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總譯序

感悟大師無窮魅力 品味經典雋永意蘊

美國心理學家查普林與克拉威克在其名著《心理學的體系和理論》中開宗明義地寫道:“科學的歷史是男女科學家及其思想、貢獻的故事和留給后世的記錄。”這句話明確地指出了推動科學發展的兩大動力源頭:大師與經典。

何謂“大師”?大師乃是“有巨大成就而為人所宗仰的學者”[1]。大師能夠擔當大師范、大導師的角色,大師總是導時代之潮流、開風氣之先河、奠學科之始基、創一派之學說,大師必須具有偉大的創造、偉大的主張、偉大的思想乃至偉大的情懷。同時,作為卓越的大家,他們的成就和命運通常都與其時代相互激蕩。

作為心理學大師還須具備兩個特質。首先,心理學大師是“心理世界”的立法者。心理學大師之所以成為大師,在于他們對心理現象背后規律的系統思考與科學論證。誠然,人類是理性的存在,是具有思維能力的高等動物,千百年來無論是習以為常的簡單生理心理現象,還是詭譎多變的復雜社會心理現象,都會引發一般大眾的思考。但心理學大師與一般人不同,他們的思考關涉到心理現象背后深層次的、普遍性的與高度抽象的規律。這些思考成果或試圖揭示出寓于自然與社會情境中的心理現象的本質內涵與發生方式;或企圖詮釋某一心理現象對人類自身發展與未來命運的意義和影響;抑或旨在剝離出心理現象背后的特殊運作機制,并將其有意識地推廣應用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他們把普通人對心理現象的認識與反思進行提煉和升華,形成高度凝練且具有內在邏輯聯系的思想體系。因此,他們的真知灼見和理論觀點,不僅深深地影響了心理科學發展的命運,而且更是影響到人類對自身的認識。當然,心理學大師的思考又是具有獨特性與創造性的。大師在面對各種復雜心理現象時,他們的腦海里肯定存在“某種東西”。他們顯然不能在心智“白板”狀態下去觀察或發現心理現象背后蘊藏的規律。我們不得不承認,所謂的心理學規律其實就是心理學大師作為觀察主體而“建構”的結果。比如,對于同一種心理現象,心理學大師們往往會做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解釋與論證。這絕不是純粹認識論與方法論的分歧,而是對心靈本體論的承諾與信仰的不同,是他們所理解的心理世界本質的不同。我們在此借用康德的名言“人的理性為自然立法”,同樣,心理學大師是用理性為心理世界立法。

其次,心理學大師是“在世之在”的思想家。在許多人看來,心理學大師可能是冷傲、孤僻、神秘、不合流俗、遠離塵世的代名詞,他們仿佛背負著真理的十字架,與現實格格不入,不食人間煙火。的確,大師們志趣不俗,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超脫日常柴米油鹽的束縛,遠離俗世功名利祿的誘惑,在以宏偉博大的人文情懷與永不枯竭的精神力量投身于實現古希臘德爾菲神廟上“認識你自己”之偉大箴言的同時,也凸顯出其不拘一格的真性情、真風骨與真人格。大凡心理學大師,其身心往往有過獨特的經歷和感受,使之處于一種特別的精神狀態之中,由此而產生的靈感和頓悟,往往成為其心理學理論與實踐的源頭活水。然而,心理學大師畢竟不是超人,也不是神人。他們無不成長于特定歷史的社會與文化背景之下,生活在人群之中,并感受著平常人的喜怒哀樂,體驗著人間的世態炎涼。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或許就像牛頓描繪的那般:“我不知道世上的人對我怎樣評價。我卻這樣認為:我好像是在海上玩耍,時而發現了一個光滑的石子兒,時而發現一個美麗的貝殼而為之高興的孩子。盡管如此,那真理的海洋還神秘地展現在我們面前。”因此,心理學大師雖然是一群在日常生活中特立獨行的思想家,但套用哲學家海德格爾的話,他們依舊都是“活生生”的“在世之在”。

那么,又何謂“經典”呢?經典乃指古今中外各個知識領域中“最重要的、有指導作用的權威著作”[2]。經典是具有原創性和典范性的經久不衰的傳世之作,是經過歷史篩選出來的最有價值性、最具代表性和最富完美性的作品。經典通常經歷了時間的考驗,超越了時代的界限,具有永恒的魅力,其價值歷久而彌新。對經典的傳承,是一個民族、一種文化、一門學科長盛不衰、繼往開來之根本,是其推陳出新、開拓創新之源頭。只有在經典的引領下,一個民族、一種文化、一門學科才能煥發出無限活力,不斷發展壯大。

心理學經典在學術性與思想性上還應具有如下三個特征。首先,從本體特征上看,心理學經典是原創性文本與獨特性闡釋的結合。經典通過個人獨特的世界觀和不可重復的創造,凸顯出深厚的文化積淀和理論內涵,提出一些心理與行為的根本性問題。它們與特定歷史時期鮮活的時代感以及當下意識交融在一起,富有原創性和持久的震撼力,從而形成重要的思想文化傳統。同時,心理學經典是心理學大師與他們所闡釋的文本之間互動的產物。其次,從存在形態上看,心理學經典具有開放性、超越性和多元性的特征。經典作為心理學大師的精神個體和學術原創世界的結晶,訴諸心理學大師主體性的發揮,是公眾話語與個人言說、理性與感性、意識與無意識相結合的產物。最后,從價值定位上看,心理學經典一定是某個心理學流派、分支學科或研究取向的象征符號。諸如馮特之于實驗心理學,布倫塔諾之于意動心理學,弗洛伊德之于精神分析,杜威之于機能主義,華生之于行為主義,苛勒之于格式塔心理學,馬斯洛之于人本主義,桑代克之于教育心理學,喬姆斯基之于語言心理學,奧爾波特之于人格心理學,吉布森之于生態心理學,等等,他們的經典作品都遠遠超越了其個人意義,上升成為一個學派、分支或取向,甚至是整個心理科學的共同經典。

這套“西方心理學大師經典譯叢”遵循如下選書原則:第一,選擇每位心理學大師的原創之作;第二,選擇每位心理學大師的奠基、成熟或最具代表性之作;第三,選擇在心理學史上產生過重要影響的一派、一說、一家之作;第四,兼顧選擇心理學大師的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之作。我們策劃這套“西方心理學大師經典譯叢”,旨在推動學科自身發展和促進個人成長。

1879年,馮特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創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標志著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在此后的一百多年中,心理學得到迅速發展和廣泛傳播。我國心理學從西方移植而來,這種移植過程延續已達百年之久[3],至今仍未結束。盡管我國心理學近年取得了長足發展,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我國心理學在總體上還是西方取向的,尚未取得突破性的創新成果,還不能解決社會發展中遇到的重大問題,還未形成系統化的中國本土心理學體系。我國心理學在這個方面遠沒有趕上蘇聯心理學,蘇聯心理學家曾創建了不同于西方國家的心理學體系,至今仍有一定的影響。我國心理學的發展究竟何去何從?如何結合中國文化推進心理學本土化的進程?又該如何進行具體研究?當然,這些問題的解決絕非一朝一夕能夠做到。但我們可以重讀西方心理學大師們的經典作品,以強化我國心理學研究的理論自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大師們的經典作品都是對一個時代學科成果的系統總結,是創立思想學派或提出理論學說的扛鼎之作,我們可以從中汲取大師們的學術智慧和創新精神,做到馮友蘭先生所說的,在“照著講”的基礎上“接著講”。

心理學是研究人自身的科學,可以提供幫助人們合理調節身心的科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即使最堅強的人也會遇到難以解決的心理問題。用存在主義的話來說,我們每個人都存在本體論焦慮。“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將向何處去?”這一哈姆雷特式的命題無時無刻不在困擾著人們。特別是在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生活節奏日益加快,新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不斷涌現,各種壓力和沖突持續而嚴重地撞擊著人們脆弱的心靈,人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迫切地需要心理學知識。可幸的是,心理學大師們在其經典著作中直接或間接地給出了對這些生存困境的回答。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通過對話大師與解讀經典,我們可以參悟大師們的人生智慧,激揚自己的思緒,逐步找尋到自我的人生價值。這套“西方心理學大師經典譯叢”可以讓我們獲得兩方面的心理成長:一是調適性成長,即學會如何正確看待周圍世界,悅納自己,化解情緒沖突,減輕沉重的心理負荷,實現內心世界的和諧;二是發展性成長,即能夠客觀認識自己的能力和特長,確立明確的生活目標,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快樂而有效地學習、工作和生活。

我們相信,通過閱讀大師經典,廣大讀者能夠與心理學大師進行親密接觸和直接對話,體驗大師的心路歷程,領會大師的創新精神,與大師的成長并肩同行!

郭本禹

2013年7月30日

于南京師范大學


注釋

[1]辭海.縮印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2:275.

[2]辭海.縮印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2:852.

[3]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心理學曾一度移植蘇聯心理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川市| 穆棱市| 班戈县| 吉木乃县| 紫金县| 都安| 合山市| 靖州| 阜宁县| 织金县| 内丘县| 高密市| 长寿区| 若羌县| 罗源县| 天等县| 武山县| 故城县| 海口市| 安岳县| 乐安县| 陕西省| 恩平市| 洪泽县| 德惠市| 长治县| 乌鲁木齐市| 和平区| 威宁| 合阳县| 巫溪县| 莒南县| 鸡泽县| 荣昌县| 苏尼特左旗| 沾化县| 延边| 梁平县| 泊头市| 静宁县| 黄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