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 全球生態危機的加劇

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社會生產力得到了快速發展,特別是20世紀50年代以后,隨著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步入工業化的快車道以及新興獨立的發展中國家紛紛卷入工業化浪潮,社會生產力得到極大發展,物質財富迅猛增長,人們在謀求經濟社會發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但與此同時,自然資源能源消耗和生態環境破壞也達到空前規模。聯合國發布的《2019年排放差距報告》再次向世人拉響了警報:如果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在2020年至2030年之間不能以每年7.6%的水平下降,世界將失去實現1.5℃溫控目標的機會。參見[美]杰里米·里夫金:《零碳社會:生態文明的崛起和全球綠色新政》,賽迪研究院專家組譯,中信出版集團2020年版,序言第1頁。據統計,近100年里,資源能源的工業使用量增加了50倍,其中80%集中在20世紀50年代以后,參見鄧翠華、陳墀成:《中國工業化進程中的生態文明建設》,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版,第19頁。資源能源短缺成了世界普遍問題,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排放,導致了全球氣溫的不斷上升,“地球溫度每10年就會升高0.1℃到0.26℃,地球兩極則上升3℃到7℃不等”李龍強:《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與實踐創新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版,第11頁。。據測算,“全球氣溫比工業化前上升攝氏2度以上,可能就會有十多億人面臨缺水,世界上15%~30%的物種可能就會瀕臨滅絕”李龍強:《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與實踐創新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版,第11頁。。2019年9月,世界氣象組織發表報告顯示,2015—2019年間,“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了20%,與前工業時期相比,全球平均氣溫升高了1.1℃。”王向陽:《新時代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創新路徑選擇》,《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20年第6期(上)。溫室效應已經對海洋藻類、農業、畜牧業以及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產生了嚴重的影響。工業革命以后,人類貪婪的欲望不斷被激活和膨脹,地球人口迅猛增長,掠奪自然達到史上空前的程度。為了滿足人類無休止的欲望,人們喊著“天賦人權”“人定勝天”口號,瘋狂地侵占自然、掠奪自然,以達到人類的“自我實現”。地球的自然圈遭到嚴重破壞,物種滅絕的速度不斷加快,人類欲望的肆意膨脹,臭氧層耗損不斷加大、海洋污染隨之擴大,生物的多樣性不斷減少等各種危機日益加劇,地球“一半以上的淡水資源已被人類利用;22%的漁業資源正在過度開發(或已耗盡),其中44%已達到開發極限;地球鳥類的1/4由于人類的活動已瀕臨滅絕。目前物種滅絕的速度已超過人類支配地球前的100到1000倍”[美]約翰·貝拉米·福斯特:《生態危機與資本主義》,耿建新、宋興無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年版,第67-68頁。。統計顯示,“每年全世界塑料制品產量約為1億噸,依據15%的廢棄率,每年全球廢棄塑料制品達到1500萬噸”王向陽:《新時代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創新路徑選擇》,《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20年第6期(上)。。地球已經被破壞得“面目全非”。“今天,地球上每個主要的生態系統都在衰退。”[美]約翰·貝拉米·福斯特:《生態革命——與地球和平相處》,劉仁勝等譯,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7頁。各種生態災難不停地上演,“由核電站的許多事故和核廢料引起的輻射;海洋的化學污染足以摧毀制造大氣層中氧氣的浮游植物;大氣污染的一種‘溫室效應’,破壞著臭氧層,使冰雪覆蓋層融化,淹沒大片地區;熱帶雨林遭到大規模的破壞,而它是再生氧的基本來源;大面積使用人造肥料,結果使得成千上萬英畝的表層土壤失去了肥力”[英]安東尼·吉登斯:《現代性的后果》,田禾譯,鳳凰出版傳媒集團譯林出版社2011年版,第111-112頁。。歷史演進到今日,生態危機不再是一個國家、一個區域的“局部之痛”,已經日益成為全球的“共同之病”。正如學者所言:“當英國、法國、德國上空的二氧化硫隨著大西洋的季風吹到北歐諸國時,當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空洞影響到世界氣候時,當亞馬孫河熱帶雨林的銳減造成大量生物物種減少時,生態環境問題已變成全球性問題了。”魏波:《環境危機與文化重建》,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40頁。生態危機是人類在全球化進程中遭遇重大困境的一個突出表現,它是全球危機的折射和重要組成部分,已經超越了一般意義的地理、政治、文化的界限,逐漸演變成了全球性的整體性危機。

生態環境的持續惡化,對人們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傷害。據世界衛生組織測算,“約有四分之一的全球性疾病和傷害是與環境的污染和退化相關。約90%的腹瀉性疾病(例如霍亂)平均每年導致300萬人死亡,這一疾病主要是由于水被有毒特質污染所致。每年約有150萬~270萬人死于瘧疾,這其中90%與環境破壞有關”[美]希拉里·弗倫奇:《消失的邊界》,李丹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02年版,第54頁。。2020年,被稱為“第八大陸”的太平洋垃圾帶(主要由塑料垃圾組成)正向中國逼近,“其中塑料廢物是海洋生物的180倍。研究表明,海洋生物每年會消耗多達24000噸塑料,塑料中的化學物質可以通過食物鏈傳遞給人類”王向陽:《新時代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創新路徑選擇》,《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20年第6期(上)。。世界自然基金會發布的《地球生命力報告2014》指出,“人類的生存或許已經跨越了‘地球邊界’,這可能導致突然或不可逆轉的環境變化。我們需要1.5個地球才能滿足目前人類對自然的需求,這意味著我們正在逐漸耗盡我們的自然資源,這將使得子孫后代的需求更加難以維持。人口數量的不斷增加和高人均生態足跡的雙重效應,讓我們施加在地球上的資源壓力成倍增加。”參見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地球生命力報告2014》,世界自然基金會門戶網http://wwf.panda.org/about_our_earth/all_publications/living_planet_report/。2014年4月,英國環境部門檢測到倫敦空氣污染達10級,是1952年以來最嚴重的污染,引發英國162萬人哮喘病發。參見戴軍:《英國:“霾害根除”還只是個傳說》,《光明日報》2015年3月22日。馬克思、恩格斯很早就告誡人們:“不以偉大的自然規律為依據的人類計劃,只會帶來災難。”《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51頁。美國學者蕾切爾·卡遜在《寂靜的春天》中也指出:“當人類向著他所宣告的征服大自然的目標前進時,已寫下了一部令人痛心的破壞大自然的記錄,這種破壞不僅僅直接危害了人們所居住的大地,而且也危害了與人類共享大自然的其他生命。”[美]蕾切爾·卡遜:《寂靜的春天》,呂瑞蘭、李長生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85頁。在來自全球1600名科學家簽署的《世界科學家對人類的警告》中,指出:“人類和自然界正處于沖突之中。人類活動對環境和重要資源帶來嚴重并且經常是不可修復的破壞。如果不加以阻止,我們目前的許多行為會對我們所期望的人類社會、地球和動物王國的未來帶來嚴重的威脅,并將改變人類的生活世界以致無法按照我們所知道的方式延續生命。如果要避免我們目前進程所帶來的沖突,就迫切需要一些根本性的改變。”李龍強:《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與實踐創新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版,第79頁。哈佛大學社會生物學教授愛德華·威爾遜對人類不斷破壞生態環境導致生態危機提出了批判,指出:“人口過多和環境惡化正在世界各地發生。它使得自然棲息地越來越小,生物多樣性不斷下降。現實世界是被市場經濟和自然經濟同時控制著的,人類正和剩余的生物作最后一次斗爭。”[美]愛德華·威爾遜:《生命的未來》,陳加寬等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0頁。《地球生命力報告2016》指出,1970—2012年,陸地物種下降了38%,淡水物種下降了81%,海洋物種下降了36%,整個地球生命力下降了58%,年均降幅達2%,且沒有絲毫放緩跡象,每一年的“地球生態超載日”一次又一次被提前,1970年,這一天出現在12月23日,2000年出現在10月4日,2005年出現在9月3日,2017年出現在8月2日,預計到2030年,這一天會提前到6月份。參見[德]魏伯樂、[瑞]安德斯·維杰克曼:《翻轉的極限:生態文明的覺醒之路》,程一恒譯,同濟大學出版社2018年版,第58頁。地球的生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滅絕,全球性的生態危機日益嚴重,地球的生態系統對人類活動的支撐正處于崩潰的邊緣。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在2018年10月發出嚴重警告:溫室氣體排放量還在加速上升,一系列更嚴重的氣候事件一觸即發,地球上的生命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威脅。“生態危機是由‘人類’或‘人類文明’忽視其‘自然的限度’這一事實所引發的災難。”[德]烏爾里希·布蘭德、馬爾庫斯·威森:《資本主義自然的限度:帝國式生活方式的理論闡釋及其超越》,郇慶治等編譯,中國環境出版社2019年版,第4頁。現代社會,人不斷被資本所座架,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生態危機頻發,轟動全球的生態災難屢見不鮮,全球生態危機和不可逆的生態破壞已經不斷挑戰人類的生存底線,人類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打破資本對生態的重重枷鎖,解決困擾人類已久的生態環境問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已經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當務之急。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鹤壁市| 沙雅县| 巍山| 凤凰县| 房山区| 旬邑县| 五河县| 饶平县| 勃利县| 大竹县| 天镇县| 湘乡市| 高清| 洛宁县| 延吉市| 定西市| 玉环县| 年辖:市辖区| 丰台区| 宣化县| 南通市| 沁阳市| 吉首市| 云霄县| 铜陵市| 旬邑县| 乃东县| 百色市| 儋州市| 佳木斯市| 大城县| 开化县| 中卫市| 民县| 格尔木市| 余江县| 正镶白旗| 额敏县| SHOW| 海盐县| 利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