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7章 邲之戰:楚莊王稱霸

公元前597年六月,在鄭國都城西北,晉楚兩軍展開了對峙。晉軍駐扎在敖、鄗兩山之間,楚軍屯于管城。

晉軍大營內,對于如何與楚決戰,將帥們還在爭論。鄭國派上卿皇戌鼓動晉軍與楚軍決戰,得到了中軍副帥先縠的響應,中軍大夫趙括、下軍大夫趙同贊同先縠的意見,他們說:“晉軍自出征以來,就是為了尋求與楚軍決戰,戰勝楚國、收服鄭國,還等什么!”下軍副帥欒書反對,他說:“楚國自戰勝庸國以來,他們的國君勵精圖治,教導百姓生計不易,要警惕戒備,防止禍患。他們教導楚國軍士勝利不可仗恃,紂王雖百戰百勝但終于滅亡;用楚國祖先若敖、蚡冒乘柴車、著敝衣,開辟山林的事跡告訴民眾勤勞不殆。楚國君臣不驕,軍事有備。他們的戰車分為左右兩隊,日夜戒備;且楚國與鄭國互換人質,鄭國勸說我們晉國與楚國決戰,其實誰打勝了他們就歸服誰,鄭國的話不能信!”欒書的話得到了下軍統帥趙朔的支持。下軍大夫荀首評價說:“趙同、趙括的主意,是一條取禍之道。”統帥們出現了兩種不同的策略,作為主帥的荀林父卻是猶豫不決,沒有最后一錘定音的勇氣和魄力。

楚莊王則采納了令尹孫叔敖的意見,制定了尋機突襲晉軍以敗之的策略。楚莊王派出少宰樊姬到達晉軍大營,對晉軍眾將帥說:“敝國國君年輕時遭受憂患兇險,不善文辭,言語直率。楚國有兩位先君往來在楚國到鄭國的這條大路之上,是為了教導和安定鄭國,豈敢得罪晉國?貴國諸將士沒必要滯留于此地。”晉上軍統帥士會回答說:“從前周平王命令我們的先君文侯,讓晉國與鄭國共同輔佐周王室,不要廢棄天子的命令。現在鄭國不遵循周天子之命,寡君派遣我等前來質問鄭君,豈敢勞動少宰多管閑事?”先縠聽后覺得士會的話說得太軟了,派趙括上前更正說:“士會大人所言不妥。敝國國君命令我等把楚國的足跡從鄭國挪出去,詔命說‘不要逃避敵人’,我等無法逃避國君之命。”

楚莊王實際上是在迷惑晉國,他洞悉晉國將帥意見不一,假意示弱、談和,暗地里厲兵秣馬,調整部署。少宰樊姬回到楚營后,楚莊王又派使者到晉軍營中求和,晉國答應了,并約定了盟會的日期。此時,楚軍營內一輛戰車疾馳而出,駕御戰車的叫許伯,車左叫樂伯,車右叫攝叔,單車前往晉師營壘挑戰。他們逼近晉軍營壘,車右攝叔跳進晉軍陣營,殺死一名晉軍士卒,割下左耳,又生俘了一名晉軍,然后跳上戰車往回奔馳。晉軍出動三路人馬追擊,楚車右樂伯射中一只麋鹿,把他獻給了晉軍追擊將領鮑葵,鮑葵也擔心楚軍有詐,于是下令停止追擊。這次楚軍的單車挑戰其實也是預先布置好的,目的是為了試探晉軍的虛實。

晉將魏锜、趙旃,一個求做公族大夫,一個求做卿,都沒有得到滿足,二人心懷不滿,想要使晉軍失敗。他們請求向楚軍挑戰,沒有得到準許;他們又要求去向楚軍請求會盟,得到了準許。二人出發后,上軍副帥郤克說:“兩個心懷不滿的人前去楚營,晉軍一定要做好迎戰準備,否則必敗。”

中軍副帥先縠說:“鄭國人勸我們作戰,我們不聽;楚國人求和,又不能和好。領兵沒有固定的策略,多加防備有什么用?”

士會說:“還是多加防備為好。如果這兩個人激怒楚國,楚軍乘機襲擊我軍,則晉軍將會速敗。不如加強戒備。如果楚人沒有惡意,我們撤除戒備而與他們結盟,也無損于友好。如果楚人心懷惡意前來,我們有所防備,也不至于失敗。而且即使是諸侯相見,軍隊的守衛也不會撤除,這是應有的警惕。”先縠還是不同意。

士會派上軍大夫鞏朔、韓穿率領七隊伏兵埋伏在敖山之前,進行戒備。中軍大夫趙嬰齊派屬下先在黃河邊上準備船只,以備萬一戰敗,能夠渡河撤退。

楚令尹孫叔敖未見晉軍前來挑戰,決意先發制人,命左、中、右三軍及楚王親兵布好陣勢,掩襲晉軍。魏锜前來楚營挑戰時,被楚將潘黨(在鄭國為質的楚國大夫潘尪之子)驅逐;趙旃夜間來到楚軍陣前,鋪開席子坐在楚師營壘之外,派他的部下沖進楚營襲擾。楚莊王親屬戰車部隊分為左右兩隊,各有戰車三十乘,輪流值守,晝夜無休。楚王乘左隊戰車攻擊趙旃及其下屬,趙旃上車而逃,后又棄車逃入林中。晉軍在魏锜、趙旃二人出發后,擔心他們激怒楚軍,又派出軘車隨后迎接。軘車,也是戰車的一種,平時多用于屯守戒備。楚將潘黨在追擊魏锜的大道上,望見晉軍軘車揚起的飛塵,馬上回營報告:“晉軍攻過來了!”楚軍也擔心楚王所率左隊戰車沖入晉軍后被圍,于是左、中、右三軍出動迎戰晉軍。令尹孫叔敖說:“三軍前進!寧可我軍迫近敵人,不能讓敵人迫近我軍。《詩經》說:‘元戎十乘,以先啟行。’(大型戰車十輛,前驅沖開敵陣。)要搶占先機。《軍志》說:‘搶在敵人前面可以奪去敵人的斗志。’要主動攻擊敵人。”于是楚軍疾出,戰車馳騁,士卒猛沖,殺向晉軍。晉軍統帥荀林父不知所措,忙下令撤軍,大喊道:“先渡河的有賞!”此時由于中軍大夫趙嬰齊派屬下先在黃河邊準備了船只,中軍將士迅速登船,中軍和下軍的其他士卒攀著船舷也想上船,此時船已啟航,船上的兵士用刀斬斷攀船之人的手指,船上被斬斷的手指多得可以用手捧起來。

戰場位于黃河右側,晉中軍、下軍潰敗,士卒大批涌向黃河岸邊,上軍由于在敖山預設九隊伏兵,因此上軍未動。楚莊王派大夫唐狡和蔡鳩居趕到唐國向唐惠侯請求增援,然后派出潘黨率領后備的四十輛戰車跟隨唐惠侯所部,迎戰晉國上軍。士會率領晉國上軍,避開楚軍鋒芒,在預先埋伏的七隊伏兵的掩護下,撤出了戰場,沒有被擊潰,保存了晉國的有生力量。

楚軍左中右三軍掩殺,晉下軍大夫荀首之子荀罃被楚大夫熊負羈俘虜。荀首立即率所部族兵,由魏锜駕車,向楚軍反攻,下軍士兵多有跟隨,意圖救出荀罃,在反擊中,射殺了楚國大夫連尹襄老(夏姬的夫君),俘虜了楚莊王的弟弟公子谷臣。荀首這次反擊,雖說是為了解救他的兒子荀罃,但客觀上起到了掩護晉國中軍和下軍渡河的作用。而潰敗的晉軍,爭奪船只渡河,喧囂哭喊之聲,徹夜不絕。有的戰車陷入泥坑,掙扎不出,還是楚軍士兵給他們出主意,才使戰車沖出泥坑,結果晉軍士兵還嘲笑楚軍有逃跑的經驗,這真是天大的諷刺。

次日,楚軍進駐衡雍,輜重到達邲地。楚莊王在黃河邊祭祀河神,修筑了楚國先君的宗廟,向先君廟拜祭告捷后,楚軍凱旋。邲之戰,也稱作“兩棠之役”,楚國此戰一洗“城濮之戰”失敗的恥辱,在與晉國爭霸中原的戰爭中暫居上風,楚莊王也因此奠定了霸主的地位,宋、魯、齊等中原諸侯陸續依附了楚國。

魯宣公十二年(公元前597年)秋,兵敗的晉軍回到了絳城,中軍統帥荀林父自請死罪,晉景公因此戰兵敗,憤恨不已,就想允準荀林父的死罪。晉卿士貞子勸諫說:“國君不可。城濮之戰,晉軍吃了三天楚軍留下的糧食,晉文公還面有憂色,眾臣詢問緣由,文公說:‘楚令尹成得臣還在,憂愁哪有個完啊!困獸猶斗,更何況是一國宰相呢!’等到楚國殺了成得臣,文公才喜形于色地說:‘終于沒有人來害寡人了!’得臣之死,是晉國的再次勝利、楚國的再次失敗,楚國由此兩世都不能強盛。現在是上天給予晉國的重大示警,治林父死罪等于加大了楚國的勝利,晉國恐怕會很久都不能強盛。林父侍奉國君,進思盡忠,退思補過,是在捍衛國家,怎么能殺掉他呢?他此次戰敗,如日食月食,哪里會損害他的光明?”景公聽后,免除了荀林父之罪,命他官復原職。

魯宣公和季文子、孟獻子、叔孫宣伯、公孫歸父、臧宣叔等人在魯國密切關注著晉、楚之戰的動向,當晉軍戰敗的消息傳回曲阜后,季文子奏請魯宣公在魯國大殿議事,魯國公卿匯集,舉行朝議。

季文子先開場說:“晉楚邲之戰,晉軍戰敗,魯國當如何自處?諸位公卿大夫可各抒己見。”有大臣說:“魯國過去一向依附晉國,現在要與楚盟好。”有的則說:“晉國只是戰敗一次而已,可以聯合諸侯與楚再戰。”臧宣叔認為:“楚國戰勝晉國后,必將兵鋒指向中原諸侯,魯、齊、宋、衛如不能聯合自保,則危矣。”

眾人吵吵嚷嚷,無非主戰和主和兩派意見。宣公在四年多以前的黃父之盟時曾被晉成公扣押過,心里本來對晉國和晉侯就沒有好印象。自從他即位以來,慢慢也看明白了,母親和東門襄仲一直在尋求齊國的支持,力挺自己的國君之位,壓制三桓的權力,殺掉了叔仲惠伯,叔孫得臣也已病故;自己從晉國黃父回到魯國時,東門襄仲和母親也先后去世了。魯國朝局其實就是兩派,他作為國君,與東門襄仲之子公孫歸父屬于王室公族派,與齊國走得很近;季文子、孟獻子、叔孫宣伯屬于三桓派,傾向于投靠晉國;臧宣叔則游離于兩派之間。齊惠公在世的時候,宣公、公孫歸父由于有齊國的支持,忽視了晉國,因此宣公才被晉成公扣押。現在齊惠公也去世了,三桓派大多主戰。宣公為首的王室公族是主和的,因此他看了一眼季文子說:“叔父以為呢?”

季文子傾向于三桓的靠山晉國,屬于主戰的,他說:“國君明鑒:晉軍雖敗于邲,然則晉國仍在,且幅員遼闊,國力尚存。晉國幾年勵精圖治,軍力必將恢復。魯國不可獲罪于晉國。”這話的意思,宣公等人都明白,就是說晉國實力強大,一次戰敗不算什么,魯國不能倒向楚國,否則晉國將來會討伐魯國的。

既然季文子這樣說了,宣公也不好辯駁,但公孫歸父則站出來說:“國君,楚國邲之戰獲勝,必將矛頭指向中原諸侯,如楚國侵犯我國,晉國將無力救援,臣請加強與楚國的聯系,與楚盟好,避免楚國以魯國為攻伐中原的首選。”這話說到宣公心里了,宣公當即允準。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河县| 拜城县| 佛冈县| 新郑市| 岢岚县| 应城市| 湘乡市| 韩城市| 阜新市| 温州市| 丹巴县| 漳平市| 泸定县| 新民市| 义乌市| 上蔡县| 车险| 五峰| 喀什市| 龙里县| 沙坪坝区| 潮安县| 徐州市| 乌海市| 石阡县| 金寨县| 萍乡市| 通辽市| 广东省| 门头沟区| 时尚| 桂林市| 桦甸市| 冕宁县| 巴林右旗| 琼海市| 稷山县| 石屏县| 铜鼓县| 许昌县| 九寨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