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普及美學傳播學
  • 劉浩冰
  • 2139字
  • 2023-08-03 18:00:08

三 普及美學的提出

人類對美的追求從未停歇,美作為生產力、競爭力和創造力在當下社會生活中居于主導性地位的作用也愈加凸顯,因此對美學研究的新認知便成為當務之急。現代漢語中的“美學”屬于外來詞匯,在晚清時期傳入中國。據學者黃興濤和劉悅笛等人研究考證,西方傳教士在西方美學學科傳入及美學知識介紹中的作用舉足輕重。1866年,英國來華傳教士羅存德在《英華詞典》中將Aesthetics一詞譯為“佳美之理”和“審美之理”,這表明羅存德已經用“美”的理念來傳播美學,其間還涉及現代美學的審美概念。在中國人譚達軒1875年編輯出版、1884年再版的《英漢辭典》一書中,Aesthetics被譯為“審辨善惡之法”,但是尚未出現“美學”一詞。多數學者認同德國傳教士花之安(Ernst Faber)率先創用“美學”一詞。1873年,他在中文著作《大德國學校略論》一書中介紹西方智學課程時,簡略談過西方心理學和美學的相關課程,并認為西方美學課講求“如何入妙之法”或“課論美形”,其間論及美學的闡釋,內容涵蓋山海、動物、宮室、雕琢、繪事、樂奏、辭賦、曲文等八個方面,這是“近代中國介紹西方美學的最早文字”黃興濤:《“美學”一詞及西方美學在中國的最早傳播—近代中國新名詞源流漫考之三》,《文史知識》2000年第1期。,只是尚屬于時人的偶然性使用行為,“美學”此后二十余年未見在中國傳布。但西方傳教士面對中國文化一時找不到適合語義的詞語,只能根據意思創造出一些詞語來,這自然不是契合中國語境的美學闡釋。在其影響下,中國近代學者已在自覺接受西方文化,如顏永京翻譯的當時中國第一部心理學著作《心靈史》,在書中他采用了中國古代漢語的形式,用“艷麗”一詞來闡釋西方美學的觀念和認知,雖不完全確切,卻頗具東方美學意象。

“美學”一詞在中國廣泛流行是在甲午戰爭后至20世紀初,該概念從日本正式傳入中國。徐水生:《從“佳趣論”到“美學”—“美學”譯詞在日本的形成簡述》,《東方叢刊》1998年第3期。王國維在該方面用力甚多。他通曉日文,曾于1902年翻譯日本學者牧瀨五一郎的《教育學教科書》和桑木嚴翼的《哲學概論》,書中多用現代美學的基本詞匯。同時,他還在翻譯《哲學小辭典》一文時對美學下定義,認為美學是“論事物之美之原理”,同時將Aesthetics譯為“美學”“審美學”。據黃興濤先生考證,在王國維之前已有日語“美學”概念引入,早在1897年康有為編輯出版的《日本書目志》中,便出現過“美學”一詞。1904年,張之洞等組織制定了《奏定大學堂章程》,規定“美學”為工科“建筑學門”的24門主課之一,這是“美學”正式進入大學課堂之始。可惜囿于當時的形勢,“美學”這門學科并沒有落實執行,直到民國時期才被正式列入大學文科專門課程中。是時,蔡元培在《哲學大綱》中,將美學學科列入“價值論”中,同時將美學與科學、倫理學并列。徐大純在《述美學》一文中,對西方美學進行言簡意賅的介紹,但是在介紹Aesthetica一詞時,忽視了漢語翻譯上的轉化。劉悅笛:《從美學“在中國”到“中國的”美學—一段西學東漸和本土創建的歷史》,《美學在中國與中國美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5年10月1日。1917年蕭公弼在《存心》雜志上連載了一系列美學論文,他借助中國傳統的佛教思想,提出了獨立的美學看法,認為美學的主要目的為研究精神生活。可見中國近代學者在引入西方美學概念的同時,也在用自有的方式闡釋和發展美學的概念,以盡可能較為系統地了解西方美學學科。其實,美學不僅僅包含情感認知這一個層面,它所涵蓋的要寬廣豐富得多,是關于品質的學問。

清朝政權覆滅后,中國最高的品級象征已然不存。尤其是五四伊始,中國又一度學習西方,西方的美學觀念為大眾所廣泛接受。長期以來,西方在美學觀念上一度占據了制高點,但是沿循西方美學觀念的感性認知路徑并不能涵括中國美學的全部意涵,且梳理美學的起源發展進程,中國也不具備西方美學發展的基礎。如果我們繼續沿循西方美學觀念的發展路徑,中國美學獨立發展是難有前途的。當下,我們如何接續中國固有的傳統美學觀念并開拓創新,便成為美學發展的當務之急。

前文提及,在中國傳統社會建立“道統”社會秩序之時,統治者通過禮來建立一套規范,達到文治教化的目的,文化也多呈現自社會上層傳到社會下層的典型特征。因古代傳統社會信息和知識更迭速度相對遲緩,傳播技術手段并不發達,受限于當時的環境,傳播美和享受美也成為一種特權,這顯然阻滯了更多人認識美、接受美和應用美。學者邱偉杰稱,如今我們在衣食住用行等方面的剛需已基本得到滿足,社會環境的變遷也改變了對美認知、應用和傳播的基礎,新時代又喚出人們對生命快樂感、價值感、意愿感的剛需,于是普及美學所倡導的藝術人生便適逢其需。為此,邱偉杰首倡普及美學,“所謂普及,核心是內印于眾人之本性,及人人皆有本來美。這個普及,向內是萬眾本來美的普遍,而向外傳播和喚醒是我們一般的普及。關于本來美的普及美學,是與天人地呼應的美品與良序,是良知的一部分,并不同于情感學(Aesthetics),又包含但不限于情感學。它是東方美學的一次全新出發,是民族復興之路上的文化探索”。《東方美學在當代的全新出發,邱偉杰美學精彩觀點分享》,http://www.peoplesart.net.cn/h-nd-2034.html#_np=121_2287。他進一步指出:

普及美學,就是普及美品學,就是讓大眾在對自我的“本來美”的品質認識和對藝術之“美品”的認識、“物我合一”的呼應中覺知本性、光大本性的學術探索。普及美學是在眾多先人努力下的伸延,是藝術哲學中關于品質的民眾認知,即本來美學,即借助了文化傳統而超越文化傳統,逐漸歸于天人合一的藝術哲學嘗試。邱偉杰:《普及美學原理》,四川文藝出版社2019年版,第16—17頁。

這正是在接續中國固有美學傳統內涵的基礎上開辟出的美學研究新范式。邱偉杰集中闡述了“本來美”以及“本來美成長”的學術觀點邱偉杰:《美的人》,四川文藝出版社2018年版;邱偉杰:《味的人》,四川文藝出版社2019年版;邱偉杰:《普及美學原理》,四川文藝出版社2019年版。,并闡釋了普及美學與經濟發展的內在關聯,提出“快樂經濟學”的前瞻性觀點邱偉杰、劉浩冰、燕之浩、金濤:《論普及美學與經濟發展的關系》,http://www.51meixue.cn/archives/7224。,同時積極探索普及美學的高品質實踐路徑由邱偉杰編劇、導演的詩劇《普及美學原理》于2021年1月5日在廣州正佳大劇院首演,探索出學術著作轉化為藝術實踐的新路徑。,為中國美學的本土化發展開拓出了廣闊空間。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岳池县| 武隆县| 泰兴市| 崇州市| 双牌县| 陆良县| 白玉县| 长垣县| 博野县| 土默特左旗| 龙门县| 娄底市| 蒲江县| 武穴市| 遂川县| 神池县| 西乡县| 朔州市| 南召县| 北票市| 加查县| 南皮县| 山阴县| 抚州市| 鹰潭市| 扬中市| 河北区| 锡林浩特市| 棋牌| 当涂县| 阆中市| 清新县| 砀山县| 大连市| 巍山| 黔江区| 北海市| 新安县| 哈密市| 招远市| 宜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