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譯者:祝宏俊 宋立宏等
上架時間:2023-03-30 22:26:24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 索引 更新時間:2023-03-30 23:01:39
- 參考文獻
- 年代表
- 結語
- 四 結論
- 三 宗教建筑
- 二 世俗的建筑
- 一 簡介
- 第三十一章 建筑和建筑學
- 四 6世紀晚期的教堂、修道院和藝術
- 三 查士丁尼時代
- 二 5世紀的教堂與藝術
- 一 藝術的證據及其理解
- 第三十章 視覺藝術
- 第二十九章 羅馬帝國的教育
- 四 帝國其他地區的哲學發展
- 三 亞歷山大里亞的哲學
- 二 雅典哲學
- 一 導言
- 第二十八章 哲學與哲學學派
- 七 查士丁尼的繼承者們
- 六 查士丁一世與查士丁尼
- 五 阿納斯塔修斯一世
- 四 芝諾與巴茲利斯庫斯
- 三 卡爾西頓會議的后果
- 二 卡爾西頓會議
- 一 第一次與第二次以弗所會議
- 第二十七章 正教的界定與推行
- 第二十六章 圣人
- 第二十五章 隱修制度
- 四 教義
- 三 財政
- 二 大公會議與神職人員
- 一 主教與宗主教
- 第二十四章 教會組織
- 第五部分 宗教與文化
- 四 從羅馬時代到后羅馬時代
- 三 從匈奴人到阿瓦爾人(Avars)
- 二 匈奴人
- 一 引言
- 第二十三章 巴爾干半島和希臘(420—602年)
- 六 麥加、穆罕默德和伊斯蘭教的崛起
- 五 帝國與帝國政治
- 四 阿拉伯半島的經濟生活
- 三 阿拉伯人的宗教傳統
- 二 古代晚期的阿拉伯人
- 一 引言:原始資料的問題
- 第二十二c章 阿拉伯人
- 第二十二b章 5、6世紀的亞美尼亞
- 六 薩珊的崩潰
- 五 稅收與軍事組織
- 四 國王與貴族
- 三 薩珊國王與瑣羅亞斯德祭司
- 二 王權的合法化
- 一 羅馬人與薩珊人
- 第二十二a章 薩珊王朝
- 第二十一c章 埃及
- 第二十一b章 敘利亞、巴勒斯坦與美索不達米亞
- 六 城市時代的終結
- 五 城市與鄉村
- 四 城市
- 三 歷史框架
- 二 政治地理
- 一 原始材料
- 第二十一a章 小亞細亞與塞浦路斯
- 二 拜占庭征服與拜占庭統治
- 一 汪達爾征服與汪達爾統治(429—534年)
- 第二十章 汪達爾與拜占庭治下的阿非利加
- 九 結論
- 八 晚期古代的意大利認同
- 七 定居與社會
- 六 教會與教宗
- 五 轉變的意大利:統治精英
- 四 鍛造倫巴第王國(568—605年)
- 三 東哥特王國的終結(526—568年)
- 二 奧多亞克與狄奧多里(476—526年)
- 一 意大利的利益集團與西部帝國的終結(425—476年)
- 第十九章 意大利(425—605年)
- 第十八章 西北諸省
- 第四部分 外省與非羅馬世界
- 四 士兵和公民
- 三 地方與中央
- 二 維持秩序
- 一 軍事力量和權威
- 第十七章 羅馬帝國晚期的軍隊與社會
- 二 貴族與領主:地方社區
- 一 王國社區
- 第十六章 西部的國家、領地和社區(約400—600年)
- 第十五章 西方的家庭和朋友關系
- 四 西方和東方
- 三 對家庭的否定
- 二 法律和社會
- 一 關于家族的基督教和法律
- 第十四章 晚期羅馬世界的家庭
- 十三 經濟衰退:若干結論
- 十二 人口變化與經濟變化
- 十一 氣候、環境與經濟
- 十 戰爭、分裂和經濟衰退
- 九 經濟衰退原因的概述
- 八 國家和貴族操控下的物資流轉,稅收對經濟的影響
- 七 晚期古代經濟中物資與財富的流轉:跨海貿易的作用
- 六 “繁榮”和“高級”
- 五 區域性和地方性的變化
- 四 帝國疆界外的情況
- 三 變化的速度
- 二 梗概
- 一 困難和證據
- 第十三章 專業生產和交換
- 五 土地所有關系形式;農奴的地位
- 四 農村防御工事
- 三 農村定居點(村莊、農舍建筑物和莊園)
- 二 人口;定居點的擴散;人口減少
- 一 問題和證據
- 第十二章 土地、勞工和村落/定居點
- 第三部分 東方與西方:經濟和社會
- 五 東羅馬帝國軍隊的幸存
- 四 東羅馬帝國的軍隊:人力和財力
- 三 西部的崩潰
- 二 海軍
- 一 軍隊:兵種、服役條件、數量
- 第十一章 軍隊(約420—602年)
- 七 勃艮第法與哥特法
- 六 蠻族法與羅馬法
- 五 從歐洲西北部到地中海地區
- 四 法蘭克成文法的演變
- 三 法律書籍與法典
- 二 法令與判決
- 一 法律與族群認同
- 第十章 5—7世紀西部王國的法律
- 七 延續、庸俗化和古典主義
- 六 法律文獻
- 五 法律學校
- 四 法典編撰
- 三 法律淵源和法的產生
- 二 司法
- 一 導論:晚期羅馬帝國的法律
- 第九章 羅馬法
- 四 結語
- 三 西部的行政和政治
- 二 東部的城市
- 一 東方和西方:共同的趨勢
- 第八章 5—7世紀中葉(425—640年)城市的行政和政治
- 五 從羅馬到拜占庭
- 四 行政變遷
- 三 行政運作
- 二 政府結構
- 一 史料
- 第七章 政府和行政機構
- 五 宮廷和文化
- 四 宮廷和儀式
- 三 宮廷:人的因素
- 二 皇帝
- 一 權力的實體語境
- 第六章 皇帝和宮廷
- 第二部分 政府與機構
- 九 不列顛諸島:盎格魯-撒克遜、愛爾蘭和皮克特王國(410—517年)
- 八 意大利:倫巴第人(568—590年)
- 七 東哥特意大利(493—535年)
- 六 汪達爾非洲(429—533年)
- 五 西哥特西班牙(456—601年)
- 四 西班牙:蘇維匯諸王國(425—584年)
- 三 法蘭克高盧(481—596年)
- 二 勃艮第王國(412—534年)
- 一 高盧:西哥特王國(418—507年)
- 第五章 西部諸王國
- 四 結論
- 三 莫里斯
- 二 提比略
- 一 查士丁二世(Justin Ⅱ)
- 第四章 查士丁尼的繼承者
- 五 最后十年(約554—565年)
- 四 宗教政策:“三章”和第五次基督教會議
- 三 圣索菲婭大教堂、“再征服”及執政中期(約532—554年)
- 二 查士丁尼的執政早期(527—532年)
- 一 查士丁一世(518—527年)
- 第三章 查士丁一世和查士丁尼
- 三 阿納斯塔西烏斯
- 二 狄奧多西的繼承者
- 一 狄奧多西二世
- 第二章 東部帝國:從狄奧多西到阿納斯塔西烏斯
- 三 結論
- 二 西部帝國的衰亡
- 一 埃提烏斯的時代(425—454年)
- 第一章 西部帝國,425—476年
- 第一部分 年代概述
- 序言
- 插圖目錄
- 地圖目錄
- 譯者序
- 《劍橋古代史》譯序
- 總譯序
- 總編委會
- 英文版權
- 版權信息
- 封面
- 封面
- 版權信息
- 英文版權
- 總編委會
- 總譯序
- 《劍橋古代史》譯序
- 譯者序
- 地圖目錄
- 插圖目錄
- 序言
- 第一部分 年代概述
- 第一章 西部帝國,425—476年
- 一 埃提烏斯的時代(425—454年)
- 二 西部帝國的衰亡
- 三 結論
- 第二章 東部帝國:從狄奧多西到阿納斯塔西烏斯
- 一 狄奧多西二世
- 二 狄奧多西的繼承者
- 三 阿納斯塔西烏斯
- 第三章 查士丁一世和查士丁尼
- 一 查士丁一世(518—527年)
- 二 查士丁尼的執政早期(527—532年)
- 三 圣索菲婭大教堂、“再征服”及執政中期(約532—554年)
- 四 宗教政策:“三章”和第五次基督教會議
- 五 最后十年(約554—565年)
- 第四章 查士丁尼的繼承者
- 一 查士丁二世(Justin Ⅱ)
- 二 提比略
- 三 莫里斯
- 四 結論
- 第五章 西部諸王國
- 一 高盧:西哥特王國(418—507年)
- 二 勃艮第王國(412—534年)
- 三 法蘭克高盧(481—596年)
- 四 西班牙:蘇維匯諸王國(425—584年)
- 五 西哥特西班牙(456—601年)
- 六 汪達爾非洲(429—533年)
- 七 東哥特意大利(493—535年)
- 八 意大利:倫巴第人(568—590年)
- 九 不列顛諸島:盎格魯-撒克遜、愛爾蘭和皮克特王國(410—517年)
- 第二部分 政府與機構
- 第六章 皇帝和宮廷
- 一 權力的實體語境
- 二 皇帝
- 三 宮廷:人的因素
- 四 宮廷和儀式
- 五 宮廷和文化
- 第七章 政府和行政機構
- 一 史料
- 二 政府結構
- 三 行政運作
- 四 行政變遷
- 五 從羅馬到拜占庭
- 第八章 5—7世紀中葉(425—640年)城市的行政和政治
- 一 東方和西方:共同的趨勢
- 二 東部的城市
- 三 西部的行政和政治
- 四 結語
- 第九章 羅馬法
- 一 導論:晚期羅馬帝國的法律
- 二 司法
- 三 法律淵源和法的產生
- 四 法典編撰
- 五 法律學校
- 六 法律文獻
- 七 延續、庸俗化和古典主義
- 第十章 5—7世紀西部王國的法律
- 一 法律與族群認同
- 二 法令與判決
- 三 法律書籍與法典
- 四 法蘭克成文法的演變
- 五 從歐洲西北部到地中海地區
- 六 蠻族法與羅馬法
- 七 勃艮第法與哥特法
- 第十一章 軍隊(約420—602年)
- 一 軍隊:兵種、服役條件、數量
- 二 海軍
- 三 西部的崩潰
- 四 東羅馬帝國的軍隊:人力和財力
- 五 東羅馬帝國軍隊的幸存
- 第三部分 東方與西方:經濟和社會
- 第十二章 土地、勞工和村落/定居點
- 一 問題和證據
- 二 人口;定居點的擴散;人口減少
- 三 農村定居點(村莊、農舍建筑物和莊園)
- 四 農村防御工事
- 五 土地所有關系形式;農奴的地位
- 第十三章 專業生產和交換
- 一 困難和證據
- 二 梗概
- 三 變化的速度
- 四 帝國疆界外的情況
- 五 區域性和地方性的變化
- 六 “繁榮”和“高級”
- 七 晚期古代經濟中物資與財富的流轉:跨海貿易的作用
- 八 國家和貴族操控下的物資流轉,稅收對經濟的影響
- 九 經濟衰退原因的概述
- 十 戰爭、分裂和經濟衰退
- 十一 氣候、環境與經濟
- 十二 人口變化與經濟變化
- 十三 經濟衰退:若干結論
- 第十四章 晚期羅馬世界的家庭
- 一 關于家族的基督教和法律
- 二 法律和社會
- 三 對家庭的否定
- 四 西方和東方
- 第十五章 西方的家庭和朋友關系
- 第十六章 西部的國家、領地和社區(約400—600年)
- 一 王國社區
- 二 貴族與領主:地方社區
- 第十七章 羅馬帝國晚期的軍隊與社會
- 一 軍事力量和權威
- 二 維持秩序
- 三 地方與中央
- 四 士兵和公民
- 第四部分 外省與非羅馬世界
- 第十八章 西北諸省
- 第十九章 意大利(425—605年)
- 一 意大利的利益集團與西部帝國的終結(425—476年)
- 二 奧多亞克與狄奧多里(476—526年)
- 三 東哥特王國的終結(526—568年)
- 四 鍛造倫巴第王國(568—605年)
- 五 轉變的意大利:統治精英
- 六 教會與教宗
- 七 定居與社會
- 八 晚期古代的意大利認同
- 九 結論
- 第二十章 汪達爾與拜占庭治下的阿非利加
- 一 汪達爾征服與汪達爾統治(429—534年)
- 二 拜占庭征服與拜占庭統治
- 第二十一a章 小亞細亞與塞浦路斯
- 一 原始材料
- 二 政治地理
- 三 歷史框架
- 四 城市
- 五 城市與鄉村
- 六 城市時代的終結
- 第二十一b章 敘利亞、巴勒斯坦與美索不達米亞
- 第二十一c章 埃及
- 第二十二a章 薩珊王朝
- 一 羅馬人與薩珊人
- 二 王權的合法化
- 三 薩珊國王與瑣羅亞斯德祭司
- 四 國王與貴族
- 五 稅收與軍事組織
- 六 薩珊的崩潰
- 第二十二b章 5、6世紀的亞美尼亞
- 第二十二c章 阿拉伯人
- 一 引言:原始資料的問題
- 二 古代晚期的阿拉伯人
- 三 阿拉伯人的宗教傳統
- 四 阿拉伯半島的經濟生活
- 五 帝國與帝國政治
- 六 麥加、穆罕默德和伊斯蘭教的崛起
- 第二十三章 巴爾干半島和希臘(420—602年)
- 一 引言
- 二 匈奴人
- 三 從匈奴人到阿瓦爾人(Avars)
- 四 從羅馬時代到后羅馬時代
- 第五部分 宗教與文化
- 第二十四章 教會組織
- 一 主教與宗主教
- 二 大公會議與神職人員
- 三 財政
- 四 教義
- 第二十五章 隱修制度
- 第二十六章 圣人
- 第二十七章 正教的界定與推行
- 一 第一次與第二次以弗所會議
- 二 卡爾西頓會議
- 三 卡爾西頓會議的后果
- 四 芝諾與巴茲利斯庫斯
- 五 阿納斯塔修斯一世
- 六 查士丁一世與查士丁尼
- 七 查士丁尼的繼承者們
- 第二十八章 哲學與哲學學派
- 一 導言
- 二 雅典哲學
- 三 亞歷山大里亞的哲學
- 四 帝國其他地區的哲學發展
- 第二十九章 羅馬帝國的教育
- 第三十章 視覺藝術
- 一 藝術的證據及其理解
- 二 5世紀的教堂與藝術
- 三 查士丁尼時代
- 四 6世紀晚期的教堂、修道院和藝術
- 第三十一章 建筑和建筑學
- 一 簡介
- 二 世俗的建筑
- 三 宗教建筑
- 四 結論
- 結語
- 年代表
- 參考文獻
- 索引 更新時間:2023-03-30 23: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