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迎娶齊國公主文姜
- 春秋魯國十二君
- 桃木寶劍
- 1492字
- 2023-07-20 17:59:53
魯桓公即位后,一直未娶親,他也知道宗廟社稷之重,可又不知道求娶哪國公主為好。桓公二年宋國內亂之時,公子翚知道了桓公的心事,跑到桓公面前說:“國君英俊瀟灑,治國之能,世所罕見,為魯國之英主,現已到當娶之年,如能迎娶大國公主為國君夫人,不僅能助宗廟社稷,還能得姻親盟好,國君您覺得呢?”
“太宰說得是,”桓公擺弄著放在書房里的弓箭,問公子翚:“不知迎娶哪國公主為好?”
公子翚早已思慮周全,回答道:“聽說齊國有個公主叫文姜,美艷無比,是齊侯的掌上明珠。上次北戎伐齊,鄭世子忽帶兵救援,齊侯見鄭世子英姿雄武,勇猛無雙,就想將此愛女文姜嫁與鄭世子,結果鄭世子忽婉言謝絕了。”
“是嗎,文姜公主如此麗人,鄭世子怎么沒娶回去呢?”桓公一聽文姜貌美,頓時來了精神,把弓箭扔在一旁,饒有興趣地對公子翚說:“太宰詳細道來。”
“國君聽臣細講:這鄭世子忽本已在五年前迎娶了陳侯之女媯氏為世子夫人,齊國公主怎能屈居妾室?鄭世子忽不好意思直接回絕,委婉地說,鄭國小、齊國大,姻緣不匹配。況且鄭世子奉命救援齊國,卻娶齊國公主回去,不明就理的人會以為鄭國挾功求娶。”
桓公大喜。桓公二年三月,在宋國稷城與齊僖公、鄭莊公、陳桓公會面,商討平定宋國內亂的時候,私下約見齊僖公,奉上厚禮,向齊僖公提親,表示希望迎娶文姜公主為魯國國君夫人,以增進加深魯齊之間的盟好關系,齊僖公大喜,上次向鄭世子提親遭婉拒,很沒面子,自己的兒子諸兒、女兒文姜一天天長大了,還整日在宮中嬉鬧,不成體統,要趕快為兒子娶親、為女兒訂好姻親,此時魯侯正值壯年,一國之主,主動向自己提親,愿意迎娶愛女文姜,再好不過了。魯國與齊國是近鄰,往來也方便,齊僖公當即應允,承諾次年辦喜事。
魯桓公三年春天,魯桓公、齊僖公再次在齊國的嬴城會晤,魯桓公奉上貴重的聘禮和金銀財寶,請齊侯定下這門親事。齊僖公心中歡喜,約定當年九月,將親自送愛女文姜赴魯成婚。
九月份,秋風送爽,公子翚奉桓公之命,赴齊國都城臨淄迎接齊國公主文姜。齊僖公親自送愛女文姜和魯國迎親使團到齊魯邊境魯國一側的讙城,此時魯桓公已在讙城迎候,與岳丈齊侯相見,然后迎娶文姜回到都城曲阜。入冬后,齊僖公再派自己的同母弟弟、齊大夫夷仲年來訪,問候文姜夫人并向魯桓公致意。魯桓公娶得齊國公主文姜為夫人,是人生中最開心的一件事了,齊國強大、文姜貌美,從此魯齊同盟,好不愜意。
然而,魯桓公最得意的婚事,在他不知不覺中,已然種下了禍根。原來,文姜在齊國與同父異母的哥哥諸兒,從小一塊長大,諸兒比文姜大兩歲,是齊國太子,身材魁梧,一表人才,就是后來的齊襄公。諸兒在做太子的時候,干了件錯事,就是與同父異母的妹妹文姜不清不楚,關系曖昧。齊僖公給太子諸兒從宋國迎娶了夫人,魯國、莒國還都送來了陪嫁侍女,又將文姜嫁給了魯國國君。從此二人天各一方,此事坊間已有傳聞。
《詩經·齊風·南山》就是一首諷刺齊襄公與文姜的詩,原文是:
南山崔崔,雄狐綏綏。魯道有蕩,齊子由歸。
既曰歸止,曷又懷止?
葛屨五兩,冠緌雙止。魯道有蕩,齊子庸止。
既曰庸止,曷又從止?
蓺麻如之何?衡從其畝。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
既曰告止,曷又鞠止?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
既曰得止,曷又極止?
翻譯成白話文是:
南山巍峨高峻,雄狐緩步獨行。魯國大道寬闊,文姜由此嫁人。
既然嫁給魯君,為何思念難禁?
葛布麻鞋成對,官帽結帶成雙。魯邦國道寬廣,公主經此嫁郎。
既然貴為國母,何必眷戀故鄉?
種麻該當怎樣?縱橫耕耘百畝。娶妻該當如何?定要先告父母。
既已稟告宗廟,怎能容她恣意放縱?
劈柴該當如何?沒有利斧不行。娶妻應當怎樣?少了媒人哪成?
既然姻緣已結,為何由她回到齊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