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營養保駕:胃腸肝膽不出錯
- 宋怡等主編
- 593字
- 2024-03-22 14:21:47
1.3 食物的“中轉站”——胃
食物通過“傳送帶”來到了“中轉站”——胃。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成人胃容量可達1500mL。胃的主要功能是儲存和消化食物,食物在這里會經歷碾磨、攪拌、消化、分解等過程,最終變成食糜,逐漸進入十二指腸,所以稱之為“中轉站”。胃就像口袋一樣,不斷變化形狀,在完全沒有食物的時候呈管狀,充滿食物時又呈球囊狀。

食團經由食管進入胃后,會先暫時儲存到胃的上部(頭區)。大約5分鐘后,胃的中部就開始蠕動收縮,它將食物有節律地向胃的尾部(幽門處)推進,每分鐘3次,從整個胃的角度來看,可謂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當食物到達幽門處時,通往十二指腸的“大門”——幽門括約肌會立即收縮,只有一小部分食物進入十二指腸,大部分食物又會回到胃中,等待下一次的蠕動。這種間斷性的蠕動可以讓食物與胃液充分混合,使食物得到充分的消化。

胃是怎么蠕動的?
食物前往十二指腸是有條件的,只有足夠小的顆粒才能通過“大門”。液體食物顆粒比固體食物顆粒小,所以通過的速度快;固體食物如果多咀嚼幾次后再吞咽,也會變小,容易進入十二指腸。同樣的道理,稀的食物比稠的食物消化得更快。不同的食物成分進入十二指腸的速度也不一樣。碳水化合物(糖類)速度最快,蛋白質次之,脂肪由于顆粒最大,所以速度最慢。一般來說,普通混合食物從胃里全部進入十二指腸差不多需要4~6小時。

只有足夠小的食物顆粒才能前往十二指腸,進行下一步的消化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