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十二法則
- (加)喬丹·彼得森
- 1823字
- 2023-07-25 18:13:03

跨界成長起來的“硬核”教授
喬丹·彼得森在加拿大阿爾伯塔省北部酷寒的荒原長大,為了生存,他做過洗碗工、加油站員工、廚師、養蜂人、油田工人、鐵路工人。因為興趣,他曾駕駛碳纖維特技飛機在高空進行特技飛行,和一群宇航員探索亞利桑那州的一個隕石坑,受邀加入加拿大“第一民族”并獲得了族名。
相比豐富多彩的個人經歷,彼得森的求學之路與職業生涯則完美展現了一名“學霸”的成長之路。1982年,彼得森獲得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政治學學位。1984年,他獲得心理學學位。1991年,他獲得加拿大麥吉爾大學臨床心理學專業博士學位,之后又在麥吉爾大學做博士后兩年。離開麥吉爾大學之后,彼得森先后擔任哈佛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多倫多大學心理學教授。
深受學生尊重的“學術咖”
彼得森與哈佛大學、多倫多大學的同事及學生聯合發表了100多篇學術論文,推動當代人對人格的理解。他在哈佛大學執教時,入圍過極富聲望的利文森教學獎。來到多倫多大學后,彼得森連續5年被提名為加拿大安大略省最佳大學講師之一,被學生們評為“改變人生”的三位教授之一。
1999年,彼得森出版了經典著作《意義地圖》。在書中,他運用包括神經心理學、人格心理學、神話學等在內的大量跨學科知識來驗證和描述宗教信仰與神話系統的結構。《意義地圖》被加拿大公共電視臺制作成13集熱門電視節目,這也是彼得森成名的開端。

“世界舞臺上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2012年,彼得森開始在美國問答網站Quora上回答問題,迄今為止,他已成為“價值與原則”“教養與教育”兩大板塊下點擊率最高的作者之一。而他在Quora上回答“每個人都該知道的最有價值的事是什么”這一問題,更是成為《人生十二法則》誕生的契機。
2013年,彼得森開始將在大學講課的視頻發布到YouTube上;2016年,他開通了播客并將其發布在YouTube上,探討文化、宗教、神話與哲學等領域的話題,并與世界上許多偉大的思想家對談,目前視頻播放量累計超3億次。
2018年,彼得森出版了第二本書《人生十二法則》。這本書甫一出版就風靡全球,雄踞60個國家的暢銷榜。彼得森說,人類只要一適應幸福的狀態,就又會開始覺得不幸福。我們所處的時代明明是人類有史以來最繁盛和平的時期,但伴隨而來的,卻是有史以來困擾最多人的各種心理問題。
在書中,彼得森列舉的12條法則,是他運用當代腦神經科學,融合榮格的集體潛意識、尼采的上帝之死、文學中的反烏托邦及邊緣人格,與幾千年前的神話、宗教及哲學思想相結合后梳理出來的結果。彼得森希望用人類幾千年的集體智慧及嶄新的科學發現來解決當代的沖突。但讓這本書格外具有說服力,也真正讓這本書成為全球文化現象的最大原因是,彼得森對這12條法則中的每一條都身體力行。在最難的道德問題面前,他選擇“說真話,或者至少別撒謊”“做有意義的事,不要茍且”,這讓他成為眾矢之的,也讓他被媒體譽為“世界舞臺上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深諳道家哲學的彼得森非常看重陰陽平衡的重要性,相信過猶不及,因此又在3年后出版了《人生十二法則2》。這本書振聾發聵地指出,雖然過度的混亂會給我們帶來不確定性,但過度的秩序又會制約好奇心和創造力。因此,平衡現實中秩序和混亂兩個基本原則才是重要的生活智慧,而我們在劃分和追求它們的道路上也會找到深刻的人生意義。
如果說《人生十二法則》是現代人應對混亂、焦慮與倦怠的一劑良藥,那么《人生十二法則2》將帶領人們勇敢超越秩序的邊界,在當下這個不確定的時代實現人生破局與自我超越。這兩本書連同《意義地圖》,目前全球累計銷量已突破700萬冊,影響了數億人的生活,彼得森也因此成為“學術界的搖滾明星”。

外硬心軟的“嚴父”
很多看過彼得森視頻或者講座的人都認為彼得森很像自己的父親。一方面,他嚴格、權威、要求高而且高度理性;另一方面,他情感豐沛,愿意認真傾聽,也發自內心地希望你過得好。
《人生十二法則》出版后,彼得森在全球130多個城市舉辦了巡回演講,至少有50%的觀眾會在演講后向他表示感謝。他們說,是彼得森教授改變了他們的生活,讓他們的人生變好。一位年輕的聽眾曾告訴彼得森,兩年前他剛剛刑滿釋放,窮困潦倒、無家可歸,正是聽了彼得森的演講后才決心改變,如今他已經擁有了滿意的工作和自己的公寓,妻子還在不久前生下了女兒。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作為全世界參與人數最多的圖書系列巡回演講之一,彼得森在《人生十二法則2》的巡回演講中持續發力,以盡可能地指導越來越多的人擁有更好的生活。
此外,彼得森創立的精神健康網站已幫助數萬人糾正性格缺陷,深入了解和療愈自己,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從而擁有更好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