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趙長生進京面圣,封吳縣縣伯!
- 從大唐開始長生:我打造千年世家
- 風塵仙
- 2048字
- 2023-08-24 16:16:22
11月上旬。
一輛輛馬車,來到長安城明德門前。
為首的馬車內,坐著的正是吳縣縣子趙長生!
此次來到長安。
趙長生帶著弟弟妹妹,以及二十余位家仆。
他們先走水路至揚州,再走邗溝到淮陰,走通濟渠到洛陽,再從洛陽走廣通渠到長安。
前前后后,共花費十余天時間。
馬車沿明德門駛入,沿著朱雀大街一路前行。
長安城以朱雀大街為中軸線,將長安劃分為棋盤大小的108個坊,以及東市、西市兩個市場。
每個坊,都有其獨特的作用和功能。
比如,平康坊是長安城的娛樂區,有著城內最多的青樓場所,集娛樂和享受于一體。
比如,禮泉坊是長安城的美食區,各種各樣的異國美食匯聚,是人們最喜歡去的地方。
比如,靖恭坊是長安城的運動區,有著城內最大的馬球場,是人們鍛煉身體的地方。
比如,崇義坊是長安城的歌舞區,有著教坊、太樂府等歌舞場所,胡姬遍布。
這些坊市,各有其特色。
108坊匯聚而成的長安城,是唐朝當之無愧的第一大城市!
……
馬車車廂內。
趙錦容拉開窗簾,好奇的東張西望。
朱雀大街上,行人身穿花色繁華、圖案精美、織造精巧的服飾,展示著國都風貌。
趙錦容驚嘆:“兄長,長安城比我們蘇州還要繁華哩!”
“那是自然!”
趙長生笑著道:“長安是大唐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包容萬象,八方來朝。
就說這朱雀大街,寬150米,長5316米,是真正的十里長街。
蘇州與長安相比,的確差了很多!”
他教過妹妹計量單位。
1米等于3尺。
故而,趙錦容能明白“米”的意思。
趙長生繼續說道:“容兒你看,長安城明渠排污,一到夏天蚊蟲和蒼蠅極多。
而我們蘇州城,今年動工修建地下排污設施。
整體看上去,要比長安更加干凈整潔!”
聽到這話。
趙錦容微微額首。
她的堂弟趙長源是吳縣縣丞,堂弟趙長錫是華亭縣丞。
兩人的治下,建造了許多地下排污設施。
蘇州其他各縣,也紛紛效仿。
趙錦容突然想起什么,問道:“兄長,我們現在去哪兒啊?”
“去永興坊!”
趙長生笑著說了一句。
永興坊淄臨皇城,是達官貴族居住的地方。
坊內有一處宅院,最為著名。
那就是當朝秘書監魏征的府??!
趙氏商行開到長安后,便派人在永興坊買了一套宅院。
先前來到長安待考的趙長智、趙長端,正住在府中,每日看書。
……
片刻之后。
馬車駛進永興坊內,來到趙宅門前。
此時,趙長智、趙長端,已經在此等候。
眾人寒暄一番后。
趙長智和趙長端兩兄弟,替趙長生一行人,接風洗塵。
稍事休整后。
兩兄弟帶著趙長清、趙長正、趙錦容,去長安城游玩。
而趙長生,則前往太極宮面圣。
他這次來京師,一方面是處理家族事物,一方面則是李世民要見他。
……
同一時間。
太極宮,兩儀殿內。
李世民正在和房玄齡等人,商議趙氏商行的白紙。
房玄齡,語氣激動道:“陛下,趙氏商行的白紙,售價一百文錢一刀。
一刀紙是一百張,就連尋常百姓都能買得起。
長此以往,大唐定能實現全民教化。
陛下文治可期!”
他作為尚書左仆射,太清楚紙張的重要性了!
三省六部,以及各種長官,雖能隨意用紙。
但大唐各個州縣的文吏。
大多數無法使用紙張。
由于紙張昂貴,許多州縣的公文,依然采用竹簡的方式,進行公文往來和記錄。
竹簡沉重,占地又多,且能記載的資料有限。
一縣之地,單單存放竹簡和文牘,都得安置數間庫房。
每次查找往年的文牘資料,都費時費力。
各種文吏怨聲載道,苦不堪言!
李世民看到激動無比的房玄齡,心里有些動容。
在他的印象里。
房玄齡性格極為沉穩。
可今日提起白紙。
房卿如此激動,可見白紙對大唐的重要程度!
其實,他本人也非常激動。
全面教化!
這可是連秦皇漢武都沒有達到的成就啊!
“恭喜陛下!”
一旁的長孫無忌,笑著道:“從今往后,紙張在大唐再也不是奢侈品!
紙張便宜了,書籍自然也就便宜了。
屆時,大唐將涌現源源不斷的人才!”
聞言,李世民微微額首。
世家門閥,對知識和教育,進行了一系列壟斷。
趙氏商行出產的白紙,價格低廉,能讓百姓的讀書成本降低,一定程度上能打破貴族的知識壟斷。
用不了多少年。
大唐的讀書人,必將如雨后春筍一般,紛紛冒頭。
李世民開口道:“輔機,朕聽說發明廉價白紙的人,是吳縣縣子趙長生?”
“正是!”
長孫無忌連忙道:“趙長生改良了造紙術,使得造紙的成本,變得極其低廉?!?
李世民點點頭。
他剛想說些什么,卻見太監稟報道:“陛下,吳縣縣子趙長生求見!”
“哦?”
李世民眼前一亮,笑道:“宣他進來!”
……
片刻之后。
趙長生出現在兩儀殿內。
他行禮道:“臣吳縣縣子趙長生,見過陛下!”
“無需多禮!”
李世民笑著擺擺手。
他打量幾眼趙長生,發現此子體貌英逸,俊才云蒸,卓爾不群。
如此氣度。
令人忍不住多看兩眼。
李世民開懷大笑道:“趙長生,你發明新式制鹽法、閹豬養豬法、曲轅犁、馬蹄鐵等物什,為我大唐立下大功。
此次,你又改良造紙術,堪稱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朕有你這樣的股肱之臣,又何愁大唐不興?”
想到這里。
他下令道:“傳旨,吳縣縣子趙長生,生產出物優價廉的白紙,造福天下黎民百姓。
特封趙長生為吳縣縣伯,食邑七百戶!”
“多謝陛下恩典!”
趙長生連忙謝恩。
他先前的爵位是吳縣縣子,正五品上。
現在晉升為吳縣縣伯,品級達到正四品上。
雖然爵位是“虛銜”。
只有地位和待遇,沒有實際職責。
但至少他今后的嫡子,可以降一等繼承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