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本論》生態哲學思想及其當代意義
- 魯明川
- 892字
- 2023-08-09 17:37:29
引言 生態危機呼喚馬克思主義生態哲學
“人詩意地居住在此土地上”,荷爾德林這句著名的詩句充分表達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想狀態。但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尤其是進入資本主義階段后,資本猛然席卷了全球:一方面帶來了生產力的極大發展,人類文明成果不斷涌現;另一方面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不斷激化,全球性的生態危機愈演愈烈。回望過去,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從20世紀上半葉先后發生了“八大公害”事件,這被視為西方世界環境污染和生態危機加劇的標志性事件。此后,1984年印度博帕爾毒氣泄漏事件、2010年的墨西哥灣原油外溢事件以及2011年日本福島核泄漏等一系列重大環境污染事件層出不窮。“全球壟斷資本正在將整個地球的社會生態和自然生態的自我維持的潛能破壞殆盡,涸澤而漁的發展方式正在奮力掏空人類的未來以換取現有資本的存續。整個人類文明和自然環境都已經無法承受資本統治下這種自我毀滅的發展方式了。”
正因為如此,有學者指出:“今天的危機不再是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的危機,而是全球性危機。整個人類結成一個共同體,一損俱損,一興俱興。所以,一旦人類不能應對挑戰,危及的就不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而是整個人類文明”
。生態危機已經十分突出地呈現出了全球性和整體性的特征,“是現代文明總危機當中政治經濟矛盾的一個重要現實表征,同時也時刻關系著超越國界的每一個人類的‘自我持存’”
。“資本主義結構及其實踐,不僅在蹂躪和掠奪人類自身,而且也在蹂躪和掠奪整個地球。因此,就其核心而言,馬克思主義是而且必須是生態哲學和環境哲學。”
中國經過幾十年的快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我們也為此付出了巨大的環境代價,特別是一度籠罩著大半個中國的霧霾,使人們對“藍天白云”的呼聲不斷高漲。生態危機已經成為關乎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全球性的重大問題。2020年始在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迫使我們對既有的生產和生活方式重新審思。人類今天所面臨的生態危機源起何處?又是如何走到如此嚴重之地步?面對生態危機,人類該何去何從?當下中國又該如何引以為戒,克服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生態之困”,走出一條別具一格的生態之路?這些既是我們必須認真思考的時代之問,也是我們必須認真回答的現實之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