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先生親啟:
“久慕鴻才,冒昧致書;未睹芝顏,時懷渴想!
“予處身中原,每覽北地奏報,必聞先生高義。
“先生醫國醫民之志,早銘五內。
“崧身系天潢,然昔食祿千石而不識菽麥,未嘗不痛嘆惆悵。
“嘗聞醫者有三境:治腠理、療膏肓、救未病。
“觀今日大明沉疴,非峻藥不能起死;非利刃不能剜疽。
“嘗聞先生負篋三晉,白衣九邊,待民如此,救國可盼,予之渴仰,卿其察之。
“今海內板蕩,蒼生倒懸,北風卷地,胡塵蔽日,孝陵石獸猶帶血淚。
“憶昔靖難之役,文皇以八百壯士起于幽燕;土木之變,景泰仗于少保守國門。
“凡逢亂世,華夏無傾頹之理;但見悲聞,中原有護國之人。
“今冒昧致書,非以王侯之尊相召,實乃以天下生民為念。
“望先生攜晉陽之甲,率汾水之盟,星馳來會。
“崧于應天焚香掃徑,虛左以待,共商大計。
“福藩朱由崧頓首。
“甲申年二月初六夜。”
朱由崧寫完之后,長出了口氣,又再三通讀了幾遍,才小心翼翼地將信收好。
正舒舒服服地躺下沉思下步計劃時,窗外突然傳來“乒!”的一聲清脆響叫,似是玉石相擊發出的聲音。
接著便聽到潞王爺大聲喊道:
“不行不行,你怎么回事?你不能走這一步!
“拿回去,拿回去!本王要活出這條大龍!”
朱由崧聞言苦笑一聲,披上了自己的錦襖,打起火折子,朝著后堂走去。
剛一推開后堂兩扇厚重的紅木門,朱由崧便見潞王爺站在棋枰前,漲紅了臉瞪著對面坐著的一個白發老者。
孫典儀此時神色尷尬,身子后縮,微微發顫,待看到朱由崧進來時,如釋重負般迎上前來,深深一揖:
“卑職見過福王爺,您來許是有要事找潞王爺商量。
“夜已深了,下官就不打擾您二位了。”
“哎……”朱常淓正要留住孫典儀呢,沒想到這老頭竟一溜煙地跑沒影了。
于是他便轉身看著朱由崧說道:“賢侄深夜到訪,所謂何事?”
朱由崧指著棋盤笑了笑,走上前一看。
當前盤上黑白色棋子犬牙交錯,約摸著各有七八十個,顯然這盤對局已經進入最關鍵的階段。
明朝一般的富貴人家也以對弈為雅趣。
或以紫檀木制作棋盤,貝殼制作棋子;或以紅木制作棋盤,用石英制作棋子。
若是極其重視四藝,且主人棋藝非凡的豪富之家,則用沉香木制作棋盤,用玉石制作棋子。
潞王面前擺著的這副棋盤,朱由崧吃午飯的時候聽常應俊繪聲繪色地講起過。
原來早間在潞王府轉悠的時候,劉五帶常應俊看的第一件寶貝便是這件圍棋。
據說數十年前,老潞王年齡稍長,不得不離京就藩時,竟死賴著不走。
換做旁人的話,萬歷爺當然是輕松打發了事,再不濟就托病不見,總之是要鐵了心送走。
可是萬歷實在疼愛這個親弟弟,于是便帶著朱翊镠來到皇宮之中的尚寶司。
然后讓寶貝弟弟拿了內庫的腰牌,自己打開寶庫,要什么珍貴物件兒,不需一一上報,直接一車裝走。
還許諾朱翊镠就藩之后遇到什么困難,修書一封便可直達天聽,當哥哥的立刻便為他排憂解難。
那寶庫金銀如山,琳瑯滿目,可是一般的珠寶美玉,王爺們早已司空見慣,哪兒會感到半點興味。
朱翊镠是吃過、見過、玩過的主兒。
他進得皇家寶庫,并不留戀什么金銀珠寶,而是直奔一間名叫“萬國庫”的房舍,此地專門儲藏鴻臚寺收來的寶貝。
朝鮮、越南、暹羅、日本這些藩屬國按期入貢呈上來的異國珠寶,都是先交由鴻臚寺收集清點,并裝訂成冊。
再有皇宮內官前來檢點,優中選優,百里挑一,后才收歸內庫。
這萬國庫中便有這樣一件暹羅國承上的寶貝。
朱翊镠剛一進屋,便被此物吸住了眼睛。
棋盤三尺見方,厚約六寸,由萬年龍血木精心雕刻制成,材質細密無比。
紋路更是由西域金銀器巨匠以赤金钑刻,縱橫十九道的紋理,與整個棋盤渾然一體。
摸了摸棋子,朱翊镠更是驚喜地跳了起來。
黑子如子夜的天空般漆黑如墨,據傳材料取自和田墨玉。
是千百萬年的自然演進過程中,黑色的石墨漸漸滲入白色的羊脂玉中生成,此人力所不能為也,完全是造化之功。
白子的來歷更為了得,取自弘治年間舊港宣慰司入貢的海底玉髓,再經過大明朝頂級的玉器大師雕琢而成。
其形貌灰白油潤,兼有異香悠悠,更為可貴的是白子與黑子質密竟全然相同,似乎是天造地設的一對。
朱翊镠眼光毒辣至極,看見這樣的寶貝,那寶庫中其余寶器霎時間便黯淡無光,他趕忙叫來下人搬走這副棋具,別的物件一樣也未染指便匆匆離去。
就這樣,這棋盤與棋子便隨著老潞王的車隊來到了衛輝府,成為了潞王府里的鎮宅之寶。
聽完常應俊講述之后,朱由崧不由笑出了聲,只當是潞府傳出的又一則故事。
自己繼承的記憶中,福王府并沒有如此珍貴的寶貝。
按照原主老爹朱常洵的尿性,叔叔朱翊镠有如此精彩的寶貝,他肯定不會無動于衷,死賴也要纏著萬歷給他搞一個一模一樣的。
所以此物八成是有人杜撰,牽強附會。
可當此刻朱由崧定睛一瞧眼前的棋盤,也不由得暗自咋舌心驚。
棋盤表面顯露出深深的暗紅色,油潤非凡。
在燭光照射下,又會顯出紅寶石般的光澤,著實攝人心魄。
朱由崧本來忍不住想贊嘆幾聲,但腦中又浮現起了城內的饑民,便又沉下了心。
罷了,再好的東西也不過是天潢貴胄的玩物,于國于民恐無半分裨益。
朱由崧索性不再想此事,而是低頭仔細分析棋局的形勢。
想當年咱老朱也是國家二級運動員,業余七段高手,鄂豫皖三省無人能敵的存在。
這場對局,朱由崧看了一眼,便知曉了問題所在,白棋當下的形勢,恐怕只有大明風雨飄搖的江山能夠比擬。
本局朱常淓執白先行,戰至局中,可謂舉步維艱。
潞王平日里喜愛琴棋書畫,曾著有《萬匯仙機棋譜》,收錄編輯各類復雜變化,堪稱是中原名手。
孫典儀平日也愛下棋,但是只能算得上地方高手,絕非朱常淓的對手。
只是近日里朱常淓心中不寧,總為日漸緊迫的時局擔憂,下棋時也便心浮氣躁,難以全神貫注。
此番對弈,朱常淓憑借先著優勢,處處搶攻,行棋浮華輕佻。
雖然前半盤大占上風,實地充足,但逋一進入中局,便被孫典儀抓住了破綻。
《圍棋十訣》云:
慎勿輕速,彼強自保。
而朱常淓此局連犯此二忌,忽視對手厚勢的威力,行棋過薄卻還不自知。
棋盤上方一塊三四十子的大龍頗為危險,但是潞王爺卻視而不見,接連搶占別處的實惠。
孫典儀終于按耐不住,舉起屠刀便開始追殺。
老頭也是宦海浮沉的老手,若是別的游戲,怎會不知道要讓著王爺,令王爺舒心。
可是恰恰他與潞王朱常淓對弈過三四千局,只有兩三局僥幸獲勝。
自知實力遠不如王爺,并不需要刻意相讓。
因此抓住機會反倒處處拼搏,絲毫不存禮讓王爺的想法。
此番朱常淓輕率行棋,終于被他抓住了大漏,哪兒肯罷休。
于是刀刀不離后腦勺,在棋盤上緊緊追趕。
盤中三四十顆子的白棋大龍上下翻飛,試圖在黑棋子力的重重包圍下做活。
可是對方有金城湯池、良將勁弩,想要謀得生路又談何容易。
潞王爺此番激戰是漲紅了老臉,眉頭緊鎖,汗如雨下。
行至急切之處,更是離座而起,站在棋盤前俯身低頭計算。
孫典儀棋力雖然不及潞王,但是也稱得上弓馬嫻熟,加之此番對局極其認真,因此發揮得極好。
一招快似一招,一招狠似一招。
在走出一招剖腹剜心般的殺招之后,潞王爺再也忍不住了,于是便爆發出朱由崧聽見的那一聲怒吼。
孫典儀本來也探身向前,緊盯棋盤,思量著對手的抵抗招。
一聽潞王爺大吼,登時如夢方醒,趕忙縮回了身子,顫抖著看向朱常淓,不知如何是好。
若不是朱由崧剛好前來,讓孫典儀找了個由頭溜了出去,恐怕惱羞成怒的朱常淓便真要效法大漢棋圣,抄起寶貝棋盤給孫典儀開了瓢兒。
朱由崧指著棋盤笑道:“誒誒誒,叔叔何故動火,此番不須孫典儀悔棋,我們也可將大龍做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