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前言
《四庫全書總目》云:“詩至唐,無體不備,亦無派不有。”的確,唐代歷國二百八十九年,是詩歌的壯盛期,其間名家輩出、佳作紛呈,盛景空前。這個黃金時代像是一幅蓮步輕移、羅裙微動、俏貌倩兮的美人圖,而這個時代的詩歌則是美人娥眉之下的盈盈眼波,一顰一笑,便驚艷了時光,染紅了歲月。
唐詩所反映社會生活的深度和廣度更遠遠地超越了以往任何時代,舉凡國家時事、民生疾苦、生產勞動,歌舞藝術、自然山川、繪畫書法、宗教禮儀等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均被收在詩人的筆下。這一切便構成了唐詩特有的豐富內涵。
唐詩的形式豐富多彩,它不僅繼承了漢魏民歌、樂府傳統,而且大大拓展了歌行體的樣式;不僅繼承了前代五言、七言古詩之詩體,而且開拓了敘事言情的鴻篇巨制。可以說,唐詩基本上形成了包括五言古體詩、七言古體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在內的六種詩歌形式,用韻講究對仗和平仄,讀起來抑揚頓挫,和諧動聽,極具美感。
唐朝詩歌的繁盛景象并非平地而起,而是根植于前幾代肥沃的文化土壤。國家統一、政局穩定,經濟繁榮、國富民強,這是唐詩發展的現實原因。民族融合的大趨勢,促成南北、中外文化交流活動頻繁展開,為文學藝術的嬗變注入了新鮮活力。科舉取士增強了詩歌的社會功能,開明的文化政策與多元的哲學意識,把社會各階層人士紛紛推至詩歌創作的大潮中。唐詩如一顆珍珠,在這樣的歷史扇貝中孕育而生,綻放出奪目光彩。
時代是一幀濃麗但不俗膩的背景,詩歌是華美但不奢靡的舞臺,詩人是張揚但不傲慢的演員,而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的命運則是導演。在這場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劇目中,當事人用全部的熱情傾情演繹,唐詩也就因此如滔滔東流的江水一般,生命綿延不絕。這是一個朝代的至幸,也是后世的至喜。
時光流淌,詩歌已在書頁中漸漸長成了一朵不謝的花。后人循著它馥郁的香,一遍遍讓歲月回溯,一次次在這條由筆墨鋪成的小徑上旅行。一旦沉醉其中,便再也不愿醒來,抵達一個彼岸之時,落英繽紛,芳香四溢,以為這是終點,卻不曾想,這只是路上的一點點驚喜罷了,繼續上路,走過萬水千山抵達下一個彼岸之時,亦會領略到另一種不曾想象到的風情。在路上,走得多遠,驚喜便會有多大,“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盛宴總是如影隨形。或許,這便是唐詩無可言喻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