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焦鵲山上悲烏鵲
- 我本紅塵客,人間覓仙緣
- 打緊
- 2343字
- 2023-07-22 10:01:33
眼見天緣陰魂凝聚不散,徐貴川夫婦長跪不起,大哭不止,悲悚感天。
天緣年僅兩歲,卻也知感恩,恭恭敬敬的給楚修緣磕了頭,回身給娘親抹淚。
倒也不是兩歲的陰魂兒懂事,實則陰魂也能學習感悟,近年來跟隨父母,雖仍懵懂,卻不能以正常兩歲孩童來看待。
“天緣魂凝,二位便再無苦悶,只是今后害人之心仍不得有,否則必遭心雷,魂飛魄散,還望兩位不要怪罪。”
畢竟是個道人,天人相隔,人心尚且隔著肚皮,陰魂雖無害人之心,卻不知其能維持多久。
徐貴川夫婦對視一眼,止了哭聲,拜道:“怎會怪罪恩人,我伉儷本無害人之心,如今承蒙恩人成全,定謹守本心,不做那傷天害理之事。”
楚修緣點了點頭,站起身來,看了一眼破舊到即將碎裂的鎮山廟。
“如三位沒有去處,可下山沿走蛟河前往三陽亭,南關娘娘宅心仁厚,以收留千余陰魂,總能是個歸處。”
徐貴川夫婦聞言大喜過望,將你拜服,這次楚修緣卻沒有承,而是將兩人扶了起來。
“恩公可是要上鵲山?”徐貴川忽然問道。
楚修緣愣了一下,點頭說道:“確有此意。”
徐貴川遲疑片刻,開口勸道:“恩公有所不知,月前山間精怪引的天宮不滿,曾降下漫天雷霆,如今鵲山上下早已焦黑一片,不復存焉。”
“竟有此事?”
“雀兒也都死了?”九月聽起來有些緊張。
看上去一點都不像是有著住進雀兒山,雀兒吃不完的夢想。
“不曾再有聽聞鵲鳴。”徐貴川嘆息一聲。
天理昭昭,無論是山間精怪還是陰物鬼祟,都對天宮地府禁忌頗深。
一旦得罪,便落得魂飛魄散下場,甚至連轉生機會都不再有。
只是天宮不問人間世,大周已經許久沒有聽聞天宮過問,沒成想機緣巧合,竟走到這里,遇到了天雷燒山。
是湊巧了,還是真如徐貴川所言,乃天宮雷部眾將所為?
“來都來了,總是要看一看的。”
楚修緣笑笑,心中無所謂,只是有些好奇,而且如所言,不管是巧合還是天宮所為,總是要看上一眼的。
“那楚道長萬事都要小心,我們準備妥當之后,便帶著天緣前往三陽亭,以敬楚道長恩情。”
“去或不去,由你們心定,不是非去不可的。”
“心之所向,楚道長不必掛懷。”
如此一說,楚修緣便也不再勸說什么了。
告別徐貴川夫婦之后,楚修緣帶著九月繼續向山上走去。
難怪徐貴川能夠以鬼霧遮山,又能將鎮山廟幻化成栩栩如生的三間木屋。
從鎮山廟再往上走,已經不是山間靈氣稀少這般簡單,簡直所剩無幾。
處處狼藉不堪,山間的氣也渾濁不堪。
別說是在山間修行,便是行走,都覺窒息。
如此規模的天雷燒山,顯然不是一把火能夠做到的。
九月深一腳淺一腳的在前面帶路,踩到灰燼泥土沾染在腳上,便停下來抖掉。
本是潔白的毛發,也變得一片灰沉。
“看來徐貴川說得不假,這里確實已經焦土一片。”
“為什么要打雷?”九月不解,有些苦悶。
“或許是因為巧合。”
自游歷以來,楚修緣一路所見雖有苦難煩悶,卻總歸趨于美好。
人類也好,精怪也罷,都在積極的了解這方天地,也總想要身邊的天地變得更加美好。
苦中也能做樂,悲中也能帶著溫情。
這才是人間百態中最積極向上的一面。
不見生靈涂炭,也不見傷天害理,不是沒有,而是很少,不是不去見,只是楚修緣希望能見的少一點。
即便見到了,也能以平常心對待。
畢竟人生悲苦,其實才是百態主要成分。
……
鵲山一角,楚修緣和九月西方上山小路,一老一小兩道身影艱難的向上攀登。
“師父,晨間路滑,我們休息一段時間再上吧?”
小童兒穿著一身小小長衫,眉清目秀,眼睛里透著靈動,天真無邪。
只是看到老邁的師父步履艱難,不時抹著額頭汗水,心生不忍,出聲勸說。
老人家身形枯瘦,精神卻是不錯,眼中流露著緬懷之色,借機育徒。
“師父年輕時候,曾經來過鵲山,這里每逢七八月份,便有無數烏鵲飛翔,布滿山巔,那叫聲清脆,真若人間鳥國,你切記住,大山也有大山的智慧,烏鵲也有烏鵲的王國,這里幾乎是人類世界的縮影,一些人間看不清摸不透的事情,在這里可以看得真切,摸得清楚,我們說書人不能只在人間茫然,就算偶有收獲,也有枯竭的時候,當走遍大山大河,再看人間煙火,便有一種與眾不同的感悟。”
“可是師父,人間都看不透,山河又如何能看得明白?”
老說書人愣了一下,忽然哈哈大笑起來,也就順勢坐在旁邊的土石上休息片刻。
“癡兒,不是要讓你看的明白,將心思放空,才能裝下更多的事情,有些理不順看不明的東西,或許就能明悟了。”
“師父,徒兒好像懂了。”
“懂了便是懂了,何來好像一說?”
“只是剛剛上山,還沒有放空,也沒有回去看,理通眼不通。”
“是極是極,也有道理,走吧,師父帶你看看漫山烏鵲,看看百鳥朝鳳,看看幼鳥踟躕,也看看這鳥中王國,是如何的精彩紛呈。”
“真的有鳳凰嗎?”
“不管有沒有,只是一種心境上的寄托,書中有,百姓心中便有,書中美,百姓心中便美,我輩說書人,講些妖魔鬼怪也好,講些奇人異事也罷,總歸是要給人帶來美好的,一味的驚嚇世人,那是下等做法,終歸不會長久,也會令人生疑的。”
“帶給人美好嗎?”童兒若有所思。
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三百六十行,行行有行道。
雖不及道行高深莫測,行道深了,也足以稱得上一句神仙了。
只是走著走著,眼見漫山狼藉,一片焦土,老說書人的臉色變得蒼白起來。
“這……這這……”
老人步履踉蹌,推開童兒攙扶,走到一只烏鵲尸體身旁,跪倒手捧,已是淚流滿面。
“師父……”童兒心疼,跪在師父身邊,看著漫山的鳥雀尸體,靈動的眸子里盡是不解和駭然。
“怎么會這樣,怎么會這樣……”
老人渾身顫抖,似乎一下子蒼老了許多。
年輕時意氣風發,在鵲山感悟了自己的人生,暮年再來,本想著圓了這場緣分。
沒想到竟是如此一目狼藉。
山的另一邊。
楚修緣帶著沉默的九月,來到了山巔。
仍是滿目狼藉,滿山的烏鵲尸體。
一株哪怕遭受雷火也沒有倒下的桂樹焦枯樹枝上,立著一只蒼鷹大小的斑斕烏鵲,兩眼空洞,隨著山風起起伏伏,身上沒有任何靈氣,也好似沒有任何生氣。
它身上的羽毛,本應該是五彩斑斕光芒奪目。
此時也變得黯淡無光,一如這天地般死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