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關于姓名、正字法與發音的說明

在本書中,“瑪雅”一詞是用作指代古代和現代瑪雅人的名詞,同時在“瑪雅書籍”“瑪雅瓷器”或“瑪雅文字”中也被作為形容詞使用。然而,當指涉語言時,習慣上使用“瑪雅的”一詞,如“瑪雅的語言”。

西班牙統治時期一些瑪雅城邦的名字被記錄下來,所以用原始瑪雅語命名的“奇琴伊察”和“瑪雅潘”至今仍在使用。西班牙人在征服高地地區的過程中受到了來自墨西哥中部軍隊的幫助,于是許多瑪雅地名被翻譯成了納瓦特爾語——這些墨西卡或稱阿茲特克同盟軍的語言。因此,基切瑪雅人的首都庫馬爾卡赫通常被稱作“烏塔特蘭”,即其納瓦特爾語名字。許多早期瑪雅城邦在西班牙統治時期已經廢棄,它們的名字也沒有被歐洲人記錄下來。當這些城市的廢墟后來被重新發現時,通常會被賦予新的西班牙語或瑪雅語名字,例如埃爾米拉多爾(意為“瞭望臺”)、皮埃德拉斯·內格拉斯[(Piedras Negras)意為“黑色石頭”]、圖盧姆(意為“城墻”)、瓦夏克吞(意為“八塊石頭”)和蒂卡爾(可能來源于瑪雅語ti ak’al,意為“在水坑處”)。但是在今天,瑪雅文字的破譯使得一批古代瑪雅城市的名字得以重見天日。所以我們現在可以知道,18世紀發掘的帕倫克遺址(意為“柵欄”)被其原住民叫作拉卡姆哈(意為“大水”)。

各種瑪雅語言的正字法(參見第三章)是由殖民地時期的西班牙神職人員和學者首先制定的。這種傳統的正字法直到不久前一直被廣泛使用。現在,瑪雅人已經率先采用了一種新的正字法,可以更為準確地表達瑪雅語的讀音。本書將用這種新正字法表述瑪雅語言,例如用新“基切”(K'iche)代替舊“基切”(Quiché)。在已經固定使用的地名和已經發表的文獻中,傳統正字法則得到保留,如“瓦夏克吞”(Uaxactun)和“基切語”(El Quiché)。

瑪雅語的元音發音與西班牙語一致,在英語中大致等同于:

a為father(父親)一詞中a的發音

e為let(讓)一詞中e的發音

i為machine(機器)一詞中i的發音

o為forty(四十)一詞中o的發音

u為rule(規則)一詞中u的發音(如在另一個元音前,則u為英語中w的發音,比如wo中w的發音)

從已破譯的瑪雅文字中,也可以看出瑪雅語存在長元音和短元音的差別。長元音用雙寫字母來表示,如伊察姆納(Itzamnaaj)。

輔音發音也與西班牙語一致,不過需要特別注意:

ch為church(教堂)一詞中ch的發音(如chak)

k為keen(熱衷)一詞中k的發音(如kan)

h(輕音)為his(他的)一詞中h的發音(如baah)

j(重音h)為Bach(巴赫)一詞中h的發音(如ajaw)

t為nights(夜晚)一詞中t的發音(如ts'ak)

x為she(她)一詞中sh的發音(如Yaxchilan)

瑪雅語還區分了閉塞輔音與普通輔音,閉塞輔音在西班牙語或英語中沒有對等的發音。閉塞輔音用單引號表示,如“基尼池”(k'inich),用來區分類似“池阿克”(ch?ak,意為“砍”)和“查克”(chak,意為“偉大”或“紅色”)的詞語。

在西班牙語和納瓦特爾語中,單詞的重音常在倒數第二個音節,與此相反,瑪雅語中往往在單詞的最后一個音節施加重音。與大多數地方的瑪雅語不同,尤卡坦瑪雅語在音調上也具有差異,但大多數殖民地詞典編纂者未能標出這些差異,因此本書將此省略。按照一般慣例,本書未注明瑪雅語和其他土著語言詞語的重音。重音將根據需要在以西班牙語命名的地名和西班牙化的土著語言中標注,例如危地馬拉的佩滕地區寫作“Petén”。否則,不加重音的“佩滕”(Pe-ten,意為“島嶼”)是指危地馬拉中部低地這一地理區域。

本書采用公制單位作為測量單位,這也是科學界和具有瑪雅文明遺址管轄權的國家和地區的規定。如欲使用英制單位,則換算規則為:1米(m)等于39.37英寸或3.28英尺;1千米(km)等于0.62英里;1平方千米(km2)等于0.38平方英里。

主站蜘蛛池模板: 聊城市| 河津市| 交口县| 六枝特区| 江城| 甘洛县| 舟曲县| 沐川县| 聊城市| 连州市| 正镶白旗| 巨鹿县| 安阳县| 新和县| 天津市| 沭阳县| 龙门县| 桂平市| 墨脱县| 青州市| 贵定县| 正安县| 略阳县| 怀柔区| 龙川县| 阿克陶县| 北辰区| 萝北县| 横山县| 河间市| 宁明县| 寿光市| 镇赉县| 东宁县| 灵寿县| 江津市| 长汀县| 开鲁县| 襄樊市| 中超| 龙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