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前言

蘇軾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千百年來受到廣泛而持久的尊崇。作為一個全方位的人才,蘇軾不僅詩詞文章、書法繪畫堪稱一流,儒釋道融會貫通,而且茗茶、釀酒、美食樣樣皆會。其多元化的天賦稟性,起起伏伏的官場生涯,讓人們認識了一個富有才華、樂觀浪漫、豁達豪邁、極富人格魅力的蘇軾。

余光中曾說,如果可以選擇一個人做旅行伴侶,他不會選李白、杜甫,他一定是選蘇東坡。我們為什么喜歡蘇東坡?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從蘇東坡身上尋找到自己崇拜或向往的某種人格的契合與境界的向往,如自由、豁達、灑脫、開朗、才華、風范、情趣……

蘇軾一生勤于讀書。他讀過許多經典古書,每每一遍遍手抄,直到爛熟于心方止。這種刻苦讀書的結果,使得他日后書寫詔書或寫文用典,一概不需要翻閱典籍,甚至被貶謫到黃州或者是遙遠的儋州,也能憑借極少的書籍而對《尚書》《易經》《論語》進行注釋,或和《陶淵明詩》詩。

蘇軾被同時代人及后人視為“讀書破萬卷”的典型代表,他在給外甥的詩中便有“退筆成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之句(《柳氏二外甥求筆跡》)。事實上,蘇軾不僅“讀萬卷書”,還“行萬里路”,從西蜀眉州到東吳錢塘,從北方密州到南海儋州,游宦、貶謫的萬里人生,使得蘇軾在南遷北徙的過程中,有機會親身體驗山水自然、異域風情、各式人物、繁復世事,從而寫出的詩詞文章多半有著由景生情、由情生文的鮮明特色,有著十分強烈的地域符號與情景交融的文章特質。

蘇軾同時是一個天才,二十歲在京城考進士,一舉高中;二十三歲參加制科考試,入三等,成為兩宋三百多年入三等的四人之一,堪稱“百年第一”。

蘇軾的文學成就使其成為繼歐陽修之后北宋文壇的領袖。他一生寫了四千多首詩,之外還有數以千計的散文、書信。其中《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江城子·密州出獵》《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念奴嬌·赤壁懷古》《前赤壁賦》《后赤壁賦》《記承天寺夜游》《蝶戀花·春景》《題西林壁》《飲湖上初晴后雨》等詩詞、散文,成為千古不朽之作,被人們世代吟誦。因為蘇軾,中國宋詞也從以往的小調彈詞的市井級藝術上升到與漢賦、唐詩并列的崇高地位。

此外,蘇軾的繪畫開創了中國文人畫之先河,他的繪畫多為即興之作,近于速寫,是其天性的自然產物;蘇軾的書法更是了得,書法界將之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并列為宋四家,其楷、草、行書獨具一格,自成一家,結構俊朗,點畫凝練,清正醇雅。他在黃州寫下的《寒食詩帖》,更是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名列王羲之、顏真卿之后。

蘇軾是一個儒釋道三家融會貫通的人。當然,儒家的積極入世思想仍是蘇軾的思想主干,蘇軾年輕時就“奮厲有當世志”,很向往“朝廷清明而天下治平”的盛世,具有儒家輔君治國、經世濟民的政治理想,這種積極入世的思想直到謫放惠州、無望北歸時方才安息。而老莊哲學、佛禪玄理則是蘇軾用以療傷的藥方,經歷多年宦海風波和人生挫折的蘇軾,學會了從佛家的梵音和道家的香煙中追求超越的解脫,晚年的他甚至有些迷戀佛老,臨終時的蘇軾甚至是在追求西天的極樂世界中逝去。可以說,在生命的最后七年,蘇軾坦然接受現實對他的無情拋棄,有意識地向往道家的昂首天外、超凡出塵,以及佛家的鄙視濁世、慈悲于人的超脫境界。流貶中的蘇軾一路游歷道家仙地、佛家禪剎,并因此交往了不少道人、佛僧,也寫了不少相關的文章詩賦。尤其突出的是,蘇軾接受了馬祖道一于虔州龔公崖上參悟出的“平常心”之理念,對待一切政治變故,無不順乎自然,以求得內心的平靜。

當然,蘇軾最令人可敬之處,是他的道德力量和人格魅力。“他身上顯然有一股道德的力量,非人力所能遏制,這股力量,由他呱呱落地開始,即強而有力在他身上運行,直到死亡封閉上他的嘴,打斷了他的談笑才停止。他揮動如椽之筆,如同兒戲一般。他能狂妄怪僻,也能莊重嚴肅;能輕松玩笑,也能鄭重莊嚴。從他的筆端,我們能聽到人類情感之弦的振動,有喜悅,有愉快,有夢幻的覺醒,有順從的忍受。他享受宴飲、享受美酒,總是熱誠而友善。”(林語堂《蘇東坡傳》)

誠然,人們耳熟能詳蘇軾的翰林故事,蘇軾的風流雅事,蘇軾的美好詞章,蘇軾的種種事跡……然而,這些都是輝煌時的蘇軾,是成功時的蘇軾,是得意時的蘇軾。其實,遭受貶謫、落魄落難、顛沛流離、無米下炊的蘇軾最應該被人們重視,關注貶謫過程中蘇軾的人格嬗變與命運交錯之種種,才有助于人們真正了解蘇軾、走近蘇軾。

貶謫中的蘇軾,究竟有著怎樣的人生感悟?其生命體驗如何?其人格變化怎樣?……蘇軾屢遭貶謫,究竟是成就了他,還是打擊了他?蘇軾在貶謫過程中經歷了哪些人和事?在貶謫地發生了哪些事件,寫就了哪些詩文,有哪些貢獻?解讀之,正是寫作本書的目的。

蘇軾一生被貶謫數次,其中黃州、惠州、儋州及滯留時間較長的虔州對蘇軾的影響最大,彼時蘇軾對彼地也影響巨大,可謂是這四州造就了貶謫中的蘇軾,也是貶謫中的蘇軾成就了此四州。

蘇軾一生的成功不在于政治成就,而是他在顛沛流離的政治生涯中所呈現的生命自由之狀與文學豪放之象。可以說,貶謫中的蘇軾,創作了最優秀的文學作品,譜寫了最感人的生命華章,涵養了最豐富的人生滋味,成就了最魅人的人格力量。

一、貶謫之生存環境的艱苦惡劣,鑄就了蘇軾安于苦難、融于謫地、超然卓立、精神自由的人生空間。四季輪換,時光流轉中,蘇東坡內心愈加豐盈,“一蓑煙雨任平生”,“浩然天地間,惟我獨也正”,“此心安處是吾鄉”。心安處便是吾家,他鄉亦可作故鄉。貶謫異鄉的蘇軾,在惠州“不辭長作嶺南人”,在儋州“海南萬里真吾鄉”。既然命運注定了讓蘇軾在江湖中時進時退,蘇軾便“進則兼濟天下,退則獨善其身”,既可做翰林大學士,亦可做東坡居士;既可做皇帝的老師,亦可長作嶺南人、海南人;既可做州官尚書,亦可做海外著蓑人。退隱江湖的蘇軾,遠離宦海,淡化政治,文學上佳作頻頻,學問上則對儒學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對佛道有了更為傾心的向往。北歸時的蘇軾,深得出家人的喜愛,亦不斷出入寺廟道觀,或寓居或游玩或對詩或贈文,滯虔州時既往顯慶廟禱水有成,更為水陸道場薦孤魂滯魄疏,甚至明確發愿“今日以后清凈善心……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遠離色、遠離酒”,以“獲清涼之果,咸躋極樂之鄉”。

二、貶謫之仕途官場的屢次失意,成就了蘇軾在退出政治舞臺后轉而專注于詞章,從而創作出了可以彪炳千秋、最富有文學價值的璀璨篇章。貶黃州時,蘇軾的《東坡易傳》及《論語說》,以及《念奴嬌·赤壁懷古》《前赤壁賦》《后赤壁賦》之一詞二賦;過虔州時蘇軾的《郁孤臺》《過大庾嶺》;謫惠州時的《惠州一絕》《秧馬歌(并引)》;謫儋州時,蘇軾的《和陶詩》109篇,將陶淵明詩歌的價值躍上一個新高度,以及《東坡書傳》《東坡志林》等;北歸時,蘇軾的《答謝民師推官書》《南安軍學記》……這些千古不朽的煌煌巨作,是蘇軾一生文學的巔峰之作,是遠離險惡官場與政治漩渦的文學杰作。貶謫生涯,使蘇軾擺脫了政治牽絆,得以有較從容的時間與心情,因此其詩文在意境及遣詞造句上都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這種掙脫了由政治波折帶來的精神桎梏,在貶謫地所經遇的人文情景與自然景觀面前的自然迸發,并于悲慨中飄逸出的放達情懷,在黃州達到巔峰。他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有一種放眼千秋的歷史通達,全然沒有小我的憂患,豪放之中盡顯超逸、曠達的襟懷。此詞一出,震動朝野,從此開辟中國豪放詞的全新疆域,中國詞苑頓時呈現出一種別開生面的風格與美感,一種剛柔并濟的清新氣象。可以說,蘇軾作為一個優秀的政治家,甚至是宰相級才華的人物,雖然不能完美實現其政治抱負,卻也因貶謫遠離政治中心,從而成就了一個偉大的世界級的文學家。

三、貶謫之連續不斷的南遷北徙,無意中迎合了蘇軾一生熱愛交友、喜好游山玩水的天性,其熱情、開放、豁達的個性正是在這種遠離朝廷與政治的環境下得以延伸并綻放光芒。政治地位與人生命運的起起落落,恰如大浪淘沙,淘盡風流人物,蘇軾身邊最后只剩下一批真摯不二的老友和一些赤誠如斯的新朋。比如“此心安處是吾鄉”的王定國與柔奴,比如萬里迢迢至黃州至惠州至儋州的吳子野,比如一生交往不止的臨江孔氏,比如晚年末期還在通信的錢濟明、蘇伯固、朱行中、李亮工、程德孺。比如在黃州認識的安國寺僧首繼連,“江南蜀士”王齊愈、王齊萬、王齊雄兄弟三人,黃州進士潘彥明、郭遘、古耕道,眉山老友馬正卿,黃州知州徐君猷、通判孟震,鄂州知州朱壽昌,武昌主薄吳亮,青年才俊何頡之,杭州高僧參寥子;比如南謫途中認識的廬陵俊才劉弇,清遠顧秀才,虔州隱士陽孝本、秀才王子直、道士王正彥、術士謝晉臣、收藏家呂倚、顯榮大師、寧都孫志康、孫志舉兄弟,虔州知州江公著、通判俞括、許朝奉、蕭朝奉,南康縣隱士田辟,南安知州劉安世、吳君,梅嶺嶺上老人,惠州太守詹范、方子容,廣東提刑程正輔,博羅知縣林天和,廣州推官謝民師,雷州知州張逢,昌化軍使張中,畫家宋子房,行者卓契順,南華明老,儋州黎子云、符林、王霄、姜唐佐,英州太守何智甫……這些友人無畏權勢,只管依著內心敬意,主動親近、幫助蘇軾。顯然,患難之中仍能得到人們的善良關懷,完全是蘇東坡自身偉大的人格魅力使然。蘇軾曾非常形象地描繪自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悲田院乞兒”,“吾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高文虎《蓼花洲閑錄》)。他雖然有時言辭犀利,但待人總是心地良善,對朋友無不親善友愛。

四、貶謫之外放時期的底層生活,自覺與不自覺地回歸,成就了一個平民姿態的蘇軾。如果說,一個人從平民走向仕宦,從瓦屋走進宮殿,屬于個人努力的結果;那么,由玉堂歸于草堂,由高官重返平民,則最是難能可貴,這意味著一個人必須為自己的精神成長付出沉重代價,意味著一個人從世俗的幸福中作出巨大的犧牲。而蘇軾做到了,認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他依然熱愛生活。權力、富貴、名利,一概如過眼云煙,唯有現實生活才是真實可貴的。為官時可以富擁西湖美景,落魄時數著錢也可過日子。面對厄運,蘇軾以平常心泰然處之,這種態度正是人們所景仰、敬重、佩服、崇拜的。在黃州,蘇軾帶領家人在東坡開墾耕地,自食其力,自得其樂,東坡故事遙傳千載;在虔州,蘇軾手持竹杖,背負藥袋,行走于街市鄉野,見病人便施藥贈方,親民姿態載入方志;在惠州,蘇軾卷袖于廚房,用裘衣換來的河源米自制酒釀,勞作情景煞是動人;在儋州,去黎子云家喝酒,歸途遇雨,蘇軾借得農家斗笠木屐,笠屐形象可掬可愛(后人據此作《坡仙笠屐圖》,至今還刻在儋縣書院的墻上)……蘇軾以平民姿態生活在平民世界,最為深切地體會到了民間百姓的疾苦與社會問題,其親民情懷可謂自然而生。

當然,貶謫地的百姓也對蘇軾表現出極大的同情與愛戴,他們不理解朝廷為什么要把大文豪蘇軾放逐于蠻荒之地。黃州之后的惠州、虔州、儋州、英州等地的百姓,面對蘇軾的到來,無不“紛紛相攜出迎”,人們“歡呼填道”,橋的兩側“百賈所棲”。假如說,南謫之時的蘇軾被人圍觀乃景仰因素,渡海北歸的蘇軾處處受歡迎,則是被人們當成了凱旋者。新朋舊友與崇拜者簇擁著他,引他游覽,請他題字,北歸時的蘇軾,雖已年邁,卻一路繁忙不已。

可貴的是,每到一處貶謫地的蘇軾,都始終保持與顯現其親民情懷,盡其所能地有所作為。他身懷仁愛之心,長期在地方施政養成的政治敏感性與覺察力及責任感、使命感,致使他總是不能克制地竭盡一切力量地為地方與百姓作出其創造性的貢獻,即便是貶謫任所上時,無官無職,無權無錢,也絕不放棄。在黃州,蘇軾主張官府出臺措施積極收養女嬰并在自家生活極貧的狀態下仍捐錢十千;在虔州,對有序等候在路旁或廟宇“預置紙墨,堆積案間,拱立以俟”的崇拜者們,蘇軾“略無所問,縱筆揮染,隨手付人,皆大歡喜”;在惠州,蘇軾積極影響官府,倡導疏浚瘦西湖、建東西兩橋、推廣新農具秧馬;在廣州,蘇軾了解到居民飲水咸苦,親自設計引水方案,指導引來山泉水,是為廣州最早的自來水;在儋州,蘇軾面對蠻荒之地風俗愚昧,不吝施教,教化百姓,引進文明,或贈藥施方,或挖井汲水,或興辦書院,或教導耕種。

五、貶謫時顛沛流離的骨肉離分,愈加深化了蘇軾對親人的眷念與慈愛。貶謫,讓蘇軾嘗盡了生活的苦難,但絲毫不能衰減他對親人的熱愛。初貶黃州,蘇軾收入驟少,生活拮據,蘇軾一反往常不管不問家事的作風,第一次擔當起家庭主人的責任,開始為柴米油鹽醬醋酒憂慮,他將月俸分成三十份,學會了數著錢過日子;南謫經虔州時,正逢八月中秋,宿于郁孤臺上,蘇軾對弟弟蘇轍思念如潮似涌,想起十八年前在徐州府衙后院唱《陽關曲》的那個美好夜晚,遂重書《彭城觀月詩》,以抒情懷;謫居嶺南時,當惠州白鶴峰新居落成時,得知長子蘇邁授韶州仁化縣令,“挈攜諸孫,萬里遠至”,與家人分別三年整的蘇軾無比歡欣,早早地讓小兒子蘇過趕往龍川接應,還放下架子求虔州通判蕭朝奉幫忙換小舟送之,還不厭其煩地反復向廣州知州王古、惠州知府方子容、博羅知縣林天和提及此事;紹圣三年,一路陪伴的三十四歲的愛妾朝云病逝于惠州,蘇軾悲痛不已,寫下《惠州薦朝云疏》:“軾以罪責,遷于炎荒。有侍妾朝云,一生辛勤,萬里隨從。遭時之疫,遘病而亡。念其忍死之言,欲托棲禪之下,故營幽室,以掩微軀……”對弟弟蘇轍一次次的詩書相思,與妻兒老小一回回的聚散離合,無不呈現蘇軾一個為人父、為人夫以及為人兄的平和、真摯、善良、慈愛的感人形象。

令人敬佩的是,對親人之愛愈加深切的同時,蘇軾對仇人的怨恨則愈加淡化。顯然,這是需要胸襟與氣度的。蘇軾因反對新法而與王安石交惡,可“烏臺詩案”王安石為之說情,蘇軾感激在心,元豐年間經過金陵時還特意往鐘山拜訪王安石;蘇軾因與章惇交惡而一貶再貶,然而當蘇軾北歸、章惇南謫之時,蘇軾以德報怨,甚至把自己在嶺海生活的一些經驗告知其子。

六、貶謫地生活的貧困潦倒,似乎令苦中作樂的蘇軾有了前所未有的創造,其生活智慧猛然迸發,處處流芳。比如美食、醫藥、墨硯等等。黃州時期的“東坡肉”,虔州時期的“炒東坡”(醋果子炒大腸),惠州時期的釀米酒,儋州時期的松油墨……都是蘇軾貶謫生涯中的發明。黃州的肉低賤得富人都不吃,蘇軾卻將它慢火燉煮成了傳世佳肴;惠州的酒允許民間私制,蘇軾高興地把裘衣都當成了米做成了酒;儋州的墨質量很差,蘇軾只把燒松煤的爐灶做寬大了一些,結果得到的墨卻比以前的質量好多了;虔州的豬大腸連窮人都嫌棄,蘇軾則配以當地的酸菜做成了一道風靡千年的地方美味。

顯然,蘇軾是一個無畏貧困,從不頹廢,從不躁亂,甚至能從苦難中尋找到生存之法與生活之樂的人。逆境之下,于日常的生活當中,善于發現美、創造美、享受美,既展示出蘇軾堅忍、剛毅的人格力量,也展示出他樂觀、豁達的生活情趣。無疑,蘇軾是一個有生活情趣的人,一個活得有滋有味的人,一個善于從苦難中尋找快樂的人,一個敢于接受現實卻不沉淪于現實的人,一個任何時候都積極樂觀、熱愛生活的人。我們在看到蘇軾為人類創造文學之美、生活之美的同時,仿佛看到一個偉大、不屈的靈魂,一個永遠追求高遠的文化情懷,融瑣碎生活與理想人生于一體,高踞理想之境的圣哲之人。

假如說,“一蓑煙雨任平生”表現了初貶黃州時蘇軾浪漫而達觀的人生態度;那么,“浩然天地間,惟我獨也正”則展示了二貶惠州時蘇軾超然、坦蕩的生命姿態。順境時,堅持真理,守護內心的光明;逆境時,勇敢接受,尋找苦難中的花香。這就是蘇軾!

有一種比喻——蘇軾是一個千年英雄!蘇軾用自己66年的璀璨人生,把一個具有獨立人格、堅持人性尊嚴、堅守道德高度、蘊涵強大內心的英雄形象活生生地聳立在我們面前。一千前過去,他留給人類與世界的是中國文人巨陣中最偉岸的那個身影!

今天的贛州,在北宋時涵蓋虔州、南安軍二地,是蘇軾南謫惠州及北歸常州滯留時間最長的州地,也是黃州、惠州、儋州三個蘇軾貶謫地之外留下其最多詩文故事的途經地。本書主要闡述蘇軾經留古虔州、南安軍時的文章故事,旨在補充、完善當下一些蘇軾貶謫文籍中對虔州、南安軍部分的遺失與漏錯,為廣大的蘇軾研究者、愛好者們提供這段更為詳細與準確的文化史料。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马关县| 瑞金市| 平乡县| 威宁| 四川省| 章丘市| 长治市| 三河市| 浏阳市| 交城县| 衡山县| 沧源| 开化县| 古蔺县| 孟村| 保德县| 永川市| 城市| 法库县| 宁安市| 巴马| 延安市| 辛集市| 柘荣县| 遂溪县| 遂宁市| 大新县| 乐昌市| 洞口县| 桑日县| 青铜峡市| 乌兰浩特市| 休宁县| 嘉兴市| 余姚市| 朝阳区| 东兰县| 栖霞市| 响水县| 泗阳县| 洛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