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確定“學習”與“研究”的差異
3.1 學習與研究的差異——小提琴演奏案例
十個月前,我開始“上手”鋼琴。當我發現又一次能夠在短時間內達成“上手”后,大約半年前,我就盤算著要重新“上手”小提琴。之所以說“重新上手”,是因為我小的時候學習過小提琴,卻因“途”太遠,而半途自廢了。這次,應該會很不一樣。
當我找準一首想要“上手”的小提琴曲——圣?!兑优c回旋隨想曲》(Introduction and Rondo Capriccioso, Saint Saens)后,除了買下一把二十多萬的小提琴和五萬多的琴弓,我還花大價錢找了一位名師指點我。
如果你會拉小提琴,熟悉小提琴曲目,可能會特別注意到上一段括號里的曲目名稱,心想“許岑,你瘋了嗎?”是的,那首曲子挺難的,但那不是我們現在要探討的重點。重點是小提琴跟鋼琴在演奏上有一個很大的區別,鋼琴即便是剛接觸,第一個音敲下去,只要琴夠好,聲音就差不了;而小提琴,要想拉出來能讓人接受的動靜,似乎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我“上手”能力再強,也達不到操起小提琴直接能夠給出悠揚的琴聲,這激發了我一次一去不回的跑題,在我學習演奏前幾個樂句兩周后仍無法拉出哪怕是“正確”的琴音時,我開始“研究”了。

圣?!兑优c回旋隨想曲》樂譜開頭部分
注意,我本來在苦練這首曲子的前幾個樂句,這是在練習,是學習。從我想要追求更好的聲音開始,我開始研究小提琴的發聲(振動)原理了。
一個小提琴演奏者,追求“更好的聲音”本無可厚非,但那要基于長期的刻苦練習。有了名師指點,我也了解了如何基于長期的練習能夠達成更好的聲音,當我的老師跟我說:“若沒有十年的右手運弓經驗,拉出一個完美的音是可能的,但想要連串兒地拉出極好的聲音是不太可能的。”這里,我注意到“十年”,它嚴重違背了“上手”規則中的“短時間”。
我追問我的小提琴老師,即便是“高強度”練習,也不能縮短時間嗎?老師搖搖頭,表示他小時候每天練習八個小時,持續十年,你許岑還能做到比這個更高強度嗎?晴天霹靂。
至少有一點是明確的,每天練習,持續十年,這叫“學習”。要想在這十年間有進步,“研究”一下練習要點也是有必要的,但這絕對跟“上手”無關。為了縮短時間,實現“上手”,我對小提琴本身進行了一番研究。
小提琴奏出聲音,是由琴體的振動產生的。右手帶動琴弓使出原始力,弓毛摩擦琴弦使琴體得以振動。右手的控制被公認為決定性因素,然而不可否認的是,最后提琴發出的聲音也跟琴體本身有關。
琴弓最先接觸的是琴弦,琴弦的品質當然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音色。我首先開始研究各品牌的琴弦。我熟知“貴就是好”的道理。在把最貴的小提琴琴弦了解清楚后,為了避免買到假貨,我特意托人從日本購買再郵寄給我。換上最貴的小提琴琴弦后,也許是心理作用,我覺得我拉出的琴音似乎好了一些。隨之而來的問題是,這種新鮮感在第二天便消失了,我覺得我做得還很不夠。
后經研究發現,一把小提琴配什么琴弦是有講究的,并不是說最貴的琴弦就最適合每一把小提琴。既然如此,為了繼續我的研究,我又托人在日本購買了六種價格不菲的琴弦。演奏家通常會在六個月左右換一套琴弦,這是正常的使用消耗。我不正常,我在做我的研究,我兩天換一套琴弦。我這個換弦頻率的選擇是基于一個事實,就是每次換弦的當天,我總會產生幻覺,認為“這套琴弦好”,結果第二天這類感覺就會徹底消失。
研究(折騰)琴弦耗時三個星期,這段時間,我沒怎么練琴。如果琴弦的更換不能使我滿意,琴弦直接接觸的重要部分是琴碼。我在互聯網上不斷地搜索,研究結果是并沒有可以直接更換的琴碼,講究的琴碼更換一定是有豐富經驗的提琴修復師以平均四個小時的工作時間結合每把提琴本身的特點手工制作出來的。
我不認為我在短時間內能為我的小提琴調校出一個絕佳品質的琴碼,我甚至不知道我現在的琴碼是否有什么問題。我托人打聽到在北京提琴修復圈兒內響當當的提琴修復師,向他提出了我的要求。得知我的要求后,修復師說自己雖然是做這類工作的,但我的要求之達成應該更多地基于我的練習。我只好跟他說,我們現在不談“練習”,而是基于我的“研究”,你一定可以幫我。
修復師看我如此急切地要在他那里花錢,想要將我勸退是不太可能了,為了盡職盡責,他先后將我的琴帶到國內多個城市,相當于面對一個有疑難雜癥的病患,各路專家聯合出診,最后我的琴被帶到了香港。在香港聯合了來自意大利和德國的多位制琴與提琴修復專家動手更換了琴碼和音柱后,修復師致電我,聲稱目前能做的都做了,如果還需要進一步“研究”這把琴,比如更換低音梁、測量及修復面板厚度、重新上漆,等等,他會把琴帶到德國去,將琴拆開。
在我的琴被各路專家聯合出診的這段時間,我在互聯網上又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反正琴也不在我手上,無法練習,我的研究快要使我自己能做出一把小提琴了。我有點兒想念我的琴,同時也好奇它的聲音現在變成什么樣了,待琴回到我手上后,我試奏了一會兒,感覺好極了。但奇怪的是,跟換弦如出一轍,隔天我再試奏,又覺得哪里不對。
至此,我充分呈現了學習,或說練習,跟研究的差異。接下來,我應該做的事是刻苦練習,這個結論,是我這輪研究的唯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