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案心理學:引爆產品的7個文案心法
- 汪吉等
- 2619字
- 2023-12-12 20:12:45
1.2 文案走的是心嗎
有一年冬天,我在北京出差,在街上看到了一塊宜信普惠的戶外廣告牌,上面刷墻式地寫著一句文案:這個朋友肯借錢。
當時氣溫很低,寒風像刀子一樣刮著我的臉,冰冷的感覺沿著褲管直往上躥,在看到這句文案的那一瞬間,我卻仿佛感受到了一絲溫暖。這個刷墻廣告式的設計,與滿街的高檔商場和寫字樓反差很大,卻更讓人有一種誠懇、親民、樂于助人的品牌感。
很多年過去了,我都還記得這句讓我很走心的文案。借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宜信普惠的一個“肯”字,把它的品牌人格化,并以擬人化的口吻深深打動了我。
人格,也就是一個人的“個性”,是個人帶有的傾向性的、本質的、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征,表現為興趣、愛好、能力、氣質、性格、動機等的總和。
人格化是文案寫作中的常用手法,對產品賦予人的特征,讓其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和行為。
人格心理學是心理學的一個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的心理差異。高爾頓·奧爾波特于1937年提出人格特質理論,他被稱為人格心理學之父。
先來做個測試
現在來做一個測試,看看你的選擇是什么。
你認為走心文案“走”的是什么?
A.心臟
B.大腦
我在微信朋友圈做過這個測試,大約有40%的朋友選擇了A,60%的朋友選擇了B。當然還有一些比較有意思的回答,比如走靈魂、走眼睛,甚至還有走腳、走酒量的。
那你選擇的是A還是B呢?
其實“走心”不是一個新詞,在古代就已被使用,不過意思與現在完全不同,意為離心、變心。隨著網絡語言的發展,走心演化為“用心、專心”之意。而走心文案,成為廣告打動消費者的一種主要方式,在廣告中被廣泛使用。
找馬創始人、金牌文案陳紹團創作了很多經典的走心文案,比如2003年萬科蘭喬圣菲別墅項目的推廣文案是這樣寫的:
“踩慣了紅地毯,會夢見石板路。
還沒進門,就是石板路,黃昏時刻,落日的余暉在林蔭路上泛著金黃的光,再狂野的心也會隨之安靜下來。車子走在上面會有沙沙的聲響,提醒你到家了。后庭的南面以手工打磨過的花崗石、板巖等天然石材拼就,供你閑暇之余赤腳與之廝磨。屋檐下擱著石臼與粗瓷壇,仿佛在靜靜等待著雨水滴落,追憶似水的年華。”
高端地產項目,面對的大多是注重身份匹配度和居住舒適度的高凈值客戶,這種類型的客戶對尊崇感和體驗感的追求更高。
彼得·溫奇指出:身份是一個人在當下進行自我詮釋的方式,體現了一個人對未來自我模樣的期待。身份認同是心理學和社會學的一個概念,指一個人關于自我特性的表現,以及與某一群體之間所共有的觀念(國籍或文化)的表現。
萬科蘭喬圣菲的系列文案,除了“踩慣了紅地毯,會夢見石板路”,還有“沒有一定高度,不適合如此低調”“一生領導潮流,難得隨波逐流”“看不見浮華,正是價值所在”“有痕跡,才夠完美”等,很好地傳遞了項目的質感和調性,打動了無數的消費者,成為萬科地產營銷歷史上頗具影響力的文案。
為什么文案要走心
汽車業也有很多走心的文案,比如2014年11月,沃爾沃正式發布新款XC60豪華SUV。為提升新款SUV在目標人群中的品牌定位,沃爾沃在垂直汽車媒體上投放了大量文案為“別趕路,去感受路”的廣告。
在沃爾沃看來,車主選擇沃爾沃,是因為希望借助沃爾沃的舒適與安全,去體驗路上不同的風景。漫漫旅行路,風聲比掌聲更動聽,陽光比榮譽更耀眼,每一位沃爾沃的消費者,都是旅行家,不拘泥于目的地,只愿感受沿途的美好。
為什么各大知名公司和品牌商都熱衷于創作走心的文案呢?
其實,就是希望通過有策略的文字,讓目標客戶產生共鳴和共情,引發他們情緒和情感的代入,進而贏得他們對產品的認同和支持。
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移情效應。古人有云“愛人者,兼其屋上之烏”,意思是說,因為愛一個人而連帶愛他屋上的烏鴉。今天我們以“愛屋及烏”形容人們愛某人之深以致愛及和這人相關的人與物,這是移情效應的典型表現。
移情效應是指人們在對特定對象形成深刻印象時,當時的情緒狀態會影響他今后對特定對象及其關系者(人或物)的評價的一種心理傾向。即把對特定對象的情感遷移到與該對象相關的人或事物上。
移情效應表現為“人情效應”“物情效應”和“事情效應”3個方面。
心理學研究表明,不僅愛的情感會產生移情效應,恨的情感、嫌惡的情感、嫉妒的情感等也會產生移情效應。
對于文案來說,移情效應的價值就更大了。2021年7月21日,運動服飾品牌鴻星爾克宣布捐贈5000萬元物資馳援河南受洪災區。而在這之前,這家企業正深陷巨額虧損之中,鴻星爾克因慷慨捐贈一夜爆紅,網友紛紛表示“感覺都要倒閉了,它還捐這么多”“心疼這個快要倒閉的品牌”。
大家感受到了鴻星爾克的愛國之心,紛紛跑到鴻星爾克直播間、線上和線下門店消費,幾天時間就把鴻星爾克的各種產品買斷了貨。由于過于火爆,連鴻星爾克董事長吳榮照都不得不親自出面,呼吁廣大網友理性消費,結果卻遭到一眾網友的反駁,大家紛紛表示鴻星爾克都在“野性捐款”了,我們也要“野性消費”。
文案走的是大腦
回到前面的測試,你選的是A還是B呢?
關于心臟和大腦的關系,現代醫學已經證明大腦是人體的高級中樞,其控制著人體的一切生理活動。我們常說的“七情六欲”等情感心理行為,實際上都是大腦的思維活動,它們都是大腦功能活動的表現形式。
七情六欲是指人們各種情感和欲望的心理反應。七情是指喜、怒、憂、思、悲、恐、驚的感情的表現或心理活動;六欲是指人的眼、耳、鼻、舌、身、意的生理需求或愿望。
古代的人們不懂得解剖,認為人的思維都來自“心道”,而不是大腦。于是就形成了思維定式,一代又一代傳承下來。拿心理學的英文名psychology來說,它源于古希臘語,意思是“研究靈魂的學問”,其背后還藏有一個浪漫的古希臘神話愛情故事。
現代醫學的發展,打破了人們很多過去的錯誤認知,不過因為習慣因素,人們還是把人類的情感思維活動歸結為心理活動。比如今天人們常說的“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實際上應該說成“你腦子里是怎么想的”,因為并不是“心”在想,而是“腦”在想。
那么文案走的是心嗎?
當然不是,文案走的是大腦。
在很多人眼里,心理學是一門神秘的學科,文案心理學作為心理學在廣告應用上的一個分支,研究的是與文案有關的人的各種心理活動規律,比如感覺、注意、理解、記憶等人的信息加工過程,以及需要、動機、情緒等行為最一般的規律,就是希望你能夠充分了解“我”,讓你的文案能夠輕松走進客戶的大腦。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及動物的行為與心理現象的學科,包括理論心理學與應用心理學兩大領域。
理論心理學分為普通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發展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等。
應用心理學分為消費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管理心理學、醫學心理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