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四年四月的一天,具體時間,還得仔細回憶。我的同桌同學沒來,其它同學沒注意,我卻疑惑不解。
他叫張江,讀小學二年級,個子不高,單瘦,機靈活潑,樂于助人,學習成績拔尖。
操場上,跳繩,單跳,他不間斷地跳,他可持續(xù)一個小時。雙人跳,他在前,操控繩子,有板有眼,節(jié)拍適中,高低恰當,倆人一起一落,持續(xù)時間,不下半小時。他無論是單跳還是雙跳,動作優(yōu)美,面帶微笑,還能跳出許多花樣。
跑道上,四百米跑,他每次都是班上第一名。跳高,他一躍而過,跳遠,他輕如燕飛,乒乓球,他左右開攻,羽毛球,他前后出擊,可算得是我們班上的運動健將。
早兩天考試,他語文滿分,算術(shù)滿分,老師把他評為學習標兵。他的字寫得很好,老師把它張貼在學習欄里作為示范榜樣。老師提問,幾乎是他在回答,幾乎回答正確。
學校召開大會,需要學生代表發(fā)言,舍他無誰。他在整個學校,算得是學生之中的知名人物之一。
他是工人子弟,他住在紅旗焦廠,就在學校附近,隔一座墻。他爸是紅旗焦廠職工,他爸媽視他為掌上明珠。他卻從未把自己看作是寶貝,把自己看作高人一等。他很隨和,和同學們非常融洽。
有一次,下著大雨,風也大,我的雨傘隨風擺動,不聽使喚,掌控不了,遮不了雨,全身被雨漂得濕漉漉的。坐在教室凍得直打哆嗦,張江見了,立刻請假去隔墻之家,拿來了他自己的衣服給我換上,老師看在眼里,嘖嘖稱贊。
還有一次,我起來晚了,沒吃早餐,就往學校趕,不然就要遲到了。到第二節(jié)課,我爬在課桌上,頭有些昏,眼前發(fā)黑,身上冒冷汗,手有些發(fā)抖,有些同學說我是在發(fā)黑暗暈,張江同學卻認為我是肚子餓了,他從書包拿出來一個饅頭,遞給我。那是我人生當中第一次看見的饅頭,也是我人生當中第一吃到的饅頭。饅頭是紅旗焦廠食堂做的,是張江的爸爸在張江上學時塞到他書包的。
坐在課桌上,看著身旁空著的座位,我無心聽課,腦海里盡是張江同學縮影。
班主任老師來了,站在講臺上,哽咽著喉嚨,泣不成聲地說,那個座位,讓它空著吧,張江同學回不來了,他永遠也回不來了。
當聽到張江同學回不來的消息時,我斗大膽子,焦急地向老師發(fā)問,為什么?!
老師說,昨天下午,大風呼嘯,大雨傾盆,雷鳴電閃。張江家養(yǎng)的雞鴨在風雨交加之中,被淋得找不到歸宿,躲躲藏藏。張江同學冒雨去尋找雞鴨,哪料一道雷電撒在他的身上,頓時就把他燒焦了。
講到此時,老師哭了,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的情感了。
同學們聽后,嚎啕大哭,我哭得更是揪心裂肺。
多好的同學,活生生的同學,還是情竇初開,花蕾待燦的時候,沒了,說沒了,就沒了,怎么一下子就離開了我們。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
好長一段時間,我吃飯不香,睡覺不甜,總是在想,老天爺怎么這樣殘酷?他才多大的孩子,你就不能讓他在人間多呆一會兒嗎?
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guān)風與月。
往后,無論是上學,還是散學,路過那一座圍墻,路過那一座學校與張江房子相隔的圍墻,我會在那駐足一下,低頭抽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