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齡革命
- (俄羅斯)謝爾蓋·揚
- 2676字
- 2023-07-31 15:33:59
為什么要閱讀這本書
我是誰?我為什么要寫一本關于年齡革命的書呢?我既不是科學家,也不是技術創新者。我的第一學位是化學工程,第二學位是商業管理。我闖入長壽領域純屬偶然。在我的醫生告訴我,我需要在余生一直服用他汀類藥物來控制我的膽固醇之前,我對健康和長壽毫不關心。當時的我是一名風險投資家,投資于能源、采礦和房地產等“無聊”的領域。和大多數人一樣,我每天都專注于當下,忙著做生意、賺小錢、找樂子、看孩子。
當我開始重新掌控自己的健康之后,我才注意到長壽領域所取得的非凡成就。一旦開始相信徹底延長壽命的可行性,我就知道自己愿意為這一不可思議的進步做出一點貢獻。我從自己相對熟悉的投資領域著手,籌集了1億美元來啟動長壽愿景基金,以支持長壽領域的新突破。長壽愿景基金投資的公司致力于在人工智能、器官再生、基因編輯、藥物研發、精準醫療、自助診斷等領域做一些非凡的事情,只有在這些領域取得突破,人類才能實現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長壽、更健康的使命。我想,這是我做出貢獻的一種方式。如果我能幫助100萬人活得更長久、更健康,那么我對這個世界就有所助益。
后來,我認識了偉大的夢想家、企業家彼得·戴曼迪斯(2)和著名的勵志演說家兼教練托尼·羅賓斯(Tony Robbins)。如果你對他們中的任何一位有所了解,你就會知道他們都是非凡的人,他們都堅信個人的力量能夠對整個世界產生巨大的積極影響。尤其是戴曼迪斯,他激勵我去思考更宏大的問題。“為什么只有100萬人,謝爾蓋?”有一天他問我,“你的目標定得太低了。如果你打算這么做,你應該從全球的視角來思考。”在與戴曼迪斯和羅賓斯一起度過了幾天之后,我確定了自己的“登月計劃”,即幫助至少10億人在地球上過滿100年幸福健康的生活。
事實證明,長壽愿景基金只是我致力于實現可獲得且成本合理的長壽生活的開端。我很快又創建了“長壽@工作”項目,旨在幫助、指導和支持跨國企業,這些企業愿意為全球成千上萬的員工營造以長壽為導向的環境。我加入了英國議會長壽小組的董事會,以幫助推動圍繞老齡化這一關鍵議題而開展的政治運動。我還是全球X大獎3競賽的主要開發贊助商,該競賽的主題是激動人心的逆齡生長。
我一直致力于教育乃至激勵其他人接受活得長久、健康這一使命,你手中拿著的這本書代表了我最近的努力成果。當你們閱讀本書時,我希望你們明白,這本書并不是一本新時代的、簡短的自助指南。請不要僅僅因為我們談論的是活到200歲以上這個話題,就以為這本書一定充滿了一廂情愿的假設和捏造的觀點。我認為自己是一個“謹慎的樂觀主義者”。對像我這樣的投資人來說,批判性分析和健康的“資產負債表”是必不可少的。(只要問問我的孩子們,當他們告訴我他們已經完成了家庭作業時我的反應,你就能知曉這一點。)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只信奉一條原則:找出真正有效的方法。
這是一本關于真實的技術發展的書。多年來,我和我的團隊有幸造訪了世界上一些最聰明的科學家、技術專家、醫生、投資者和企業家的辦公室與實驗室,此外,我們還查閱了成百上千的學術論文、新聞、書籍和演示文稿,以完成這本現在被你們拿在手中的書。我親自與50多位引領我們這個時代的年齡革命先驅進行了交流,并采訪了他們。他們之中有像哈佛大學遺傳學教授大衛·辛克萊(David Sinclair)這樣的超級明星,也有長壽領域的著名先驅德·格雷,還有天才遺傳學家喬治·丘奇(George Church),他幫助開發了世界上第一個直接基因組測序方法。此外,我還采訪了辛西婭·凱尼恩(Cynthia Kenyon),她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衰老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學權威之一,也是谷歌支持的Calico實驗室副總裁。我也與史蒂夫·霍瓦斯(Steve Horvath)進行了交流,他發明了第一個表觀遺傳時鐘,這是一種從生物學角度而不僅僅是通過出生日期來測定年齡的方法。
我還曾與富有遠見的未來學家一起座談,如東京大學教授田智前、牛津大學人類未來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安德斯·桑德伯格(Anders Sandberg)、美國企業家瑪蒂娜·羅斯布拉特(Martine Rothblatt)(3)、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羅伯特·蘭格(Robert Langer)和未來學家杰米·梅茨爾(Jamie Metzl)。田智前提出了人類化身的概念,他將其稱為“遠程存在”,這是一種高度真實的遠程虛擬現實形式。桑德伯格是為數不多的研究全腦仿真和技術性永生的真正專家之一。作為非凡的博學之士,羅斯布拉特不僅研究器官再生,還是一位制藥企業家。蘭格則是多產的發明家,也被稱為“醫學界的愛迪生”,還是莫德納公司的聯合創始人——你可能知道,這家公司研發了首批新型冠狀病毒疫苗之一。梅茨爾是一位公共政策專家,著有《破解達爾文》(Hacking Darwin)一書。我曾與世界上最著名的自稱豚鼠和生物黑客大師的戴夫·阿斯普雷(Dave Asprey),以及著名的神經學家和營養專家戴維·珀爾馬特(David Perlmutter)深入交流。我甚至聯系了廣受好評的電影導演彼得·杰克遜(Peter Jackson),他獲得過三項奧斯卡獎和一項金球獎,我也詢問了他對人類化身和永生的看法。
本書的指導原則始終如一,即以公正和實事求是的方式分享我在長壽科技的最前沿所學到的東西。我確實會就你現在可以做些什么以活得更好、更久提供建議,但我不會提供速效又萬能的解決方案,也不會鼓勵你嘗試成為最新的生物黑客。對于科學技術在我們談論的相對狹窄的時間范圍內無法實現的事情,我不會做出任何承諾。如果你想煉制長壽仙丹,那這本書并不是最適合你的。
這本書的另一個目標是提供一幅實現青春永駐的路線圖,你即便沒有博士學位也能讀懂。市面上有很多關于長壽的書,那些作者的受教育程度比我高,他們在書中列出的科學依據也更翔實。在解釋衰老這一生物過程的復雜細節方面,他們做得比我希望的要好得多。盡管這些書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對我和普通讀者來說,其中許多書過于專業或學術化。我猜,你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沒有科學學科的高等學位。至于那些擁有這類學位的人,他們可能已經花了大量時間去草草閱讀那些永遠陪伴他們的科學資料,即便他們的一生像我們今天所享受的那樣相對較短。為了公正地對待某個特定的主題,或者在人類生物學的奇跡太有吸引力而不能不分享的地方,我會不時地邀請你們進入一處滿是生物過程、迷人的實驗或統計數據的景觀,享受一次短暫的旅行。在大多數時候,本書講述的是一些了不起的人的故事和想法,他們是我在幫助10億人活到100歲的探索過程中發現的。
我相信未來會出現某種形式的極端長壽。它可能會以激進的方式將人類的壽命延長到150歲或200歲。極端長壽可能會以技術性永生的形式出現,在這種形式下,生命的新定義被永久保留。極端長壽甚至有可能是真正的生物性永生,到那時,人類將獲得選擇是否繼續延續自身生命的權利。我相信,全新概念的延年益壽將很快變成現實。在邁向這一激動人心的未來之前,我們先來仔細探討一下長壽的真正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