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家文化與公司治理:理論經驗研究與中國故事
- 程博
- 1656字
- 2023-08-09 17:43:37
2.2.4 儒家文化與交易成本
產權理論認為,交易費用是人與人之間交互行動(transaction)所引起的成本。在產權經濟學的分析框架中,交易的實質是產權的交換,交易費用是產權進行交換的成本,具體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計量成本(measurement cost),指的是信息傳遞成本,以此確定產權交換的價值;第二類是執行成本(enforcement cost),指的是履行合約成本,確保產權交換得以順利執行(Alchian &Demsetz,1972; Cheung,1983; Williamson,2000;李增泉和孫錚,2009;劉浩等, 2015)。
企業是一系列合約締結的聯合體(Coase,1937; Cheung,1983)。由于契約具有不完備性的特征,交易成本的普遍存在,使得公司行為出現異化(Allen et al.,2005)。科斯理論的精髓是企業對市場價格機制的取代,企業被視為一個團隊生產,與市場相比,團隊生產(企業)更能節約交易成本。但在這個團隊中,由于信息不對稱,無法準確地確定每個成員在團隊中的貢獻,并根據貢獻來進行合理的激勵和經濟收入分配,導致了偷懶行為在團隊生產中的出現(Alchian &Demsetz,1972)。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偷懶行為,團隊生產的好處將被某些成員的偷懶行為所抵消。激勵和監督是解決團隊生產中偷懶行為的有效方式,但這些方式都需要信息。代理理論也認為,企業運營環境中存在多級代理問題,由于代理人與委托人的效用函數差異,在信息不對稱的環境中,代理人偏離委托人利益的自利行為可能性更大(Jensen & Meckling,1976; Eisenhardt, 1989)。
文化是一種能夠塑造正式制度的非正式制度,是正式制度的基礎,為日常生活活動提供了一種行為準繩,從而降低了不確定性(North,1990)。經過數千年的傳承和洗禮,以儒家文化中“義利”價值觀和“至誠”道德觀為主體的傳統文化建構了現代商業倫理精神體系,為個體提供了行為框架、準則和價值判斷的標準(吳照云和王宇露,2003),為個體行為沿著特定方向提供一種指引,潛移默化地影響管理者的價值取向和行為;同時,儒家傳統文化蘊藏的價值判斷系統和禮制文化系統,有助于增進組織、個體之間的相互信任,而信任有助于促進交流與合作,可以降低信息搜索成本、監督需求以及信息不對稱程度,進而降低交易成本(Williamson,1985; Zaheer et al.,1998; Ostrom&Walker,2003; Gulati & Nickerson,2008; Guiso et al.,2009; Alesina & Giuliano, 2015;劉鳳委等,2009)。古志輝(2015a,2015b)研究發現,儒家傳統文化可以約束代理人的自利行為,從而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企業運營效率。Cheng et al.(2017)也發現,儒家傳統文化中的“至誠”道德觀和“義利”價值觀,會影響組織及個體所遵循的規則,約束其利己主義心態,強化誠信觀念,從而在“君子慎獨”理念以及追求善“名”、避免惡“名”的激勵下,自發約束其不道德行為,并且隨著儒家文化影響力的增強,公司財務報告的可靠性和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也隨之提高。
在信息不完全和不對稱的情況下,團隊生產中不可能完全避免機會主義行為,以至于出現偷懶或搭便車的現象,激勵和監督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手段(Alchian & Demsetz,1972)。在每一個團隊中,相同的意識形態和共同的價值觀有利于創造和諧的環境、促進成員之間互動與溝通、增進組織信任與提高學習能力,進而節約信息費用,最終降低交易成本。文化的功能在于它是信息載體,在于由它所生成的習慣勢力,在于生長在同一文化土壤的人們共享它所載的信息,交易成本并由此而降低(汪丁丁,1992)。文化中的道德和倫理法則不僅是市場機制得以有效運行的重要條件,而且也是降低交易成本的一項重要制度安排(North,1981)。林毅夫(1994)也強調,文化是法律法規等正式制度的基礎,對交易秩序的維護作用甚至超過正式制度。
儒家文化作為法律、管制等正式制度之外的一項非正式制度,為組織和個體提供行為框架、準則和價值體系,引導和約束個體行為,對社會契約具有重要影響,從改善信息環境和強化合約履行兩條路徑,起到降低交易成本的作用。一方面,儒家傳統文化向代理人灌輸“君子以義為利”的價值觀和“忠信”的道德修養,人們積極向善,傳遞正能量,增進了組織、個體之間的相互信任,改善了產權交換的信息環境,降低了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間的信息傳遞成本。另一方面,隨著信息環境的改善,信息透明度也隨之增強,縮小了企業內部以及企業內部與外部之間的信息傳遞偏差,降低了合約履行成本;同時,儒家傳統文化通過意識觀念的滲透和同化,內在地影響合約當事人的行為方式,約束當事人的自利行為,保障合約順利履行,確保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間更好地履行合約以及持續改進合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