管是什么人來做,任何政策、方案都不可能面面俱到。一個能夠讓大部分人滿意,顧及大部分人利益的方案就是一個好的方案。項羽的分封是以擊秦有功且跟隨自己入關為原則,雖然其中有人情的嫌疑(司馬欣曾有恩于項梁,英布是項羽的部將),但絕大部分肯于攻秦且跟隨項羽入關的諸侯都得到了封王的待遇。即便是巨鹿之戰后和張耳有過刎頸之交,又因和張耳鬧翻而私自棄印歸隱山林的陳餘,也分到了南皮附近的三縣。衡山王吳芮的部將梅鋗因軍功頗多,雖然沒有被封王,但項羽封了他一個十萬戶侯。

總之,在反秦戰爭中能說得上名字、確有功勞并堅持反秦的立場斗爭到底的人,幾乎都在項羽的分封之列。連章邯這個取了項羽至親之人性命的秦將,項羽在大局面前都可以接受他的投降并封了諸侯,可見項羽肯定是考慮了大多數諸侯的利益。公平地說,這樣的方案不失為一個好方案。

現在項羽已經貴為西楚霸王,而在楚國內部權力斗爭中敗下陣來的楚懷王熊心,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了。于是分封諸侯之后,項羽向天下宣布,他的老上司楚懷王熊心從現在開始“升格”為帝,稱“義帝”。項羽還宣稱,自古以來為帝者都是居住在長江上游的,這樣在地理位置上比較便于俯瞰群臣,所以義帝應該遷徙(實際上是被發配)到長江上游隸屬于長沙郡的邊遠、潮濕的郴縣。

終于,項羽擺脫了一切實際上的束縛,成了當時天下的霸主。

漢王劉邦

漢元年(公元前206年)正月,劉邦接到了項羽給他的到巴蜀之地做漢王的委任狀,心里充滿了不甘和不滿。對劉邦的分封,項羽的說法是這樣的:當時是有約定先入定關中者為王,這個關中指代的自然是秦國的領地;先入定關中者為王,那自然是秦國的王;劉邦第一個進入關中,按照約定,他自然要在秦國的地盤上當王,而巴蜀也是秦國的地盤,劉邦去那里做王也算是履行了當初的約定。

雖然那時候的巴蜀自然資源豐富,但人口稀少,社會生產力低,甚至很多地方還未開化,更要命的是交通閉塞至極。直到幾百年后的盛唐時代,詩仙李白還感嘆說:“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項羽把這種地方留給劉邦,說好聽點兒,劉邦是去做王,實際上跟發配差不多,甚至可能還不如義帝去的郴縣,也難怪劉邦不滿,真是沉江的心都有了。

之后的一段時間里,劉邦的心情變得非常復雜。每每念及自己的平民出身及落草為寇的經歷,想到如今一躍成為一方諸侯,他自然滿心歡喜;若想到自己本應是富庶關中之王,如今卻變成了崇山峻嶺中的漢王,便憤憤不平;轉而想到,不管怎么樣,自己這個沛縣的無名小卒以后能呼風喚雨于一方,又感到一絲竊喜;可一旦念及巴蜀之地可能語言都不通,自己的妻兒老小又在千里之外的楚地,劉邦又忍不住一陣失落。在這種喜憂交加的心情的影響下,劉邦的情緒經常變得很激動,最后甚至想:干脆帶人抄家伙和項羽干一仗,即使輸了什么都不要,就這么回家做個普通百姓也好過現在這般窩囊地去稱王。

對于劉邦的糾結,他身邊的將領們也或多或少地能感受到,但只有蕭何敢去勸阻和安撫劉邦。當劉邦再次想帶人沖出去和項羽干仗的時候,在一旁的蕭何馬上按住激動的劉邦,輕聲地說了一句:“大王,如今的結果雖然不如意,但總比丟了命強上百倍吧?”

蕭何的一句話點醒了劉邦,他良久地注視著這個幫助自己造反,推舉自己做首領,帶領全族人跟隨自己卻從來沒有過怨言的人。最初進入咸陽城時,當大家都在撈油水的時候,只有他去接收了秦政府的圖書典籍,知道如何管理一個政府,劉邦打心里對他產生了獨特的信任感。劉邦第一次整了整衣冠,心悅誠服地向這個叫蕭何的老相識拱手鞠躬,從此不在任何人面前提起自己對分封的不滿。

不久后,張良前來向劉邦提及自己即將離開的消息。張良本是徹底的復國主義者,如今韓國已復,張良自然要回到韓王韓成那里輔佐韓成,延續張家兩世為相的傳統。雖然劉邦舍不得張良,但如今他就要到巴蜀之地去了,即便張良肯跟著自己又能有什么作為呢?為了報答張良之前對自己的幫助,劉邦慷慨地送給張良黃金百鎰、珍珠二斗(參考鴻門宴時劉邦不過是送給項羽白璧一雙、范增玉斗一對,就知道張良在劉邦心里的分量了)。

張良顯然察覺到了劉邦心中的不快,試探之下,劉邦向張良表露了自己不愿老死在巴蜀的想法。想到自己即將歸附韓成,與劉邦再會恐怕遙遙無期,為了再幫劉邦一把,張良主動給劉邦出了一個主意:由張良出面將珍寶全部轉贈給項伯,希望項伯能在項羽面前為劉邦多美言幾句。雖然不指望項羽能改變主意將劉邦留在關中,但希望項伯能為劉邦盡可能地多爭取一點兒地盤。

看到閃閃發亮的珠寶,項伯怎么駁得了親家劉邦的面子?在一番軟磨硬泡之下,項伯替劉邦爭取到了一塊戰略要地——漢中。

漢中地處陜南腹地,是通往蜀地的必經之路,地勢南北高中間低,中部是漢中平原,沃野千里,易守難攻,是一塊戰略要地,也是巴蜀地區通往關中的門戶。劉邦僅用幾件黃白之物就通過項伯輕而易舉地取得了漢中,實際上為自己將來反擊關中奠定了基礎。試想,如果漢中在項羽的掌控之下,不僅劉邦想入關中不可能,就連劉邦自己的巴蜀恐怕也時刻處于項羽的覬覦之下。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四月,各路諸侯開始離開咸陽歸國,劉邦也帶著他的隊伍往漢中的南鄭出發。這個時候,劉邦的隊伍組成比較復雜,他原本的十萬人馬多數已經被項羽遣散了,跟他一起去漢中的除了他自己的手下和很多慕名追隨他的人,還有項羽派來的三萬楚國士兵。這三萬人美其名曰幫助劉邦增強實力,其實就是項羽安排來監視劉邦的,這反映了項羽對劉邦是留是殺態度上的猶豫不決。即便知道項羽的意思,這個時候的劉邦也只能強忍著心中的不快繼續上路。

作為至交好友的張良一直送劉邦到襃中(今陜西勉縣附近),一路上,劉邦與張良相互交流了很多對未來的打算和想法。當然,劉邦當時最擔心的是,雖然項羽在鴻門暫時放了自己一馬,但說不定什么時候又會采取措施對自己加以迫害。別的不說,身邊這三萬楚國士兵便讓劉邦如芒在背、如鯁在喉,而且他仍然對不能稱王關中感到憤憤不平。

針對劉邦的顧慮和想法,臨別時,張良最后為劉邦出了一個主意:“大王不應該想得這么遠,現在最重要的是保住自己,逐漸壯大自己的實力,然后才能考慮其他的事情。按我的愚見,大王為什么不把來時的棧道都燒掉,以此來向天下宣告自己準備終老在這一畝三分地上,再也不出去了呢?這樣一來,既可以防止有人偷襲,也可以減少項羽對你的顧慮。”其實,這么做還有一個作用是張良沒有明說的:燒了棧道就斷了項羽派來的三萬楚兵的歸路,為了有朝一日能回歸故里,他們要么逃亡,要么為劉邦反攻關中所用。

劉邦送別張良后雖然不情愿這么做,但此時他對張良的信任是無條件的,于是他按照張良的話一把火將棧道燒得干干凈凈,頭也不回地帶著隊伍進入漢中,做起他的漢王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仓市| 文安县| 枣阳市| 通海县| 万载县| 江城| 抚宁县| 济南市| 来宾市| 浮山县| 寿宁县| 泸定县| 陇南市| 昆山市| 厦门市| 遂川县| 西安市| 独山县| 蒲江县| 封丘县| 利辛县| 苍南县| 乌兰察布市| 太湖县| 健康| 阿克陶县| 堆龙德庆县| 麦盖提县| 黔西县| 洛宁县| 清徐县| 乌兰浩特市| 澄江县| 桐乡市| 富民县| 侯马市| 江陵县| 游戏| 璧山县| 隆尧县| 恩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