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 主要研究內容

本書擬分九章,從九個方面全面論述宋濂的哲學思想及其與浙東學術的關系。

任何思想的產生都與思想家的個人經歷、交游、所處的環境等因素直接相關。故第一章“宋濂的生平事跡與交游”,擬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簡單介紹宋濂的生平,并對已有著作中沒有涉及的宋濂其他交游情況(也只是部分)作一論述,進而考察宋濂生活的社會、政治和學術背景。

厘清學術淵源,對于理解該思想家的思想性質殊為必要。第二章“宋濂的問學宗旨與學術淵源”,重點考察宋濂的問學志向、人格目標,進而明確他直宗孔孟、融會諸家的學術取向。他立志以孔孟為師,根柢六經,博采眾說,光大婺學。他的三教思想各有淵源,其佛道教思想則主要源自他對佛典道藏的研讀領悟。

宋濂哲學思想的建構始于心本體論,第三章“宋濂哲學的本體論”即論述之。宋濂在前人的基礎上,以“心”為核心構建了一個完整的哲學本體論。心為宇宙之本體,天下萬物之理皆原自于心。理主宰氣,氣化生萬物。心既為一切之本原、本體,所以需要正心、治心。因為心中之理已經筆之于六經,六經所載就是心之理,經即是心,心即是經,所以學習、體會六經之意就是正心的途徑。“六經皆心學”是宋濂心學思想的特色:一方面要求通過閱讀六經、體會圣賢之心來對治朱、陸學說上各自的弊端,另一方面則含蓄地指出應以六經作為學問根本,而不是后人傳注(主要指當時流行的朱子學說)。

從心本論可見宋濂融合朱陸,揚長避短。故其工夫論亦對二家皆有揚棄。第四章“宋濂哲學的工夫論”,主要介紹宋濂的修養工夫。他一方面吸收了程朱的思想,主張“用致知為進學之方,藉持敬為涵養之地”,志圣賢之學,讀經涵養身心,敢于懷疑,勤于思考。另一方面他提出養心“七術”,死生順命,淡泊名利。從其一生的實踐看,宋濂確有古大賢之風。

修心、正心的目的是成圣成賢,做有德之人。用于歷史,即形成道德史觀。第五章“宋濂的歷史觀”即介紹其道德史觀。宋濂重視國史、閭史、家史和個人傳記的修撰和記錄。他為地方先賢立傳,一以道德為準。他提倡并號召家族家庭修譜牒,積極為他們撰寫譜序,體現了士君子的社會擔當。作為一代史官,宋濂具史識,秉史才,對歷史事件多有精彩點評。他的“經史不異”觀點既是對“古無經史之分”思想的繼承,又是對婺學“經史結合”治學思想的發揚運用。

將道德史觀運用于政治領域,便是德治。第六章“宋濂的經世哲學”介紹其政治思想。宋濂的治國理念基本承襲了傳統儒家和道家的思想,主張實行德治和無為而治相結合。從根本上,他希望人君法天而行,以“天”制約君;同時要求君主重視民生,改善民生。不過在處理君臣、君民關系上,他“忠臣不事二主”“立君為民”的觀點相比先秦是一種倒退。

“六經皆心學”體現在文學領域,便是“文道合一”。第七章“宋濂的文道觀”介紹宋濂豐富的文學思想。他針對宋元“文道胥失”的問題,將“六經皆心學”運用于其中,重新界定了文與道的內涵和外延,提倡“文道合一”,反對人為地將理學與文學對立起來。“文道合一”正面回應了“作文害道”“洛學興而文字壞”“理學興而文藝廢”等命題,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宋濂學宗孔孟、根柢六經的學術追求體現在處理三教關系上,便是“三教平行”論。第八章“宋濂的三教觀”,詳細論述宋濂的佛教、道教以及三教關系思想。通過分析宋濂佛道教思想的特色,處理儒佛、儒道關系的方式,得出結論:宋濂主張的其實是“三教平行”論,三教并行不悖,在思想上互不交叉,既沒有“援佛入儒”,也沒有“援儒衛佛”,只是在政治教化上主張三教并用。他的“會通”思想,其實是指同一學說內部不同學派或宗派的會通,如儒學內部的朱陸會通,佛教內部禪教一致、頓漸一致,道教內部如全真教南北會通等等;異質學說之間則保持一定的距離,維護各自的獨立性和純潔性。他能用嫻熟的術語分別書寫三教文章,足見其深厚的學養和理論功底。

第九章“宋濂哲學與浙東學術”,將宋濂置于浙東學術發展史這一大背景下,看其地位和意義。他生當元明浙東道學衰歇、文學昌盛之時,繼承呂學,提倡心學,發揚史學,形成了以心學綰史學、文學、事功學的思想特色。這一特點也正是浙東學術整體的體現。浙東學術的發展源流,雖然有學者直推至東漢時期的王充,其真正形成卻是在宋代。張九成通過遍注群經形成心學思想,并具有了經史結合的特點。之后呂祖謙兼采諸家而走上了通過研史以求圣人之道的路徑,他所求的圣人之道便是圣人之“心術”。宋濂的“六經即心學”是對浙東以詮釋經典闡發心學這一做法的肯定,承上啟下,是浙東心學發展過程中重要的一部分。他對歷史的分類、對家史的重視、對鄉賢人物的傳記,都對后世產生了直接影響。他的文道觀,對學術史的梳理,亦被清代黃宗羲、全祖望等人部分接受或采納。

最后是“結語”,總結婺學的傳承發展,對浙東學術的總體特征提出新看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中县| 海阳市| 清流县| 盐亭县| 玛纳斯县| 鹤壁市| 兰考县| 修文县| 巫山县| 赤壁市| 开鲁县| 砀山县| 双辽市| 曲周县| 鄂托克前旗| 缙云县| 高安市| 新绛县| 双流县| 高雄县| 莲花县| 阿拉善盟| 隆子县| 集安市| 邵武市| 龙州县| 刚察县| 嘉义市| 巢湖市| 常山县| 周至县| 民乐县| 东宁县| 永丰县| 广东省| 马公市| 金平| 紫云| 太原市| 曲沃县| 高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