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洲之變:震撼西方并塑造現代世界的四十年(1490—1530)
- (美)帕特里克·懷曼
- 1401字
- 2023-08-14 16:51:13
哥倫布的計劃
由于大家對這類航行興趣高漲,一直到15世紀80年代哥倫布還在從事航海工作。1478年他為熱那亞一家實力雄厚的蔗糖貿易聯盟“百人團”(Centurione)做代理人,曾冒著強風駛入馬德拉群島東端。蔗糖業利潤豐厚(并且行情看漲),這也是這段時間他經常航行到亞速爾群島和加那利群島的原因。但哥倫布還去了更遠的地方:1482—1484年在前往葡萄牙最新的貿易基地“圣喬治礦山”(S?o Jorge da Mina)時,他曾感受過幾內亞沿岸悶熱潮濕的天氣,此行應該是為了象牙、黃金和奴隸交易。交易量逐年增加,商人金融家和葡萄牙王室獲得的回報也不斷增加。就在大西洋開放、錢財流動之際,哥倫布伺機一躍而成為炙手可熱的人物。他娶了葡萄牙的一位沒落貴族女子菲利帕·莫尼斯·佩雷斯特雷洛為妻,他們有一個兒子,取名迭戈,日后兒子就成了他的培養重點,哥倫布期望有朝一日子承父業。
15世紀80年代中期,哥倫布開始制訂后來讓他一舉成名的計劃。經驗讓他成了大西洋航行的專家。這些實際而又來之不易的知識是買不來的,此外,哥倫布還潛心學習了不少地理學和制圖學的理論。新興的印刷術對他的教育起了根本作用,它的普及使得沒有受過多少正規教育的自學者也能獲取高深的知識。他反復研讀的著作都是印刷書籍,而不是早先的標準手抄本;這些來自勒芬、安特衛普、塞維利亞和威尼斯的書紛紛出現在哥倫布的小圖書室里。
地理學,不論是實用的還是理論的,在哥倫布參與的早期大西洋世界中都是被廣泛討論和寫作的話題。我們很快就能看到,葡萄牙國王若昂二世總有一批有學問的謀士隨侍左右。托勒密等人的地理學古籍是人們在了解這方面基本知識時的必讀書,哥倫布對它們亦了如指掌。新書他也不放過,特別是法國紅衣主教皮埃爾·戴利在1 5世紀初創作的《世界寶鑒》(Imago Mundi)。他不但仔細研讀,而且還像學生那樣做旁注。他讀過的那本《馬可·波羅游記》有大約366個注,涉及從爪哇的香料、日本的珍珠到蒙古可汗訓練獵鷹的設備,不一而足。哥倫布閱讀書籍并不特別挑揀,但確實讓他在實用技術之外獲得了不少有用信息。[22]
前面提到的紅衣主教皮埃爾·戴利可以說是對哥倫布的教育影響最大的一位作者。但直接導致哥倫布犯下大錯的也是他,他讓哥倫布誤以為地球遠比其實際體積要小。這一根本“認知”更因為當時佛羅倫薩的宇宙學家保羅·達爾·波佐·托斯卡內利的遐想而加強。托斯卡內利曾進一步辯稱地球很小,大西洋也沒那么寬。哥倫布對托斯卡內利并不陌生,因為后者曾于1474年寫信給葡萄牙國王闡述過自己的觀點。必須說明的是,盡管哥倫布的閱讀習慣的確是對書籍不特別挑揀,但當時相信托斯卡內利觀點的并不是只有哥倫布。不少在當時最知名的地理學家和制圖學家都跟他犯了同樣的錯誤。不過,沒有人比他為這個錯誤付出的代價更大。[23]
15世紀80年代的某一天,哥倫布開始了向西進入大西洋航行的游說工作。他日后總說他對此行一向信心滿滿,憑他超群的智力,計劃的細節早已成竹在胸。事實顯然不是這么回事。他遠航的目的地或許如他事后所說,就是印度,但也可能有其他目標:對跖地(Antipodes),人們一直假設存在的地球背面與歐亞大陸相對的大陸;他的目標也可能是其他像馬德拉群島和亞速爾群島那樣的大西洋群島,這兩處的開發已經讓葡萄牙王室和熱那亞蔗糖商人的財富大增,而哥倫布又曾擔任過后者的代理人。
不過,為了推行他的計劃,他需要先拿到王室的許可。伊比利亞的王室——葡萄牙的若昂二世,或卡斯蒂利亞和阿拉貢的伊莎貝拉和斐迪南——是最有希望給他許可的兩個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