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貼士 一些值得關注的細節問題
1.轉債觸發強贖后會立即執行嗎?
并不會,轉債發行人在執行強贖條款后,通常會留給持有人一段時間進行處理。以2020年觸發強贖的品種為例,自發布強贖公告到實際執行強贖的平均時間間隔約19個交易日(見圖16)。

圖16 2020年發布強贖公告到實際執行的時間
資料來源:Wind。
另外,還需要強調的是,由于強贖是轉債發行人的權利而非義務,因此,并非所有的轉債達成強贖條件后都會選擇執行。
2.轉債漲跌幅總是小于正股嗎?
不一定。轉債的價格可拆分為平價和轉股溢價率,其中平價變動幅度與正股的變動幅度一致。轉債產品之所以多數時間內的價格變動幅度較正股更為溫和,主要是因為平價和轉股溢價率通常呈負相關關系,即平價的上升往往伴隨著估值水平的下降。然而在部分特殊情況下,轉股溢價率可能會出現與平價同向變動的情況。
例如,當某只轉債對應的正股市場預期顯著改善,那么在轉債平價的上漲過程中,轉股溢價率也會出現主動拉伸,從而使得轉債價格漲幅高于正股。另一個常見的情況是,當正股出現重大利好時,由于存在漲跌停限制,其單日上漲幅度不超過10%,而轉債則沒有相關限制,單日漲幅可能會提前反映正股未來幾日的上漲預期。
3.若預期短期內正股漲幅只能持平或小于轉股溢價率,那么正股漲幅是否將完全被溢價率消化,沒有參與價值?
現實情況并非如此。舉例說明,若一只轉債平價為100元,對應轉股溢價率15%(市場價格115元)。若正股出現15%漲幅,使得平價達到115元時,市場會在115元的平價水平上賦予新的預期并形成新的轉股溢價率。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新的轉股溢價率會較原15%的水平出現被動壓縮,但不會歸零。假設新的溢價率為10%,那么轉債價格將在正股上行的支撐下上漲至126.5元、漲幅10%,仍然是較為可觀的收益。
4.轉債信用評級應當關注主體評級還是債項評級?
從當前的情況來看,更多投資機構對轉債入庫的外部評級限制參考的是個券的主體信用評級,因此我們同樣建議在依據等級對轉債進行分類研究時,重點采用主體評級指標作為劃分依據。此外,由于外部增信等途徑的存在,部分轉債會出現債項評級高于主體評級的情況。同時,轉債主體和債項評級的調整,以及評級公司給予的展望傾向都是轉債評級研究中需要關注的重要信息。
5.轉債從未違約,是否直接挑選最便宜的個券進行配置即可?
錯誤。歷史0違約記錄(公募品種)并不意味著未來轉債永遠不會違約,一方面,隨著市場擴容,轉債發行人結構變得更加復雜,其中許多小盤民企主體信用分析難度較大,后續需要警惕極端個券的違約風險,同時也要注意信用評級下調之后帶來的債底折損(對應等級的折現率提高)。另一方面,即便是對于信用層面相對有保障的個券,在進行配置時也需要重點參考正股彈性,否則也很難在后續取得理想的收益。
(1)計算上通常處理為未來現金流貼現,包括未來的票息以及到期贖回金額,貼現率通常采用對應主體信用評級和期限的中債企業債到期收益率。
(2)一般情況下,國企發行轉債時會存在一個隱含約束:轉股價不得低于每股凈資產,目的可能是防止國有資產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