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自序:沐雪洛城詩如傾

  • 沐雪
  • 吳又洛
  • 4367字
  • 2023-07-13 14:44:33

很早之前,就想出一本書了,可我是一個比較懶的人,總用未受觸動、沒有靈感作為拖延的理由。朋友都知道我是一直在堅持寫作的,每次遇到他們問我,你出的書能不能給我兩本的時候,我的內心就會十分地慚愧。雖然從中學時代便開始寫作投稿,雖然工作之后也始終筆耕未停。可是時至今日,依然沒有單獨印發自己的作品集,面對這略顯期待的問題,常常尬然一笑而過。很多人勸我將過去的作品集結成集,我也有過這樣的想法,但是不同階段的作品不僅風格不同,而且思想迥異,將這些文章放一塊,不僅不能集腋成裘,反而顯得有些雜亂。最主要的,可能是我并沒有強烈的出書的欲望。

直到遇到烏魯木齊的雪,我才真正萌生了創作和出書的想法。北疆的冬是漫長的,從十月中旬第一場雪到來年四月第一場雨,整整半年的時間,這里都是一個銀裝素裹、冰封雪飄的世界。雪對我的震撼是強烈的、持續的,是無時無刻的,是無處不在的。再加上室外活動的減少,室內暖氣的溫存,幾乎一個冬天,不是蟄居在家,便是貓在辦公室,這也給繁忙的工作之余,提供了些許的創作時間。古人講“冬夏狩獵,春秋讀書”,那么,這么漫長的冬天,不正是讀書寫作的絕好時機嗎?這進一步激發了我創作和出書的意愿。

一切美好的事物,總能激發人們內心最本真的歡喜。雪,是大自然的杰作。它的美,跨越了時代的審美差異,得到了世人的一致認可。是歷代文人雅士吟詠不輟的重要主題,是文學創作不可或缺的永恒素材。

對于雪,我是一見鐘情的,而雪,也總能激發內心深處潛藏已久的沖動。2013年冬,還在家鄉財政局工作的時候,忙完公務到陽臺上舒展,忽然外面下起了鵝毛般的大雪。那一刻,整個世界都潔白了、明澈了,我想到了這片土地遙遠的歷史,想到了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仁人志士、往圣先賢。一篇賦瞬間在我腦子里呈現,我想到了韓棱,想到了彭岑,想到了李白,想到了黃庭堅,想到了這里曾經的韓楚爭霸,想到了當年此處的風嘯馬嘶,于是“楚城巍巍,橫亙西北;淮水滔滔,直奔東南。山連伏牛,危峰矗立;原接黃淮,一馬平川。”快意落筆,一篇《舞鋼賦》一氣呵成。也因為這篇文章,開始了與作協的緣分。

雪是自然造物的饋贈。和雨水一樣,雪只是大自然降水形式中的一種,可是與雨水的無色無形相比,造化給了它最美的外形,最潔白的顏色,最輕盈的體態。在萬物蕭索,一無可觀的季節,給了它最靈動的生氣和最美的詩意。雪是造物饋贈給冬天的禮物,造物用西風催落了綠葉,用寒冷藏匿了生靈,那么就用雪來彌補對于冬天的虧欠吧。幸而有雪,冬天不再只是孤寂寒冷,不再只是蕭瑟悲涼,在疏凈之中,增添了天地的清氣、萬物的色澤。

雪是人生價值的追求。有著幾千年農耕文明的中國,人與自然達到了高度而完美的融合。在與大自然朝夕相伴、休戚與共的接觸中,人們不斷發現宇宙自然的壯麗、偉大,也不斷發掘提煉自然萬物的品格秉性,于是梅蘭竹菊、星月松鶴這些意象都因其特殊秉性而被賦予特殊含義。雪自然不會被忘記,《莊子》曰:“疏汋而心,澡雪而精神。”古人認為雪色潔白,晶瑩剔透,象征著純潔,乃世間至純之物,以雪洗身可以清凈神志,并以此比喻清除意念中的雜質,使神志思想保持純正。雪,不僅僅是一種精神的寓寄,是道德的完善,更是人生價值的追求,是千百年來士大夫孜孜以求的崇高境界。

雪是人間大道的管窺。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在自然萬物的一草一木中,無不隱匿著發人深省、窺探大道的智慧。《莊子·知北游》中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東郭子問于莊子曰:“所謂道,惡乎在?”莊子曰:“無所不在。”東郭子曰:“期而后可。”莊子曰:“在螻蟻。”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當東郭子向莊子請教“道”在什么地方的時候,莊子說“道”無所不在,在螻蟻、在稗草、在瓦塊、在大小便里,東郭子聽了后再也不說話了。道確實無處不在,一葉尚可知秋,道可以存在螻蟻瓦甓,那么在雪中窺探到的是什么樣的大道呢?是農夫預測到的來年豐收?是政治家獨釣寒江冷眼旁觀的清醒?是名士獨來獨往的精神世界?是詩人體味到的貧苦百姓的艱難?還是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后終落得“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凈”?

有時候我也常常會思考,作為一本作品集,僅僅以“雪”為題,是否會顯得單薄?雖然這是一本小書,雖然說從大處著眼,小處落筆,可是僅僅以雪為主題,這么一個狹窄的題材,會不會內容貧瘠?會不會牽強附會?會不會幽深冷僻?會不會“為賦新詞強說愁”?會不會滿篇用典,可讀性差?會不會出現“掉書袋”的毛病?寫出怎樣的文章,才不會違背了本意?帶著這些問題,我思考了很久,最終還是決定了要寫“雪”。原因有四:

珠玉在前。中國是有詠物的傳統的。魏晉南北朝時期,尤其是南朝時期,出現了大量的詠物詩。皇室成員與朝廷重臣都有很深厚的文化素養,常常在集會之時指物為題,寫詩或者寫典故,很多文臣甚至能寫出數百條的典故來。魏晉去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這之后的歷朝歷代又有多少人文韻事?如今我們掌握的典故,遠遠比魏晉時代豐富,甚至連魏晉時代指物賦詩的故事也已經變成了典故,關于雪,我們有更豐富的知識儲備。魏晉之后,隋唐統一時代南北文臣的切磋,北宋時館閣文人的吟詠,明清編纂大典全書時詩文的唱和,無不就一事一物連篇累牘、窮形盡相。所以單單是“雪”這一主題,便有述說不盡的故事,在這些故事中,能觸動人心、能讓人感發者數不盡數。

蓄積已久。我并不喜歡時常用文字記錄個人見解和想法。可是在讀書學習、在日常生活之中也常常會在頭腦中思考很多事情。蘇軾在《文說》中說:“吾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雖一日千里無難。及其與山石曲折,隨物賦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雖吾亦不能知也。”蘇軾的文思如泉水、如江河,這是在其“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努力之上的。我自知才疏學淺,遙不可及,不能憑空落筆,思緒如泉,但好在數十年來不曾一日釋卷,不舍跬步、駑馬十駕、笨鳥先飛之中也終略有小得。雖涓涓細流,難成江河之勢,但積水為潭,也可備寫作一書的資用。

觸情而發。沒有感情的文章沒有靈魂,沒有感動自己的作品也一定不能感動讀者。又有誰不曾為這一片潔白而心動呢?在過往的歲月里,在讀書、工作和生活的不經意間,雪不止一次的觸動過我。而今,這份感發,從記憶的深處絲絲抽取,這些觸動,從現實的蕪雜層層剝離。童年的雪、書中的雪、名人的雪,江南的雪、塞北的雪,陽光月色下的雪、燈光燭影里的雪;雪中的山、雪中的人、雪中的村莊河流麥田、雪中的枯藤老樹昏鴉。雪中的翹首期盼、雪中的寒窗苦讀、雪中的坦懷釋然、雪中的朗朗乾坤。當記憶剪輯成片段,當思緒傾注于胸懷,便需傾諸筆端,一吐為快。

包羅萬象。宋代禪宗大師青原行思,提出了人生的三重境界:參禪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禪有悟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禪中徹悟,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那么看雪呢?雪是雪,可是雪又不僅僅是雪。雪里有哲思,雪里有智慧,雪里有詩美,雪里有政治,雪里有故事,雪本純凈,可是一入紅塵便有了千般姿態、萬種顏色。入詩便為詩,入史便為史,入高臺便為玉屑,入市井便為泥滓,入吳鉤便為殺戮,入情網便為相思。

王安石在《上人書》中說:“誠使巧且華,不必適用;誠使適用,亦不必巧且華。”我固知此書為娛情之作,只在賞目娛心,并不追求啟迪智慧,所以便努力在“巧”和“華”上多下點功夫,在形式美上多做點努力。既是寫雪,那么在結構上就要借鑒雪的特點,形式上體現點雪的特色。

純凈。雪之美,純凈無瑕。書中的文章全部是這個冬天的集中創作,所以更容易內容相近、文風相似,設色均勻一致、思緒一脈貫通。這幾年雖然疏于練筆,但也擠出空閑時間寫了一些作品,甚至在工作之余,還對自己作了每天寫一篇的要求。可是文章堆積在一起,難免駁雜,而且過往諸作多有倉促之筆、不合心意之句,所以皆不編入此書。此書文章,全為新作。

冰心。雪之神,玉壺冰心。雪為天地之赤子,以天地之真氣幻化為天地之真美。寫作此書前,我一直告誡自己,不要虛文浮筆,不要陳詞濫調,而是秉持一顆真心去選題,一顆冰心去創作。文學以“真善美”為基本追求,而這其中,真字排在了第一位,由此可見保持真心的可貴與不易。

六出。雪之形,花開六瓣。本書分為六個章節。中國詩歌的一大特色,在于形式的優美。甚至可以說,一首律詩、絕句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一件帶有音律、平仄、對仗、比興的藝術品。如果說巍峨的宮殿是磚瓦的杰作,那么每一首中國詩詞就是精雕細琢的文字杰作。漢語是注重結構之美的,早在南朝時,就有了“文筆之分”,打破了之前文章“詩樂舞結合,文史哲不分”的局面,將具有藝術性的美文和實用文學區分開來,梁元帝蕭統在《金樓子·立言篇》中說道:“至如文者,惟須綺縠紛披,宮徵靡曼,唇吻遒會,情靈搖蕩。”強調藝術性的文學要有色彩、帶音律、齊對仗、有感情。南梁時沈約提出了“四聲八病”;初唐,上官儀又提出“六對”“八對”;到了杜甫,律詩達到了爐火純青,此后歷代,多以杜詩為準則。為不失古意,本書在結構上也做了規劃,雪開六瓣,那么本書就分為六個章節,分別是“晚來天欲雪”“來報雪花墜”“閑嘗雪水茶”“獨釣寒江雪”“大雪滿弓刀”“終南望余雪”,每一個章節的題目均選自一句詩歌。六個章節之間不是平行的關系,而是逐漸的遞進,敷衍了從“盼雪”到“賞雪”再到“悟雪”的全過程。

寫這本書的初衷,只是興趣愛好,既不為托物言志,也不為傳道說教。就像音樂家唱了一首曲子,舞蹈家跳了一段舞蹈,寫作就是用筆在紙上彈琴歌唱。就像工作之余去打打排球,吃頓美食,看場電影一樣,看書寫作也是放松消遣的一種方式。這是一本純粹的文學作品,當然,這其中會有由此引發的哲學思考及歷史感慨。

文學作品。雪是冬日的精靈,是最適合用文學作品來書寫的。這樣寫出來的雪才是心目中的雪,是有感而發的雪,是不為創作而創作的雪。這樣的文字,更真切、更自由,也更靈動。這樣的雪,才與感情相牽,與心靈相犀,與夢境相連。所以本書旨在文學創作。

哲學思考。有多少人在雪里看到宇宙人生,悟出了生命真諦。雪的空靈會讓人心靈舒暢,雪的潔白會讓人內心清寧,雪后的世界會讓人獨立茫茫、內心冷靜。更有機會去換一個角度看待世界,更有環境讓人思考宇宙人生。本書旨在寫雪,但更主要的是寫透過物象之后的雪,澄懷味象之后的雪,是看過世間煙花、經過人情冷暖的雪。所以本書兼帶哲學思考。

歷史感慨。雪中有哲思,自然也有歷史。千百年來,雪一如既往,不曾改變,而看雪的人卻時移代遷,物是人非,迥然不同。對此茫茫是否百感蒼蒼?人生代代無窮已,江雪年年只相似。雪承載了多少歷史故事,見證了多少動人時刻,也引發了多少偉人感慨思考。與歷史相比,我自知青澀淺薄,可咀嚼歷代先哲的思考,徜徉在厚重的史冊里,也漸漸感受到筆下的深沉,所以本書會有歷史興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栖霞市| 博野县| 龙州县| 涟源市| 凌海市| 博客| 湄潭县| 高淳县| 驻马店市| 汝州市| 昌邑市| 惠东县| 景泰县| 崇阳县| 萨嘎县| 阳谷县| 汤阴县| 尼勒克县| 江永县| 栾川县| 乌鲁木齐县| 淮安市| 甘洛县| 绥德县| 贵阳市| 额尔古纳市| 许昌市| 梅河口市| 呼玛县| 高青县| 安西县| 中卫市| 灯塔市| 南部县| 静宁县| 嘉禾县| 新津县| 绍兴市| 林州市| 牡丹江市| 精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