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兩儀殿內論世家,藏書萬卷可教子!
- 從大唐開始長生:我打造千年世家
- 風塵仙
- 2272字
- 2023-08-25 08:36:19
太極殿內。
趙長生看清了李世民的容貌。
李世民頭戴幞頭、身穿圓領赭黃袍、腳蹬烏皮六合靴,腰間系玉帶。
他壯冠虬髯,英氣不凡。
不愧是大唐帝國的最高統治者!
長孫無忌開口道:“趙縣伯,數月前,你以一首《春江花月夜》,名震天下。
外界都說你才華橫溢,妙筆生花。
不如今日作詩一首,你看如何?”
“當然可以!”
趙長生笑著點點頭。
一旁,李世民饒有興趣的看向趙長生。
他從小遍讀詩書,愛好作詩。
其中,尤愛宮體詩。
只不過……
秘書少監虞世南,認為宮體詩不是正詩雅言,一旦臣民知道皇帝喜歡這種題材的詩,必定會群起效仿,讓社會的文化產生偏差。
而趙長生的《春江花月夜》,從齊梁體的空洞無物、專寫風花雪月、閨閣情思轉向了對時空永恒、宇宙流轉大論題的思考,為浮華的字詞配上了哲思的內容。
虞世南評價這首詩,說它跳出了“彩麗競繁、興寄都絕”的宮體詩窠臼。
此刻趙長生就在兩儀殿。
李世民很想知道。
他還能作出什么樣的詩詞!
取來文房四寶后。
趙長生用瘦金體,在紙上寫下一首詩。
詩名《十八學士》。
“虬髯少年龍鳳姿,手提一劍平九維。
瀛洲學士十八輩,如雕虎嘯清風隨。
到今豐姿傳粉繪,皎如琪木參瓊枝。
秦王功高蓋天下,貞觀盛世美名揚。”
看到這首詩。
李世民贊不絕口道:“好一句貞觀盛世美名揚!”
相比臣子們的詩詞。
他更喜歡外人對他的評價。
如此高的評價,讓他有些飄飄然。
見狀,開府儀同三司長孫無忌,奉承道:“陛下,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治。
論文治,物優價廉的白紙出現后,大唐全面教化之日,指日可待。
論武功,陛下滅突厥,四夷賓服,被尊稱為天可汗,天下共主。
論書法,陛下用筆精工,法度粹美,雜子‘二王’帖中不能辯也。
論文才,陛下詩詞豪邁雄渾,又繼承南朝的詩美趣味,辭藻華麗,當為大唐文壇盟主。
論武藝,陛下執弓矢,公執槊相隨,雖百萬眾若我何。
論歷朝歷代君主。
只有陛下做到文武四全。
且達成問鼎中原、天下大治、四夷賓服這三項成就,堪稱千古一帝!”
“輔機謬贊了!”
李世民笑著擺擺手。
他知道長孫無忌在拍馬屁。
不過這話聽起來,的確舒心。
李世民轉過頭,看向趙長生,眼里帶著贊嘆之色。
他稱贊道:“長生,聽聞你從小就熟讀四書五經,有神童之稱。
今日一見,果真名不虛傳。
吳郡趙氏培養人才的能力,真是令人刮目相看!”
說到這里。
李世民又說道:“你改良造紙術,讓白紙和書籍不再是稀缺品。
久而久之,世家大族的影響力會逐漸降低。
畢竟,這可是能瓦解世家門閥的根基。
朕想知道,你是如何看待世家的?”
趙長生緩緩說道:“門閥集諸多特權于一身。
無論王朝怎么更迭,始終屹立不倒。
他們壟斷教育資源,家族誕生一系列名人,自然心高氣傲,看不上任何人。
九品中正制的廢除,和科舉制度的推行,使得士族維持‘上品無寒門’的制度土壤,隨之消失。
只有當朝冠冕,才可以享受門蔭制和免課役特權。
失去北朝時維持奕世顯貴的政治特權后。
崔盧李鄭王,五姓七望的經濟和政治地位,與其他士族一樣開始破落。
但因其擁有深厚的家學底蘊、悠久的文化傳統、崇高的社會聲望,以及強大的宗族勢力和廣泛的社會基礎。
因此,五姓七望‘自矜地望’、‘偃仰自高’,至大唐時仍具冢中枯骨之余烈。
在我看來。
大唐對門閥緩緩圖之,采取各種平衡措施用以制衡或打壓世家。
隨著科舉制度,以及廉價白紙的出現。
門閥世家,已是落日余暉!”
話音落下。
李世民、長孫無忌、房玄齡,都暗暗點頭。
他們三人,都出自名門世家。
李世民,出自隴西李氏。
長孫無忌,出自濟陽長孫氏。
房玄齡,出自清河房氏。
三人自然清楚,門閥對教育和知識的壟斷。
世家門閥,傳授許多知識,都是口傳心授。
只講課,不寫文字。
還有,類似《呂氏春秋》、《韓非子》、《淮南子》等先秦著作,如果沒有夫子教導,反而會得出一些錯誤的引導。
而《六韜》這種云里霧里、玄之又玄的書籍。
里面一些關鍵部分,沒人教,更是一輩子都悟不到。
故而,只有千年的世家,沒有千年的王朝!
現在科舉制度越來越成熟。
伴隨著物優價廉的白紙和書籍出現。
世家門閥對教育和知識的壟斷,會被逐漸打破。
無數寒門子弟,能夠脫穎而出!
當然,想讓門閥世家消亡,需要很長一段的時間,急也急不得。
這時,趙長生行了一禮道:“陛下,臣聽聞皇室內府藏書頗豐,弘文殿聚四部群書二十余萬卷。
此外,內府書畫藏品,多達上千卷。
其中,有鐘拜、張芝、王羲之父子書四百卷,及漢、魏、晉、宋、齊、梁雜跡三百卷。
類似鐘繇的《薦季直表》、曹植的《贈王仲宣詩》、阮籍的《仆示帖》、王羲之的《大急就》、《言敘帖》、《大道帖》,王獻之的《送梨帖》,史道碩的《摹八駿圖》,曹弗興的《兵符圖》,李思訓的《江帆樓閣圖》,顧愷之的《洛神賦圖》、《清夜游西園圖》等名作,均在內府。
臣斗膽,想以三貫一卷的價格,抄錄這些藏書,并臨摹書畫。
還望陛下應允!”
聽到這話。
李世民并沒有生氣。
宮廷內府收藏機構弘文館,其珍藏的書畫名帖常以摹本的形式流入市場。
偶爾,他還會親自命令臣子摹帖。
現在趙長生想要出錢抄錄書籍和字畫。
這個要求,合情合理。
更何況,三貫一卷的價格,想要抄錄內府所有書籍和字畫,起碼需要六十萬貫以上!
皇室的內帑。
財政一方面來自戶部每年撥款,一部分來自皇室產業。
趙長生抄錄書籍的資金,無疑能讓皇室內帑財政,極其充裕。
李世民笑著道:“長生,世家門閥之所以長盛不衰。
有個重要原因,就是世家坐擁豐厚藏書。
因此世家的文化傳承十分完備,教育子弟卓有章法。
而皇帝選賢任能,總是需要這些精英人才,所以不得不倚重世家門閥。
其他世家想來抄書,朕絕對不會應允。
不過……你為大唐多次立下功勞,朕答應你了!”
“多謝陛下!”
趙長生連忙謝恩。
藏書萬卷可教子,遺金滿籯常作災。
吳郡趙氏,有這二十余萬卷藏書,今后必將涌現出無數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