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擁抱抑郁小孩:15個練習帶青少年走出抑郁
- 文心
- 1750字
- 2023-10-27 19:22:19
前言
給青少年父母的一封信
親愛的青少年父母:
你們好!我叫文心,是一名心理咨詢師,準確點兒說,是一名主要跟抑郁、焦慮等情緒問題打交道的心理咨詢師,十歲到二十幾歲的孩子是我的主要來訪對象,而這些孩子中很多人都面臨抑郁和焦慮的困擾。
抑郁是青少年最常見、最嚴重的心理問題之一。2021年10月10日,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發布的《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9—2020)》顯示:
2020年青少年的抑郁檢出率為24.6%,其中,輕度抑郁的檢出率為17.2%,重度抑郁為7.4%。這意味著在青少年人群中,4~5個孩子中就有1個孩子被抑郁困擾,可能是輕度,也可能是重度。
看到這組數據,可能你們會很驚詫:孩子跟抑郁的距離近得超乎想象,每個孩子都可能抑郁。
然而,當抑郁初現端倪,孩子表現出難過痛苦和一些反常的行為時,卻常常得不到身邊人的理解,很容易被當成是“不值一提的小事”“矯情”“給自己找借口”,得不到足夠的重視。
當孩子不但得不到幫助,反而被否定被批評后,他們就很容易把自己包裹起來,不再向父母和朋友求助。這種回避會讓抑郁持續并惡化。
與此同時,父母也很焦慮很困惑,眼看著孩子狀態不好,卻不知道孩子怎么了,為什么會變成這個樣子,也不知道怎么做才能有效地幫助孩子。
孩子很痛苦,父母也很痛苦。
然而抑郁始終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很多孩子還會越來越嚴重,學習停滯,生活紊亂,健康受損,一家人都生活在陰霾之中。

被抑郁困擾時,每個孩子都想擺脫這種狀態,但他們畢竟是未成年人,沒有能力自己克服抑郁,他們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父母的理解和支持。
父母都是很愛孩子的,可惜大多數父母,要么對心理健康毫無概念,要么只知皮毛。當孩子抑郁時,既沒有理論上的指導,也沒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對策。
抑郁就像一個泥潭,讓父母和孩子深陷其中。每個人都在努力掙扎,卻又無力擺脫,越陷越深。
危機是危險,更是機會。
抑郁是一個足夠強大的陌生的挑戰,同時,它也是一個機會:一個讓孩子可以更了解自己,從而掌控情緒、應對挫敗、增長本領的機會;一個讓父母可以擴展認知、完善自我、改善關系、提升養育效能的機會;一個讓家庭可以變得更和諧、更親密、更有愛的機會。
真希望在孩子抑郁時,父母有能力轉危為安,把危險變成機會。而想要達成這個目標,不僅要對抑郁有一定的了解,還需要掌握一些心理學的理念和方法。父母太需要心理從業者的指導和幫助了。
作為一名心理咨詢師,我感覺自己有能力而且也應該做點事。兩年前,帶著一份有點像使命感的期待,我開始寫這本書。
這本書是專門寫給青少年父母的,是一套幫助孩子克服抑郁的行動方案,你可以把它看作專門應對青少年抑郁的工具書。這本書非常注重實戰,手把手教父母如何調整狀態,做好準備,一步步帶領孩子走出抑郁。
為了讓父母學得會、用得上,我把理論、方法和練習結合了起來。書中有大量的案例和練習,這些方法我在青少年咨詢中常常用到,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這本書共分成五個部分,層層疊搭,像蓋房子一樣,建議父母按順序閱讀。
第一章介紹了青少年抑郁是怎么回事。有了這些知識儲備,就不會走彎路。
第二章到第四章是幫助父母有的放矢地制訂應對孩子抑郁的行動方案。
第五章到第九章幫助父母從情緒、想法、行為、關系四個層面進行自我提升,為幫助孩子擺脫抑郁做好準備。
第十章到第十五章聚焦于如何幫助孩子,也是本書的重點部分,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練習。
第十六章介紹了如何預防復發,遠離抑郁。
為了保護每一位來訪者,書中的所有案例都是編寫的。它們來自真實生活,但不是真實個案,請勿對號入座,也不要評價和揣測。
還有一個重要提醒:這本書不是要教父母做心理咨詢師和醫生,而是在自己的位置上站好崗,父母的干預不能代替藥物和心理咨詢。
如果孩子抑郁嚴重,按時服藥和做心理咨詢必不可少。“醫生+心理咨詢師+父母”是幫助孩子的穩固鐵三角,共同發力,相互補充,才能幫助孩子更快地走出抑郁。
“養育孩子的過程就像一面鏡子,我們從中看到最好的自己,也看到最壞的自己;我們體驗到生命最豐盛的時刻,也經歷最恐怖的瞬間。”
我相信當你們和孩子一起在抑郁的泥潭擺渡時,會不斷經歷困惑、焦慮和挫敗,有時候信心滿滿,有時候煩躁無力。
不管經歷多少風雨,陽光一定在前方。當父母越來越有力量,孩子的路就會越走越寬敞、明亮!希望你們懷揣著愛和希望,帶領孩子克服抑郁,遠離抑郁!
深深地祝福你們……
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