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楚天空闊歌聲長:吟誦《楚辭》的美麗與哀愁作者名: 程墨本章字數: 703字更新時間: 2023-07-07 16:06:31
過去、現在和將來
昔三后之純粹兮,固眾芳之所在。雜申椒與菌桂兮,豈惟紉夫蕙茝?
彼堯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紂之猖披兮,夫唯捷徑以窘步。
惟夫黨人之偷樂兮,路幽昧以險隘。豈余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
現實中越來越失望的屈原,無可奈何之際,只得回顧過去,在歷史中尋求寄托和安慰。
以古非今是詩人們慣用的手法,而且,這種方式間接地認同了古今過渡的合法性,所以也是一種比較安全的寫作技巧,至少在文字獄誕生之前的很長時間都是如此。過去的那“三后”都是德行多么完美的人啊,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他們周圍布滿了眾多的賢臣。就像芳香的花草園中,雜生其中的也是申椒和菌桂,豈止是把蕙草和白芷連接起來。這里的“三后”恐怕是我們永遠也無法搞清楚的東西了,有人說是指禹、湯、文王,有人說是指黃帝、顓頊、帝嚳,也有人認為是指楚國的先君,不一而足的說法,再次證明了屈原詩歌隱喻的成功。反正詩貴含蓄是大家公認的,一覽無余的不是好詩歌。
對比法也是最有效的證明優劣的方法,一黑一白,一美一丑,一善一惡,只需要放在一起,甚至不用任何說明,一眼就可作出選擇判斷。唐堯、虞舜由于他們光明正大,走在正道上而實現了國家的長治久安。正因為夏桀、商紂的放縱無度,走歪門邪道,最后弄得自己走投無路。
再聯想到詩人現實的處境,那些結黨營私的家伙們正茍安偷樂,國家的前途卻是一片黑暗。這個時候,詩人再一次展示了自己高尚的覺悟,他說道:“我不是怕自己遭遇不幸,而是擔心國家會傾覆啊。”
過去,在詩人看來是多么美好,圣君賢臣共同治理國家,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正面典型就是堯舜,反面典型是桀紂。而現實是令人沮喪的,小人結黨營私,國家一片黑暗。
沒有前途,沒有希望。只能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