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后殖民文化批評理論源流

后殖民文化批評理論并不是突然出現的,“后殖民主義”是它產生的重要契機。所謂后殖民主義,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西方的殖民勢力從前殖民地撤走后,西方對東方進行的從經濟到文化的全球化、同質化的殖民過程。后殖民主義使東方國家感受到了文化新殖民(軟顛覆)的可能,從而激發了東方國家從文化的角度對殖民主義以至后殖民主義進行了一系列反思和批判的活動。

目前關于后殖民主義批評興起的時間,學界有不同的看法。一般認為在19世紀后半葉就已萌發,而在1947年印度獨立后開始出現。[28]從單純意義上的批評來看,事實上后殖民批評是和殖民主義開始的那一刻相吻合的;殖民地從反抗殖民者開始一直到把殖民者趕出去,都是后殖民批評的土壤。從這個意義上講,后殖民批評的萌發則要一直前推到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時。這是一個充滿了斗爭的漫長的能量積累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最開始后殖民批評還主要是在政治和經濟領域進行簡單的反殖民的明爭暗斗。真正深入到思想上對殖民主義進行深刻反思和反抗的,是從20世紀初黑人性運動(Négritude Movement)[29]開始的。正是黑人作家從種族歧視的角度出發深刻揭示了黑人的現實景況:他們不僅遭受著殖民者政治、經濟上的壓迫和剝削,還遭受著文化、思想上的非人的奴役。黑人代表著遭受殖民主義苦難的最底層的聲音,從20世紀初開始的一系列的黑人運動在世界范圍內獲得了極大的反響。因此,后殖民文化批評理論家巴特·穆爾-吉爾伯特在其專著《后殖民理論——語境 實踐 政治》第一章中即指出,“任何斗膽要編寫這些實踐歷史的人都可能至少要從20世紀初開始,要從這樣一些不同人物的著作寫起,像非洲裔美國思想家W. E. B. 杜波伊斯(W. E. B. Du Bois)和南非思想家索爾·普拉杰這些人。他需要研討各式各樣的文化類型,諸如像第一次世界大戰和20年代的哈萊姆文藝復興(Harlem Renaissance)以及四五十年代的黑人文化運動。這樣的一部歷史需要提到地理、思想和文化背景不同的各種人,比如大部分時間住在倫敦的特立尼達人C. L. R.詹姆斯,最初來自馬提尼克島但又是阿爾及利亞革命積極參加者的弗朗茲·法農,還有非洲的批評家齊努瓦·阿契貝、安塔·狄奧普,長期住在澳大利亞的印度史學家拉納吉特·古哈”[30]。綜觀目前的后殖民文化批評理論研究論著,如吉爾伯特所言,從黑人運動入手一直分析到目前的后殖民文化批評理論研究的這種思路,并試從這樣的思路開始對后殖民文化批評理論的淵源[31]和現狀進行一番梳理和剖析。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文登市| 大新县| 称多县| 新竹县| 句容市| 比如县| 恭城| 太原市| 肥城市| 昌图县| 罗甸县| 宝兴县| 营山县| 湘潭县| 田林县| 渝北区| 墨脱县| 湄潭县| 梁平县| 叙永县| 永顺县| 乾安县| 平罗县| 曲麻莱县| 水城县| 广德县| 永和县| 五华县| 莱州市| 正蓝旗| 凤山县| 洛川县| 仙居县| 尼木县| 长兴县| 建水县| 友谊县| 江达县| 长白| 辉县市| 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