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54章 炎帝

守展的老人用手指輕點一片帶花紋的殘片,“宋代的纏枝紋,你看這釉色,潤得像浸過油。”

另一片元代的陶片上留著道窯裂,“當年燒到一半下了雨,窯溫沒穩住,就成了這樣?!?

這些碎瓷片像被時光咬過的痕跡,讓人想起那些在龍窯前守了一夜又一夜的窯工,眼睛盯著窯口的火光,直到天亮時才敢松口氣。

說起燒窯,老人總會往展廳深處指——那里供著兩尊木刻神像,炎帝的像前擺著束曬干的稻穗,堯帝的像前則放著只三足陶鼎。

“炎帝爺是第一個跟火打交道的神?!?

老人的煙袋鍋里火星明滅,“那會兒的人還在樹上掏果子吃,是他領著人放火燒山,燒過的地里長出的谷子,比野穗子飽滿三倍?!?

《國語》里說他的兒子柱“能植百谷”,可鎮上的老人們更愛講丹雀銜谷的故事——神鳥嘴里掉下來的九穗禾,落在炎帝腳邊,他拾起來埋進土里,長出的稻子讓吃了的人活到頭發白了還能上山砍柴。

但火這東西烈得很,燒山時濃煙嗆得人直咳嗽,夜里圍著火堆睡覺,常有人醒不來。

“炎帝爺就琢磨出煙道?!崩先擞脽煑U在地上畫了個曲曲折折的溝,“把煙往屋外引,灶膛里的火就旺得很,人也舒坦了?!?

后來民間供的灶王爺,據說就是炎帝的化身,像前那兩個罐子,紅泥捏的,一個刻著“善”,一個刻著“惡”,誰家媳婦偷了鄰居的雞蛋,誰家漢子幫人挑了水,都記在里頭。

臘月二十三送灶王爺上天時,要往他嘴里抹糖,盼著他多說好話——這規矩傳到安富鎮,就變成往灶神像前擺個榮昌陶的糖罐,罐沿總沾著層亮晶晶的糖霜。

展廳的角落里擺著個仿古老灶,煙囪是陶管做的,曲里拐彎通向窗外。

老人說,當年炎帝部落的人發現,煙道不僅能排煙,還能讓火更聚勁——把陶坯放進灶邊的土坑,借著余溫就能燒出硬邦邦的罐。

這法子后來傳到龍窯,才有了依山而建的窯膛,讓煙火順著坡度往上走,把每寸陶土都燒得服服帖帖。

“你看這‘炎’字,兩個火摞著,意思是煙要往上走?!崩先酥钢鴫ι系淖?,“要是煙窩在屋里,人就該遭殃了。”

所以安富鎮的陶窯都留著高高的煙囪,像給龍窯安了個朝天的鼻子,既能喘氣,又能把煙送向云端。

炎帝的像旁掛著串草藥,有蒲公英、艾葉,都是《淮南子》里說他嘗過的品種。

“一天遇七十毒,全靠嚼片葉子解了。”老人摸著草藥干枯的葉子,“他懂火的烈,也懂草的柔,燒陶的人得學他——既要狠得下心燒到千度高溫,又得耐著性子等窯火慢慢涼透?!?

微縮景觀的龍窯“窯門”里,藏著個小小的陶制灶王爺,紅泥捏的臉膛,笑瞇瞇地看著往來的人。

陽光從天窗漏下來,照得那些碎陶片發亮,像無數雙眼睛在說:從炎帝爺燒山的第一把火,到龍窯里跳動的烈焰,人跟火、跟陶土的交情,早就刻進骨頭里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伽师县| 岳池县| 乐业县| 仁寿县| 寻甸| 万盛区| 武清区| 偃师市| 和硕县| 隆安县| 边坝县| 灵台县| 琼中| 呼和浩特市| 康乐县| 通河县| 连城县| 正阳县| 包头市| 新郑市| 忻城县| 湖北省| 云和县| 康定县| 资中县| 和龙市| 云阳县| 桐庐县| 宿迁市| 丰都县| 玛沁县| 新余市| 海兴县| 福海县| 云和县| 泾源县| 专栏| 巴塘县| 滨海县| 菏泽市| 日喀则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