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1章 鄭莊公伐宋滅許

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和平的歲月從來難以長久。因螟災(zāi)饑荒需要休養(yǎng)生息的幾年太平日子,在隱公九年的下半年被鄭國打破了。在春秋早期,鄭國的農(nóng)業(yè)發(fā)達,國力強盛,鄭莊公治下的鄭國,兵多將廣,又都足智多謀,確有小霸主之風。災(zāi)荒過后,鄭國迅速地恢復(fù)了國力,雖然前一年春天在齊國的調(diào)解下,鄭國和宋、衛(wèi)達成了瓦屋之盟,但鄭莊公心里一直把宋國當作他稱雄中原的敵手,總想把宋國打得一蹶不振。時間剛過去一年半,鄭莊公就以周朝左卿士的身份,向周天子討王命,說:“宋國爵位高,足見天子對他們的重視。然而,宋公即位后,從未前來朝見周朝天子,應(yīng)予討伐。”周桓王與鄭莊公已緩和了雙方的關(guān)系,聽到鄭莊公欲以王命伐宋不朝見周天子,當即允準。

鄭莊公隨即派人知會齊國、魯國,約定一起奉天子之命討伐宋國。在三國為伐宋作準備的時候,北戎卻橫插一杠子,出兵前來攻打鄭國,一個原因是因為饑荒,北戎知道鄭國倉廩充實,想來搶糧食;二則北戎得知鄭國在準備伐宋,覺得可以出其不意,打鄭國一個措手不及。哪里想到鄭莊公這個小霸王,以鄭國一己之力,設(shè)前、中、后三處伏兵,當年十一月,將北戎入侵之兵全殲,士氣大振。

在鄭國抗擊北戎入侵時,隱公在這年七月,特意與齊僖公在靠近齊國的防城見面,商討伐宋的具體事宜。隱公有些擔心,對齊僖公說:“寡人也未曾朝覲周天子,周王不會也遷怒于寡人和魯國吧?”齊僖公與鄭莊公關(guān)系親密,比較了解鄭伯,寬慰隱公道:“魯侯不必憂慮。魯國是周公旦之后,周與魯交往頻繁,周天子多次派大夫訪魯,何時怪罪國魯侯沒有去朝覲了?此次伐宋,鄭伯向天子請命,獲得允準而奉王命伐宋,是因為鄭伯仍未忘東門之役也?!彪[公點頭,暗自思量:“四年前的入郛之役,寡人未救宋,但兩年前寡人親自為宋伐邾,宋國仍不釋懷,宋公心胸如此狹隘。此次鄭伯奉王命伐宋,宋國竟然都不聯(lián)絡(luò)魯國,那好,從此你宋國使臣也不要來魯國了,寡人奉周天子之命與鄭、齊共同伐宋,看你宋國有何對策!”于是,與齊侯約定,北戎肯定不是鄭國的對手,待鄭國擊退北戎后,三國君再聚,共商討宋大計。

次年,即魯隱公十年正月,隱公與齊僖公、鄭莊公在魯國的中丘城見面,這中丘城,是魯國三年前新建的城池,宮殿、房屋、街巷都規(guī)劃齊整,色彩新鮮,很是給隱公增添了不少顏面。齊侯、鄭伯連聲夸獎魯侯治國有方,說得隱公興致大增,遂又邀請齊侯和鄭伯前去魯國的鄧城游覽商談,三位國君最終確定了出兵伐宋的日期和具體方略。魯國的公子翚向來目無國君,看到隱公與齊、鄭國君會盟伐宋,不待隱公調(diào)兵指令,自行帶領(lǐng)兵馬車乘,先行與齊、鄭兩國軍隊回合,出擊宋國。六月,隱公再次與齊僖公、鄭莊公在宋國老桃會見,商討攻擊宋國事宜。然后,隱公親自率領(lǐng)魯軍,直撲宋國菅城,并在那里擊敗宋軍,攻占了附近的郜城、防城,齊、鄭軍隊隨后趕到,看到隱公已率魯軍擊敗宋軍并占領(lǐng)郜城和防城,鄭莊公便對隱公說:“魯軍獨自擊敗宋軍,郜、防兩座城池理應(yīng)歸魯?!饼R國距離宋國遙遠,軍隊又沒有參加攻城的戰(zhàn)斗,更是不作領(lǐng)土之想,與鄭國一起共同禮讓,由魯國占取這兩座城池。此事已顯示出鄭莊公的霸主之風,奉王命討伐不朝覲周天子的宋國,不貪占宋國城池,而是用來犒勞爵位高于自己的魯侯,況且魯國又是以一己之力打敗宋國軍隊攻占的城池。此役也反映出隱公的軍事才能,即位攝政國君之前參加打仗的歷練不是白給的。至此,隱公攝政有十年了,國君之位已然穩(wěn)固。

這次鄭國奉王命伐宋,宋國的鐵桿盟友衛(wèi)國、蔡國沒有聽從周天子之命,而是站在了宋國這邊。另外還有一個小國郕國也支持宋國。隱公十年七月,鄭國的軍隊返國,到達都城郊外駐扎。宋軍、衛(wèi)軍為了報復(fù),沒有等待蔡國軍隊會合就開始進攻鄭國,而是讓蔡軍在后面去攻打戴國。蔡桓公心中憤恨:“寡人與宋、衛(wèi)盟好而不奉王命,此二國不等寡人到達就開始攻宋,轉(zhuǎn)而讓寡人獨自率蔡軍攻戴,真是欺人太甚!”鄭莊公也看到了宋、衛(wèi)軍隊與蔡軍的不和,在八月反擊,率軍先打蔡軍,蔡桓公和蔡軍本已無斗志,見鄭國軍隊突然殺到,而宋、衛(wèi)聯(lián)軍又沒來救援,四散奔逃。鄭國軍隊直接滅掉了戴國,然后殺個回馬槍,擊敗了宋、衛(wèi)聯(lián)軍,俘獲頗豐。

九月,氣憤的鄭莊公又一次率軍再次攻入宋國,同時,另派一支軍隊與齊國組成聯(lián)軍攻入不聽王命的郕國,討伐它違抗王命而站在宋國一邊。鄭莊公多次打擊宋國,還沒有消氣,又在隱公十一年十月,以周天子左卿士身份率兵與周朝右卿士虢公的軍隊一起,再次出兵攻宋,周朝左右卿士組成聯(lián)軍討伐宋國,夠宋國喝一壺的,最后把宋國打得落花流水,徹底報復(fù)了宋國、衛(wèi)國在隱公十年七月份攻打鄭國。

鄭國與宋國結(jié)的梁子,表面上看,是宋國及盟軍衛(wèi)、魯、陳、蔡聯(lián)軍在隱公三年攻打到鄭國都城東門,并割了五天新鄭東門外的麥子,后來因為螟害和饑荒,在齊國的調(diào)解下,有了瓦屋之盟而和好,但鄭莊公還是在隱公九年請王命而伐宋,是鄭莊公那么在意東門之役被割了五天麥子嗎?那次步兵也是佯敗,損失了些麥子,僅此而已。鄭莊公能謙讓兩座城池,還在乎都城東門外那一點麥子嗎?其實,鄭莊公追求的,是鄭國的強大與霸權(quán)。在周朝,宋國是公爵國,鄭國是伯爵國,宋國在鄭國稱雄天下的路途上,是一塊分量很重的絆腳石,是阻礙;鄭國已然是周朝的左卿士,不把宋國徹底打趴下,又如何稱霸中原呢?

鄭國一而再,再而三地攻擊宋國,削弱了宋國的國力。隱公十一年夏天,鄭莊公與隱公又在鄭國的時來城會面,商量攻打鄭國南部鄰國許國,理由是許國違背法度。七月,鄭、齊、魯三國聯(lián)軍就攻入了許國,在位二十年的許莊公逃奔了衛(wèi)國。

鄭國聯(lián)合魯、齊攻占許國,表面上的理由是許國違背法度,但這只是一個借口,實際上許國的位置在鄭國南部,鄭國此次實質(zhì)上是滅了許國,去除了鄭國臥榻之側(cè)的一個不穩(wěn)定因素。攻占許國,對于鄭國來說,順帶的一個好處就是,魯國的飛地許田就在許國境內(nèi),鄭國希望以祊城與魯國交換許田,現(xiàn)在祊城已經(jīng)移交給魯國,但魯國遲遲沒有將許田移交給鄭國,這下鄭國實已占領(lǐng)許國,且在鄭、齊、魯三國之中,距離許國最近,討伐許國出力也最多,在這種情況下,齊僖公明確表示,齊國路途遙遠,不要許國土地,建議將許地讓與魯國,但隱公拒絕了,因為魯國與許國也不接壤,中間隔著宋國和鄭國,不方便,且鄭國與許國為鄰,伐許出力最多;另外,隱公的本意,原本是要保留許國,既然許國不服法度,討伐一下就行了,何必要滅國呢?這下許田真就成了鄭國嘴邊的肥肉了,哪天想吃下去,那還不是眨眨眼、動動嘴的事呀?

鄭莊公命鄭國大夫公孫獲駐扎在許國都城的西郊,又安排大夫百里照顧著許莊公的弟弟許叔住在許國都城的東郊,雖然已滅許國,但形式上還有所保留,莊公囑咐公孫獲說:“一切器用財物不要放在許國都城之內(nèi),寡人死后,你就趕緊離開這里。許國是太岳的后裔,上天厭棄了周,王室衰微,寡人哪里還能和許國相爭呢?”

隱公聽到了鄭莊公的這一番言辭,點頭稱贊道:“鄭伯真可謂知禮。禮,是用來治理國家、安定社稷、使百姓有序、后代有利的工具。許國違背法度而討伐它,服罪了就寬恕它,依德行處置、量力而行,看準時機行動、不累及后人。”

周桓王看到鄭國這般勇猛,就與鄭國置換了部分土地。周桓王從鄭國取回了鄔、劉、蒍、邘幾塊土地,把蘇忿生的土地分給了鄭國。蘇忿生是周武王時的司寇,他是夏、商時期蘇國的后代,商紂王時的妲己就是蘇國人,周初封蘇忿生于蘇國,都城溫邑。春秋時期蘇國的土地已歸王室,但國君蘇子還居住在溫邑。周桓王時賜予鄭國的溫、原等一都十一邑,原屬于蘇子,雖然名義上屬于周天子,但周王并不能實際控制占有。周桓王的這點心思,鄭莊公能看不出來?您周天子拿走了寡人鄭國的土地,然后您用并不能實際控制的蘇國土地來給寡人,這不是明擺著要奪鄭國土地,讓鄭國與蘇國征戰(zhàn)不已嗎?

隱公不無憂慮地聽著臣子報告周天子與鄭國置換田地之事,嘆了口氣,說:“己弗能有,勿以與人;就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周王室與鄭國緩和了幾年的關(guān)系,要結(jié)束了?!币馑际钦f,自己都不能占有的,不要送給別人,就像自己不愿意做的,不要強迫別人去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思县| 天长市| 阿克陶县| 繁峙县| 宁城县| 青河县| 富锦市| 清远市| 敦化市| 景东| 射洪县| 罗江县| 宜良县| 偃师市| 林口县| 怀化市| 华坪县| 滦南县| 扶风县| 佛坪县| 烟台市| 大丰市| 大宁县| 娄烦县| 福海县| 正阳县| 吴江市| 旅游| 五寨县| 道孚县| 南投县| 仁化县| 象州县| 三河市| 湘潭县| 汉阴县| 辽宁省| 叶城县| 城市| 开化县| 沂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