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漢字書寫緒論
第一節 漢字的起源
我國的漢字從有證可考的殷商甲骨文開始,歷經三千多年的形體演變。文字產生之前,為了幫助記憶,交流思想,傳遞信息,人們采用了各種各樣的記事方法。關于漢字的起源,中國古代文獻上也有種種說法,如結繩說、結珠說、契刻說、八卦說、河圖洛書、圖畫說等,但被普遍認可的還是結繩說。
一、結繩記事
結繩記事是文字發明前,人們所使用的一種記事方法,即在一條繩子上打結,用以記事。上古時期的中國及秘魯印第安人皆有此習慣,到近代,一些沒有文字的民族,仍然采用結繩記事來傳播信息。不論用一根繩子打結,還是用多根繩子橫豎交叉,歸根結底,它只是一種表示和記錄數字或其他方位的簡單概念。大事記大疙瘩,小事記小疙瘩,疙瘩的多少也代表東西的多少,它只能幫助人們記錄某些事情,卻不能讓人交流思想,所以,只能說它是文字產生前的孕育階段。
二、契刻記事
人們用契刻的方法,將數目用一定的線條符號來表示,刻在木片或竹片上,作為雙方的契約。后來人們把契從中間分開,分為兩半,雙方各持一半,以兩者吻合為憑據。古代契上刻的數目主要是用來做債務憑證的。
三、圖畫文字
由于結繩記事和契刻記事的不足,人們不得不采用圖畫的方法,來幫助記憶表達思想,用文字的線條或筆畫把要表達的物體的外形特征勾畫出來。圖畫文字與有聲語言有直接聯系,它記錄了語言中詞的聲音和意義。因此,圖畫文字(或者稱作“原始文字”)可以說是文字的雛形,這是人類文明史上一次劃時代的飛躍。

圖1-1-1 倉頡造字
古書上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見圖1-1-1)。傳說中倉頡是原始社會末期黃帝的史官,今陜西白水縣人,受命編造文字。據史書記載,倉頡有四只眼睛,聰穎過人,他通過對星宿的分布排列和鳥獸足跡的觀察得到啟示,創造了文字,破解了結繩記事的局限性,被尊為“造字圣人”。我們姑且不論“倉頡造字”這個故事的真偽,有一點是肯定的:藝術來源于生活,文字的誕生也離不開孕育它的土壤。其實早在文字出現之前,民間已在使用這些具有圖畫性的文字符號,縱然有倉頡這個“圣人”,他也是眾多“造字”者中的一位。他的功勞應該是收集流傳在民間的文字符號,在此基礎上加以整理和補充,使之規范化和更具功能性,然后加以推廣。
文字的產生,本是很自然的,幾萬年前舊石器時代的人類已經能很好地繪畫,這些畫大多是動物和人像,這是文字的前身。然而,讓圖畫發揮文字的作用,轉變成文字,這只有在語言被廣泛使用之后才有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樣的圖畫越來越多,畫得也就不那么逼真了,這樣的圖畫逐漸向文字方向偏移,最終導致文字從圖畫中分離出來。這就使原有的逼真的圖畫變成了文字符號的圖畫文字。文字不再是圖畫的,而是書寫的:而書寫的技術不需要逼真的描繪,只要把特點寫出來,大致不錯,使人能認識就夠了,這便是原始的文字。漢字雖然從圖畫中分離出來,但與圖畫的淵源是割舍不開的,只是在演變過程中,圖畫式的元素被削弱,抽象性的符號逐漸加強,并被賦予相應的讀音,最終形成自己的體系——漢字。
- 宋濤《政治經濟學教程》(第12版)課后習題詳解
- 立體構成
- 亞歷山大《新概念英語(4):流利英語(新版)》學習指南【詞匯短語+課文精解+全文翻譯+練習答案】
- 中國海洋大學外國語學院211翻譯碩士英語[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汽車電子與軟件架構
- 吳侃《高級日語3》學習指南【課文重點+詞匯剖析+語法精解+全文翻譯+練習答案】
- 中國古代經典文書檔案導讀
- 新編營養師手冊(第三版)
- 投資銀行學:理論與案例(第4版)
- 數控加工工藝
- 內部控制與制度設計(微課版)
- 赫爾《期權、期貨及其他衍生產品》(第7版)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 健康評估
- 2020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選調生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員工培訓與發展(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