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生活逆流中(大家講述)
- 茅盾
- 1753字
- 2023-09-26 18:30:10
《魯迅全集》出版始末
魯迅逝世后,我們就與許廣平商量要出版一部最完全的《魯迅全集》,包括所有未刊印過的著述、日記、書簡、墨跡等。當時組成了一個小型的編委會,有蔡元培、周作人、許壽裳、臺靜農、沈兼士等,我也在其中,并推許廣平總其成。魯迅生前曾手擬《三十年集》總目,把生平著作依年代先后分編為十卷,許廣平提出不變動魯迅手擬的目錄,另外再增編譯著、書簡、日記等續卷若干卷。當時即著手書信的征集,同時與商務印書館接洽出版事宜。因為《古小說鉤沉》和《嵇康集》是魯迅親筆楷書的抄本,日記和書簡也是魯迅手跡,希望能影印出版;而大量的影印只有商務能勝任。多虧蔡元培的介紹,商務總算接受了這一光榮任務,并訂了契約,但提出了嚴酷的條件。可是不久上海戰爭爆發,商務的印刷廠在戰區內,影印之議付之虛建,整個計劃也就停頓下來。到了魯迅逝世一周年時,出版全集的事才重新提出,并決定由“魯迅先生紀念委員會”來擔負編輯之責,但實際上編輯工作只有許廣平、鄭振鐸、王任叔等少數幾個人在做,因為其他許多人都離開了上海。
一九三八年四月中旬,我在香港收到許廣平從上海寄來的信。她說,《魯迅全集》已經編好,原來與商務印書館訂有出版契約,但現在上海商務總店因工廠焚于戰火,不能再承擔印刷,要我與商務的香港分店接洽,看他們能不能承印。又說,原訂契約包括大量影印,不知香港分店有沒有把握。她希望我去見一次蔡元培(蔡當時在香港),請他再幫一次忙,另外還要請蔡元培為全集寫一篇“序”。信中附了二份全集的《總目提要》和一封給蔡元培的信。
四月十九日我拜訪了蔡元培,他一口答應為全集寫“序”和為全集排印事幫忙,并寫了一封給商務香港分店經理的信,請我直接找那位經理去交涉。我一看經理的名字——黃訪書就笑了,原來他是我的老同事,二十年代他在商務編譯所的英文部工作。
后來我就與黃訪書為出版《魯迅全集》交往了幾次。他除了在敘舊時十分熱情外,一談到出版全集就哭喪了臉。他說,香港的出版業你不是不知道,除了報紙多,出版書籍是極希罕的,我這個分店雖有一個小印刷所,卻沒有出幾本書,主要是銷售上海和內地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書。現在這《魯迅全集》有二十卷,印刷裝幀的要求又高,還有那么多的影印件,你說我那小小的印刷所能承擔得了嗎?實在抱歉,我沒有這個膽量。契約是總店訂的,還是由總店想辦法罷。我寫信同許廣平商量后,又向黃訪書提出,假如不影印而全部排印,香港分店能不能承擔?他仍舊搖頭。隔了一天,他開了一張假定在香港排印所需費用的細目單來,數目大得嚇人。他一項一項地同我計算,證明香港的印刷費比上海高得多。他苦笑道:香港就是這樣一個地方,文化落后而文化活動的費用卻高得出奇。就算我那小印刷所能夠承印,全集在香港出版也是得不償失的——質量不能保證,經濟上也完全不合算。我看他千方百計地推托,也就放棄了努力。
六月初,蔡元培如約把《魯迅全集》的“序”寫好了,并送來法幣一百元作為一部全集甲種紀念本的預約款。但是全集的印刷卻早已回到了上海,而且也與商務印書館解除了契約,因為既然不出影印版,也就不必去麻煩商務印書館了。
《魯迅全集》最后是由胡愈之主持的復社承擔了印刷出版和發行工作。不過排印時要先付排印費,數目還不小。當時打算采取售預約券的辦法先收回一部分錢來,但排印工作又不能等錢收到了再開始。這時,大革命時代在武漢十分活躍的黃慕蘭已改名黃定慧,她的丈夫是上海《每日譯報》的發行人,不過實際上出面活動的是黃定慧,因此,《譯報》與上海進步文化界的關系搞得很密切。她知道了出版《魯迅全集》遇到的困難后,就提出由她來擔保向銀行開個支付戶;這樣就解決了排印陸續付款的問題。黃定慧為了全集的出版,還來過香港,和我見過面,敘過舊。
我在看到許廣平寄來的全集《總目提要》后,曾去信建議以“魯迅先生紀念委員會”名義寫一《全集發刊緣起》,與《全集總目提要》一起提前刊登在《文藝陣地》上,以擴大宣傳。很快許廣平把《發刊緣起》寄來了,我作了一些文字上的修改,便登在五月底出版的《文藝陣地》第三期上(這是實際出版的時間,三期《文陣》脫期了)。在這一期上還登出了出版《魯迅全集》的整版廣告。二十卷的《魯迅全集》在上海朋友們的努力下,以空前的速度在八月份就出齊了。我買了一套精裝本,可惜后來在戰亂中丟失了。
《在香港編〈文藝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