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智慧機場的概念特點
1.3.1 概念
智慧機場目前還沒有統一的定義,中國民航總局《推進四型機場建設行動綱要(2020-2035年)》中將智慧機場描述為生產要素全面物聯、數據共享、協同高效、智能運行的機場。國際民航組織(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簡稱為ICAO)圍繞機場高效運行和容量提升,強調通過機場協同決策(ACDM)和全面機場管理(TAM),積極主動地規劃和管理機場運行的航班正點、效率和可預測性,更好地利用地面資源。國際航空運輸協會即國際航協(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簡稱為IATA)在未來航空旅行中提出了未來機場的概念和愿景,強調了圍繞旅客體驗,實現單一身份認證和服務的自助化、自動化。國際機場理事會(Airports Council International,簡稱為ACI)推出了機場IT計劃,涵蓋了廣泛的機場IT主題,例如數據交換,數字化轉型和網絡安全等。此外,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簡稱為FA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簡稱NASA)、歐盟委員會、歐洲航空安全局(EASA)、國際航空電信協會(Society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an Aeronautiques,簡稱SITA)等國際組織在相關的愿景、規劃、行動中都涉及智慧機場的概念,主要集中在打破機場與航管的界限、開發ACDM協同決策系統、提升旅客服務體驗、加強資源管理、強化安全措施、大量采用無人智能化裝備等。以上這些概念、構想和思路都體現了智慧機場部分特征,但都不夠全面準確。
本書認為,機場是城市的一部分,是一個涵蓋多類人員與空間的巨型復雜城市的基礎設施。參照智慧城市研究的成果,對智慧機場定義如下:充分利用大數據、物聯網、空間感知、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綜合運用交通科學、系統方法、人工智能、知識挖掘等理念與工具,全面覆蓋機場空側、航站樓、陸側區域,通過建設實時的動態信息服務體系,實施航班、旅客、行李、車輛的精細化、協同化、可視化、智能化運行與管理,從而實現機場各功能彼此協調運作,提高機場運行效率,進而為旅客提供良好服務,促進機場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機場新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