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平王還在擔任蔡公的時候,蔡國鎮守郹(jú)陽城地方官的女兒傾慕蔡公年輕英武,私奔到他那里,蔡公也很喜歡她,兩人生下了兒子羋建。平王即位后,詔命兒子羋建為太子,并任命伍舉之子、擔任連尹的楚大夫伍奢為太師,也就是太子建的師傅;還任命了自己的寵臣費無極為太子少師,作為太師的副手。大夫伍舉是楚國的忠臣,輔佐過幾代楚王,他的兒子伍奢更是博學多識、品行正派,由他做太子的老師,那是再合適不過了。費無極則是跟隨楚平王多年的親信,鞍前馬后追隨他,太子小時候,曾騎在費無極的脖子上玩耍,費無極與平王和太子的關系比伍奢要親近的多。
在為太子選擇太師時,楚平王有些猶豫不決,于是他請來了自己特別信任、曾輔助自己登上楚王之位的蔡朝吳,征求他的意見。蔡朝吳直言相告,伍奢學識淵博、品行端正,是太子太師的合適人選;費無極人品有問題,他陰險狡詐、心胸狹窄,雖然忠心,但不適合做太子太師。一句話,伍奢任太師可以興楚,費無極任太師則會誤楚。
楚平王最后中和了一下,任命伍奢為太師,教導太子建學問和治國理政之道;任命費無極為少師,負責照顧太子的起居。太子建則是越來越尊重和信任太師伍奢,但越來越討厭費無極。
費無極心里特別不平衡,自己追隨國君多年,忠心耿耿,卻要屈身伍奢之下!一名小小的連尹居然做了太子太師!他的心里別提多別扭了,但這是國君之命,他也不敢說什么。眼看著太子建與師傅伍奢日益親近,卻對自己日益疏遠,心胸狹窄的費無極郁悶至極,總想找個法子報復。他經過籌劃,想出了一個極為陰險的計策。
作為負責照顧太子起居的少師,費無極向楚王建議:太子已經到了娶親的年紀,該為太子選一位太子妃了,并大力推薦了貌美賢德的秦國公主伯嬴(秦嬴)。楚平王和太子建都采納了費無極的建議,并派他去秦國提親。費無極到秦國后,秦哀公也非常愿意將自己的女兒嫁給楚國太子,進一步鞏固秦、楚兩國的友好關系,為了表示誠意,還特意讓費無極直接護送秦嬴回到了楚國。費無極返回郢都后,直接帶著秦嬴去見了楚平王,他知道,國君好色,秦國公主如此美貌,國君一定會動心。果然,楚平王見了秦嬴后,眼睛都不看別處了,一直盯著秦嬴看,費無極知趣地建議楚王自己娶秦嬴為夫人,還說天下美女千千萬,再為太子另娶一位公主就是了。就這樣,費無極陰險的報復計劃,邁出了第一步,秦嬴被楚平王娶作了夫人,生下了王子壬,就是后來的楚昭王;平王仍舊將齊國所送媵女賜予了太子建,生下了公子勝,號白公。這是離間太子和楚王的重要一環,費無極趕到太子建宮中稟告:國君娶了秦國公主為夫人,太子建也是無比震驚,既無奈,也有怨懟。從此,楚平王和太子建之間便產生了隔閡。
魯昭公十九年夏天,為了進一步穩固政權、消除隱患,楚平王發動了水師攻打西南蠻夷的百濮部落。費無極又抓住機會,開始實施報復計劃的第二步,反正他的目的就是扳倒太子建,太子倒了,太師伍奢必將獲罪。他向楚平王建言道:“晉國稱霸諸侯,是因為晉國與中原諸侯的距離較近,而楚國偏僻簡陋,因此不能與晉爭鋒。如果能對位于北方的城父(夷城)加以擴建,并將太子安置在那里坐鎮,既可以與北方諸侯來往交流,也可以作為楚國北方的一面屏障;而大王您征服南方,就可以獲得天下了啊!”楚平王聽了費無極的話,心里這個舒服,他娶了秦嬴之后,也感覺到了太子建的不滿,平王也擔心這個太子如果將來謀反可不是鬧著玩的,歷代太子逼死國君的事例不在少數,現在費無極出了這么個主意,簡直太了解自己的心思了,于是楚平王就命太子建鎮守城父,離開了郢都。
精通各國歷史的太師伍奢看到楚王奪了本為太子夫人的秦國公主,又將太子建派往城父,就明白了這是要在楚國重演晉獻公逼死太子申生的前塵往事,他勸太子建在城父一定要謹言慎行,以免受到奸人誣陷。太子建在太師伍奢的輔佐下,將城父管理得井井有條,前來城父居住謀生的民眾也越來越多,沒過多久,城父就成為了楚國北方的大城。
進入魯昭公二十年(公元前522年)三月,費無極不斷地在楚平王面前譖言,說太子建在太師伍奢的輔佐下,擴充城父兵馬,與諸侯往來密切,準備謀反,他們將占據方城之外地區,自立為諸侯,像宋國、鄭國那樣,而且有晉國和齊國相助于他,危害楚國,已經準備得差不多了。”楚平王聽信了費無極的讒言,命人召太師伍奢到郢都,質問伍奢,太子是否密謀反叛?伍奢答道:“國君強娶太子之妻,已經是大錯了,為何還要輕信讒言誣陷太子?”楚平王此時哪里還會聽信伍奢的話?他下令扣押了太師伍奢,并派使者命職掌軍事的城父司馬奮揚誅殺太子建。奮揚派人先去給太子通風報信,并護送太子建出奔了宋國。
楚平王得知太子建出奔宋國的消息后大怒,召城父司馬奮揚來到郢都,奮揚知道楚王不會輕饒自己,便讓人把自己捆綁起來,去見國君。平王問奮揚:“誰走漏了消息,使太子得以逃脫?”
奮揚答道:“臣告知的太子。國君曾命臣要像事奉您一樣地事奉太子,臣不才,不能對太子不忠,臣奉國君之命忠于太子,不忍心執行誅殺太子的詔命,因此派人把太子送走了。臣后來也后悔了,但是已經來不及了。”
楚平王氣得直喘粗氣,沖奮揚大吼:“那你還敢來郢都?”
奮揚答道:“臣未完成君命,國君召臣如果還不來,就是再次違背王命,將會無處可逃。”
楚平王感念奮揚忠心可嘉,就沒有為難他,還讓他回到城父擔任司馬一職。
費無極倒不擔心奮揚,他最擔心的是伍氏家族。伍奢雖然已經下獄,但他的兩個兒子皆任職楚國大夫,長子伍尚任棠邑大夫;幼子伍員,字子胥,封采邑于申,他們二人都是楚國響當當的人物,賢德而才能出眾,此二人若不除,將會后患無窮。費無極于是又向楚平王說道:“伍氏二子極有才干,如果他們跑到吳國去,對楚國是大麻煩。國君何不召二人來郢都?國君可以告訴他們,如果他們來郢都,國君就會釋放他們的父親伍奢;如果他們不來,則一定會要了伍奢的命。伍奢這兩個兒子仁厚,一定會來都城的,到時候就可以斬草除根,滅了伍氏。如果二人不來,則會留下隱患。”
楚平王派人召伍尚、伍子胥兄弟赴郢都,對他們說:“你們如果能來都城,寡人將釋放你們的父親,你二人可在朝中任職。”伍子胥趕到棠邑與兄長伍尚會合商量對策,伍尚對弟弟伍子胥說:“你去投奔吳國,為兄回郢都。我的才智不如你,但為兄可以去郢都,與父親一同赴死;你一定要為父兄報仇!聽到赦免父親的詔命,不能不奔走回去;親人被誅殺,不能不報仇。父親不可棄,名譽不可廢,你一定要聽為兄的。”伍奢無奈,只好含淚逃向了吳國;伍尚回到郢都后,立即被和伍奢關押在了一起;伍奢聽到小兒子伍子胥投奔了吳國,欣慰地笑笑說:“楚王君臣該睡不著覺了!”楚平王下令殺害了伍氏父子,伍氏家族只有伍子胥一人逃出了楚國。
在去吳國的路上,伍子胥覺得自己只身一人到吳國,要想實現復仇的計劃實在太難了,他決定去宋國找到父親輔佐的太子建,要和太子建一起奔赴吳國,請求吳國出兵伐楚。伍子胥到宋國后,經過打聽,尋到了太子建的府邸,拜見了太子,并從太子建的口中得知了父兄伍奢、伍尚被害的消息。他向太子建建議去請求吳國出兵幫助他回國登上國君之位,太子建猶豫了,他在宋國享受著國賓的禮遇,而且他還寄希望于父君能夠幡然醒悟,誅殺奸佞費無極,然后召自己返回楚國重登太子之位呢。太子建知道伍子胥是個人才,非常誠懇地請他留在自己身邊輔佐。伍子胥無奈,只好陪同太子建繼續留在宋國等待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