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20章 齊景公去世,宋國投晉伐鄭

  • 春秋魯國十二君
  • 桃木寶劍
  • 3430字
  • 2025-03-30 15:42:41

魯哀公五年(公元前490年)九月二十日,在位五十八年的齊景公杵臼終于熬不過歲月的侵蝕,病逝于臨淄。

凡是高壽的君王,子嗣昌盛,死后必然會出現眾公子爭奪國君之位的亂象,齊桓公當年去世之后便是如此。如今齊景公不在了,也是如此。

齊景公夫人燕姬生了兒子之后,還沒成年就夭折了,因此齊景公沒有嫡子。景公的寵妃鬻姒生有一個兒子姜荼(后稱安孺子),深受國君寵愛。齊國諸位大夫恐怕公子荼被立為太子,就對齊景公說:“國君年紀大了,還沒有立太子,這如何是好?”景公答道:“諸位大夫如有憂慮,這樣要生病的。你等且去尋歡作樂,不必為了沒有國君而擔憂。”景公患病后,詔命上卿國惠子、高昭子立公子荼為太子,將其他的公子們安置到了齊國東部邊境附近的萊城。

齊景公病逝一個月后,被安置在萊城的眾公子們見太子荼繼位,便紛紛出逃。公子嘉、公子駒、公子黔出奔了衛國,公子鋤、公子陽生投奔了魯國。萊城人作歌道:“景公死了啊,公子們不參加埋葬;三軍的大事啊,公子們不一起商量。眾位公子們啊,又有哪里可以前往?”

第二年(魯哀公六年,公元前489年)夏天,陳桓子的兒子、上大夫陳乞裝出事奉高氏(高昭子)、國氏(國惠子)二卿的樣子,每次上朝,必定同他們二人一同坐同一輛車。陳乞每次跟高氏、國氏二卿在一起的時候,一定會提到諸位大夫說:“他們都很傲慢,不打算服從二位上卿之命。他們都說:‘高氏、國氏扶立了公子荼為國君,受到國君的寵信,必然會逼迫我們,為何不除掉他?’他們本就想對二位上卿不利,二位大人可要早做準備啊!最好是把他們全都滅了,優柔寡斷可是下策。”這其實是陳乞在景公去世之后實施的陰謀,通過挑撥國氏、高氏與眾位大夫的矛盾,削弱齊國公室和高、國二族的力量,讓陳氏從中漁利。

到了朝廷上,陳乞繼續小聲向國惠子、高昭子二人挑撥道:“他們都是虎狼,見到我在二位大人身邊,過不了幾天就會殺了我!請允許我站到他們那邊去吧。”

陳乞來到群臣中間后,又小聲對眾位大夫說:“國氏、高氏二位要發動禍亂了。他們仗著國君的寵信,要打您幾位的主意了。他們說:‘國家的患難多,都是由于貴寵之臣造成的,應該全部除掉他們,國家就可以安定了。’現在已經定下計劃了,大人們何不先下手為強?等他們先動了手,再后悔也來不及了!”眾大夫聽了都有些害怕,商量著要搶先發難。

六月二十三日,陳乞、鮑牧和眾大夫們率領甲士進入了公宮。高昭子聽到消息后,和國惠子坐上車趕到齊侯(安孺子)那里,他們帶領的護衛兵馬在臨淄的莊街上與陳乞和眾大夫率領的甲士發生了混戰,最后國、高二人兵敗,國惠子(國夏)先逃奔了莒國,后來又和高昭子(高張)、晏圉(晏嬰之子)、弦施投奔了魯國,緊接著在八月份,他們的黨羽邴意茲也逃奔到了魯國。

陳僖子(陳乞)則在八月份,派人來到魯國,召喚逃難在魯國的齊景公庶子公子陽生返回齊國即國君之位。公子陽生的家臣闞止得知此事后,就在城外等候公子陽生,打算和他一起返回齊國。公子陽生來到城外見到闞止后對他說:“事情是好是壞還未可知,你回城里,守護好公子壬(公子陽生之子)。”在對闞止切切囑托一番后,公子陽生連夜返回了齊國。陳僖子早已安排好一切,他讓自己的夫人親自照料公子陽生,隨即又安排公子陽生隨跟著送食物之人進入了公宮。

十月二十四日,陳僖子立陽生為國君,史稱齊悼公。

新君即位要與群臣盟誓。舉行盟誓的大殿之上,和陳僖子一同率領甲士入宮、趕走國氏、高氏的盟友鮑牧喝多了,鮑氏管車的家臣鮑點問道:“新君與眾大夫盟誓,這是誰的命令?”

陳僖子答道:“這是受命于鮑子。”然后又對醉醺醺的鮑牧說:“這是你的命令,新君與群臣盟誓。”

鮑牧問陳僖子:“你難道忘了先君陪安孺子(公子荼)玩耍,為他做牛,讓他騎在背上,還磕掉了牙嗎?先君如此寵愛安孺子,你怎么可以另立新君?”

新君齊悼公(公子陽生)坐在大殿的之上,看到鮑牧如此維護公子荼,一點都不給自己面子,臉上有些掛不住了。他起身走下臺階,向鮑牧叩首道:“既然鮑子按照道義辦事,如果我可立為國君,您不會因今日之事而流亡;如果我不能立為國君,也請您不要讓我再次流亡他國。合于道義就辦,不合道義就不辦,陽生豈敢不唯您是從?國君廢立,不要發生動亂,這就是陽生的愿望。”齊悼公這是放下身段,以一位公子的身份拜請上大夫鮑牧,還給他叩首,讓大殿之上的群臣很是驚訝,眾大夫也都認為公子陽生所言在理,紛紛議論了起來。

鮑牧也為齊悼公的舉動吃了一驚,酒也醒了大半。他忽然意識到,眼前這位公子陽生是陳僖子從魯國請回來的,自己反對扶立陽生為君,可是一下子得罪了公子陽生和陳僖子兩個重磅人物!這兩人中的任何一個人,自己都惹不起!真是喝酒誤事,誰做國君不是做呢?眼前這位公子陽生即位,自己還有擁立之功呢!

鮑牧趕緊也跪地扶起了公子陽生,誠懇地說:“公子客氣了!您和公子荼都是先君之子,臣愿受盟!”

一句“臣愿受盟!”,表明了鮑牧愿意擁立公子陽生為國君的態度,于是齊悼公與群臣舉行了盟誓,成功登上國君之位。即位之后,如何處理公子荼?齊悼公命先君景公的寵妾胡姬帶著公子荼去了賴城,把公子荼的母親鬻姒送到了其它城邑,沒有讓他們母子團聚。而對于先君景公的寵臣、安孺子公子荼的黨羽,齊悼公下令殺了大夫王甲、拘捕了大夫江悅,還將大夫王豹囚禁在了“句瀆之丘”谷丘城。

即使把公子荼放逐到了齊國西北部濟水河畔的賴城,齊悼公也還是不放心。他派心腹大夫朱毛去找陳僖子,對他說:“沒有大人,就沒有寡人的今天。然而國君和器物不同,一國之內,不可以有兩位國君,否則禍難就多了。謹此向大人陳述。”

陳僖子何等聰明,一聽就明白:國君這是要自己除掉公子荼呀!然后歸罪于陳氏,以弒君之罪驅逐陳氏家族,剪除陳氏對齊國公室的威脅。他聽朱毛轉述完國君的諭旨之后,一臉無辜地哭泣了起來,說道:“國君這是不相信群臣啊!齊國有饑荒之困,又有兵亂之憂,年幼的國君安孺子無法定奪國家大事,因此才從魯國迎回了您這位年長的國君,國君大概還能夠容忍群臣吧!不然的話,如果國君對群臣不信任、不容忍,那安孺子公子荼又有什么罪呢?”陳僖子的意思是說,我陳氏把您請回齊國做國君,是因為您年長,可以信任和容忍眾大臣。您說齊國不能有兩位國君,這就是不信任群臣,認為日后有可能再次擁立安孺子而廢除國君。如果國君不信任群臣,那么我陳氏和群臣還真有可能廢掉你!

陳僖子的話句句在理,還回避了弒君的責任問題。朱毛回到宮中向齊悼公復命后,齊悼公立刻就后悔了,覺得不該讓朱毛去找陳僖子。朱毛勸齊悼公道:“國家大事,國君征求陳子的意見,小事情您自己拿主意就行了。”齊悼公也醒過味來了,自己是國君,不必事事都去征詢陳氏的意見!于是他命朱毛把安孺子從賴城遷到駘城,半路上在野外的帳篷里殺了他,草草葬在了一個叫“殳冒淳”的地方。

這樣的齊國,內亂不止,君臣異心,已經沒有爭奪霸主的樣子了。對于兩年前趙鞅率領大軍討伐衛國,齊國一點反應都沒有。反倒是衛國并沒有向晉國臣服投降,魯哀公七年(公元前488年,齊悼公元年,衛出公五年),趙鞅派出趙氏的盟友、晉卿魏襄子率軍再次討伐衛國,意圖迫使衛國投降并扶立蒯聵為國君。

宋國在齊景公在世時,已背叛晉國,與齊結盟。然而,自齊景公去世之后,宋景公看到齊國朝局不穩,已無暇顧及中原諸侯,而晉國正卿趙鞅乃一代雄主,倘若大軍來討伐,宋國豈能抵擋?于是宋景公轉而又投靠了晉國,并且在魯哀公七年(公元前488年,宋景公二十九年)派出宋卿、右師皇瑗率軍攻打鄭國。宋景公這樣做,一方面是向晉國表示歸附之意,另一方面是因為鄭國收留了宋國叛臣公子地、公子辰等人,還把他們安置在了鄭、宋交界地帶的五座城池之中,宋景公想將公子地、公子辰等人連根拔除、斬草除根。

宋、鄭交惡有好幾年了,齊景公在世之時,宋、鄭同屬齊國領導的反晉聯盟,因此雙方無意大動干戈。然而,在魯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6年)的時候,宋國在蕭城發動叛亂的公子地逃奔了鄭國,鄭國不但容留了宋國叛臣,還在鄭、宋之間為公子地等人增修了巖、戈、钖三座城池供他們落腳;更讓宋景公氣憤的是,鄭卿罕達居然在第二年(公元前495年,魯定公十五年,宋景公二十二年)夏天率軍攻入宋國,在宋國的老丘城擊敗了宋國軍隊;所幸齊景公親自率軍,并聯合衛靈公所率的衛國軍隊出兵援宋,鄭國這才撤兵。

現在宋國投靠了晉國,宋景公首先向趙鞅遞上投名狀:愿意為晉國討伐鄭國,因為鄭國曾在魯哀公二年八月幫助齊國為朝歌的范氏、中行氏運送糧草,與晉國在戚城附近發生了鐵之戰。宋景公為晉伐鄭,也是表明了宋國不再與齊、鄭、衛結盟,更是為了報復當年的老丘之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凉城县| 克拉玛依市| 合川市| 莎车县| 福鼎市| 长垣县| 无极县| 枣庄市| 获嘉县| 阳西县| 塔城市| 元氏县| 玉田县| 曲阳县| 杭锦旗| 壶关县| 丰原市| 伽师县| 开远市| 元阳县| 分宜县| 巴林右旗| 行唐县| 巴彦县| 康乐县| 紫云| 定日县| 平邑县| 安庆市| 额尔古纳市| 清镇市| 分宜县| 甘德县| 嘉祥县| 房产| 海南省| 扎鲁特旗| 巫山县| 乐清市| 延长县| 宁波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