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案心理學:引爆產品的7個文案心法
- 汪吉等
- 2422字
- 2023-12-12 20:12:45
1.3 一個人有幾個腦
把目光延伸至2000多年前,在《理想國》中,哲學家柏拉圖講述了一場“戰爭”,這場戰爭不是城市或國家之間的戰爭,而是發生在我們每個人內心的戰爭。
為了控制你的行為,3種內在力量進行著永無休止的戰爭。第1種力量是基本的生存本能,例如食欲和性欲。第2種力量由你的情感組成,例如喜悅、憤怒和恐懼。柏拉圖寫道:你的本能和情感就像動物一樣,會把你的行為引向不同的、也許是不明智的方向。為了對抗這種混亂,你產生了第3種內在力量,也就是理性思維,來控制這兩種野獸,引導你走上一條文明和正義的道路。
本能這一概念來自達爾文的生物學理論,該理論認為,動物的本能是一種天生的力量,表現為可以預見的、相對固定的行為模式。
精神分析創始人弗洛伊德認為,本能是促使人類產生某種行為但不為當事人所知的內在力量。
想想看,在工作和生活中,你是否也經歷過欲望與理性之間的內心戰爭?
明明要看書,手卻拿起了手機。明明要減肥,卻又忍不住吃起甜點。每次都想及時完成工作,卻總是拖到最后一刻。耐克有一句文案就是這樣寫的:“Yesterday you said tomorrow(昨天你說等明天)。”
三重腦
毫無疑問,柏拉圖的“戰爭”對后人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1923年,弗洛伊德在他的重要著作《自我與本我》中提出的人格結構理論,就源于《理想國》的論述。弗洛伊德認為,一個完整的人格結構由本我、自我和超我3部分組成,3個“我”互相作用,對人的行為產生不同的支配作用。
科學家們也把柏拉圖的“戰爭”映射到人的大腦研究上。1970年,神經學專家保羅·麥克里恩首次提出了三重腦假說,試圖解釋人的大腦是如何進化的。
麥克里恩當時是美國國家精神衛生研究院腦進化與行為實驗室主任,他依據長期的腦科學實驗結果,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大腦假說:人的大腦并非只有1個,而是有3個,分別是爬行動物腦、古哺乳動物腦和新哺乳動物腦,人腦是經過這3個層次的演化而形成的。
1.爬行動物腦
爬行動物腦也稱本能腦,它位于大腦最里層,是最早演化出來的腦結構,大約出現在4.5億年前,包含腦干、小腦等部分。爬行動物腦掌管著對生命來說至關重要的功能,比如心跳、呼吸和睡眠,并控制著身體完成各種應激反應。
2.古哺乳動物腦
古哺乳動物腦也稱情緒腦,它位于大腦中間層,包裹著爬行動物腦,大約在5000萬年前演化出來,主要是指邊緣系統,包含海馬體、杏仁核、下丘腦等。古哺乳動物腦生成各種情緒、記憶,包括最基本的興奮、恐懼等。
大腦邊緣系統是人的情緒化行為中樞,主要由海馬體、杏仁核和下丘腦3個部分組成。
海馬體主要負責大腦獲得記憶,不同的部位會影響不同記憶。
杏仁核主要負責情緒相關的功能。
下丘腦主要負責維持身體內部的平衡,如餓了、渴了就想吃飯、喝水,這就是下丘腦提醒你需要補充能量了。
3.新哺乳動物腦
新哺乳動物腦也稱理智腦,是指大腦的新皮層,占據了整個腦容量的2/3,分為左右2個半球,大約2萬年前才演化出來。新哺乳動物腦控制著更高級的腦功能,比如語言、抽象思維、計劃、感知等。
很顯然,人的這三重腦并不是預先設計好的,它更像一臺組裝計算機,所以在工作中會出現很多兼容問題。本能腦和情緒腦主要涉及與生存相關的內容,所以顯得十分“短視”,會讓我們在心態上急于求成,行為上趨易避難。同時,本能腦和情緒腦特別強大,控制能力很強,因此人們在生活中做的大部分決策往往源于本能和情緒,而非理智。
銷售腦
人的大腦到底是如何工作的?這個小巧而又復雜的器官,是如何產生各種情感、動機,并做出各種不同決策的呢?
神經營銷專家帕特里克·任瓦茨在三重腦的基礎上,對銷售如何影響大腦進行了研究,并在2003年出版了一本名為《銷售腦》的書,提出人有3個腦,只有1個舊腦負責做決策。
1.舊腦
舊腦用來決策,它能直接或間接地接收來自腦及其他神經系統的輸入,并觸發決策。
2.間腦
間腦用來感知,主要處理情感和直覺。
3.新腦
新腦用來思考,主要處理理性數據。
舊腦是個很原始的器官,是原始進化過程的直接結果,也是最先形成的腦,隨后才發育出間腦和新腦。舊腦是負責決策的主要中樞。
這就很有意思了,舊腦作為一個非常古老的存在,已經進化了4.5億年,而人類的語言才發展了4萬年,文字出現得更晚,1萬年前農業化之后才開始萌芽。面對一個比文字還古老如此之多的舊腦,單純的文字是很難影響舊腦的,或者說,舊腦壓根兒就不理解文字。
如何才能有效地觸動舊腦這個真正的“決策者”呢?《銷售腦》一書提道:除了處理直接來自間腦和新腦的輸入信息,舊腦只對6種刺激源做出反應。
1.以自我為中心
舊腦是個“自私鬼”,完全以自我為中心。舊腦不關心你的產品、價值觀,只有聽到你能為它做什么,帶來什么好處,它才會對你感興趣。
興趣,也稱“愛好”,是人認識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
興趣在人的心理行為中具有重要作用。當你對某事物感興趣時,便會對它產生特別的注意,致使觀察敏銳、記憶牢固、情感深厚。
2.對比
舊腦的根本任務是保證你的安全,它高度關注突發情況或狀態的改變。舊腦對清晰的對比很敏感,如果沒有對比,舊腦就會陷入一個迷茫的狀態,并導致延遲決策或根本不做決策。
3.具體可見的信息
舊腦不善于處理書面文字。使用文字,尤其是復雜的文字會降低舊腦解碼信息的速度,它會自動把處理信息的負擔轉移給新腦。而新腦只會“分析”,并不會做出決策。
4.開頭和結尾
出于維持生存的本能,舊腦會對開頭和結尾特別警覺,同時為了盡可能保存能量,它傾向于忽略中間過程的信息。
5.視覺刺激
舊腦是視覺敏感的,視覺比其他感覺傳達的信息要豐富和迅速,這符合大腦“懶”的本性。從進化順序來說,視覺是最先進化出來的,而聽覺出現的時間最晚。所以說,“顏”即正義。
6.情感
舊腦只會被情感觸發。當我們經歷悲傷、憤怒、歡樂、驚奇的時候,一些荷爾蒙的混合物質會涌入大腦,影響神經元之間的突觸連接,使得它們的反應比平常更快、更強烈。
神經元即神經元細胞,是神經系統最基本的結構和功能單位。
突觸一詞首先由神經生理學家C.S.謝靈頓于1897年引入生理學,指兩個神經元之間或神經元與效應器細胞之間相互接觸,并傳遞信息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