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頂層設計的三個抓手
第一個抓手是三人核心小組,用以打通企業的資金和人才資源,更好地幫助領導者思考人才對業績結果的影響。第二個抓手是關鍵人才。識別、任用并培養關鍵人才,可以幫助企業順利完成轉型,求勝于未知。第三個抓手是智能技術。將人才管理建立在基于數據的數字化系統之上,這樣你對組織人才的了解與洞察才會遠超以往。
信達公司是美國保險經紀及風險管理行業的巨頭。2015年4月,該公司時任CEO彼得·扎菲諾(Peter Zaffino)做了一個貌似稀松平常、實則意義重大的創舉:邀請公司時任CFO考特尼·雷姆庫勒(Courtney Leimkuhler)及CHRO瑪麗·埃利奧特(Mary Elliott)一起研究企業當前的經營狀況。
也許你會問,這算什么創舉呢?和很多公司一樣,信達過去的公司研討會不是這樣的。扎菲諾會定期跟CHRO一起討論組織人才,也會定期跟CFO分析財務數據,討論經營狀況。但把CFO和CHRO請到一起,與他們共同討論,這樣的會議形式在公司最高管理層還是首創。我們將這種由CEO、CFO和CHRO三人組成的小組,稱為三人核心小組(以下簡稱G3)。
扎菲諾說:“第一次開會,我們討論了15分鐘,成果就非常豐碩。”當時他們在白板上畫了個2×2的矩陣圖:左右兩端分別代表經營結果(CFO的專長)、組織人才(CHRO的專長),上下兩端分別代表哪些地方做得很好、哪些地方存在問題。方法雖然簡單,但當大家把經營結果和組織人才結合起來分析時,很多重要的洞見就自然涌現出來。比如,公司在成本控制、產品差異化方面做得不錯,但在組織協同方面還有待提高,有些業務之間沒有形成合力,有些業務部門顯得沖勁不足,有待深挖潛力。
在這次討論中,G3對CHRO原本計劃推出的銷售激勵方案進行了修訂,以便與公司整體業務目標更加協調一致,鼓勵團隊不僅要關注短期目標,也要兼顧未來發展。此外,他們還意識到,在業務轉型的大背景下,地區公司負責人的轉型進展有些滯后。雖然之前也知道這個情況,但對此缺乏足夠的重視。當他們把業務目標和人才情況對照起來進行分析時,問題立刻凸顯出來,而且的確影響很大。于是三個人當即決定,必須馬上解決這個問題。
雷姆庫勒說:“當你意識到哪些組織調整對經營業績至關重要時,你就知道該如何取舍了。”而且把討論規模控制在三個人的小范圍內也很有道理,這樣更有利于開誠布公地深入探討核心問題。相比之下,“把10位高管都請來,則顯得沒有太大的必要”。
G3第一次會議結束之后,扎菲諾決定堅持下去,每季度定期召開三人小組會,而且他們三個人平時也經常溝通探討。這樣的交流,讓CFO和CHRO對公司業務及組織狀況都有了更為全面深刻的理解。2017年夏天,扎菲諾離開信達,到AIG(美國國際集團)上任。回想起G3,他說:“盡管當時我們在企業經營管理方面已經做得不錯了,但G3給了我們一個審視自己的獨特視角,而且無須冗長的會議、繁復的材料,過程簡潔,還能直擊要害。”
扎菲諾開創的由CEO、CFO和CHRO組成的三人小組,是當今領導層推動組織人才管理工作突破變革的重要抓手。因為說到底,在企業經營中,領導層能調用的最重要的資源無非兩項:一是資金,二是人才。而且業績結果都是人做出來的,也就是說財務數據是“果”,組織人才是“因”。在分析經營狀況時,把組織和人的因素納入進來,才是真正的追本溯源,才能發現根本問題。
在這一章中,我們將深入探討企業領導推動組織人才管理變革的三大抓手:一是組建G3,二是識別、培養關鍵人才,三是充分借助智能技術。關于組建G3,你需要思考組建G3的初衷是什么;如何保證G3的有效性;怎樣才能真正做到像重視資金那樣重視人才,像重視CFO那樣重視CHRO,像用資金管理那樣認真嚴謹的態度來管理人才。關于識別培養關鍵人才,需要遵循“2%法則”,將那些為數不多但對組織整體影響巨大的人列入名單,對他們給予足夠的重視。在數字化時代,領導者也需要充分借助智能技術,對內對外發掘人才,不斷提高組織人才管理的精準性及有效性。有了這些抓手,一把手才能有力推動組織人才管理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