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章 世界是什么?

自從有了認識以來,人們對世界的考察就沒有停止過。可是究竟什么是世界?這個問題始終困擾著人們。

針對這個問題,人們提出了“本源主義”“自然主義”“秩序主義”“本質主義”“感覺主義”“經(jīng)驗主義”“觀念主義”“物質主義”“自然法主義”“神秘主義”“造物主義”“機械主義”“自然神主義”“理性神主義”“理性人主義”(啟蒙哲學)“自然人主義”(可以說包含馬克思主義、實證主義、唯意志主義、直覺主義、新康德主義等)“客體主體主義”(包含分析主義、揭示和顯現(xiàn)主義、現(xiàn)象主義、存在主義、西方馬克思主義、實用主義還有如今的包括結構主義和解構主義、自由主義等)。但是無論如何,這個世界究竟是什么樣子的,這些答案都不能說清楚,他們的立場也是各執(zhí)一詞。

不過,我更愿意相信一個“將既有懸置的主義”,世界是怎么樣的,這不是待我們去說的,而是待我們做的;我們懸置一切問題,但相信一切問題的存在,從而創(chuàng)造出自己所喜愛的天堂、極樂世界、逍遙之地、大同世界、共產(chǎn)主義世界。

詞匯表明著信念,語句則表現(xiàn)著方法,人類觀念到的這個世界確確實實地“既在”著,既能被言談著,也能被“記載”,更能被實踐著。觀念、物質、事件都現(xiàn)成地既有著,無論是在人的知識范圍之中還是不在人的知識范圍之中的,都在“既在”,“既在”已然包含了一切可能性與現(xiàn)實性。

我們不用“本源”;也不用“本質”或者“理性”、“感覺”、“過程”表述;我們“活著”!單單這個“活”字,就有著巨大的力量;對“小我”來說,活著本身就已然先天有一個世界了;對整個活著的“意識或者觀念“而言,物質世界也是同時伴生的。那么死亡呢?“小我”的死亡,使這個活著的“我”時常感受著分離的遺憾,卻又得到了結合的幸福;“大我”或者說“本心”,不同的主義可以提供不同的詞匯描述,與世界同一,因而也就“既在”著,“小我”的逝去帶不來永恒的失望,但是“永恒的失望”卻始終伴隨著“大我”而“既在”。“小我”的死亡,只不過是“既在”無法被完全掌握的恐懼,也可以說成是“明顯歸于模糊”的無奈。“本心”“大我”究竟是否有個目的,是難以言明的,但對于眾多的“小我”而言,真善美的價值是始終一以貫之的。

當我們用“靈肉二分”的矛盾對立表現(xiàn)著生命本身的張力時,縱然靈魂超越著肉體,肉體也無法一蹴而就實現(xiàn)靈魂。“小我”對自在“是無法歸正的”。“小我”的存在,從開始就一方面就既由于著物質關系,另一方面依存于類的進步;如果“類”(類還不是大我)彼此之間無法交流,無法形成社會關系,組合關系,共生關系,整體就不能超越;但是如果形成意識的存在,能夠被社會整體保留下來,我想,人類這個物種必然能夠以更關鍵的方式存在。

“小我”的理智、情感、欲望,互證著彼此的存在,而任何的“小我”都不愿意成為社會的這種“犧牲品”;“小我”和“人類”本身正是在這種依賴、而又疏離的狀況下互證著彼此的存在;而這種“互證”本身就象征著“自由”;越是專制、越是依賴、“小我”就越是喪失自身。

人的感覺并不完全真實,即使有所感覺,也未必就能夠相信;人總是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感覺也是一樣,感覺盡管能夠連接所有的“既在”,與“小我”相關的一切;可是已經(jīng)成形的相信會阻礙理智和情感的發(fā)揮;理智和情感憑借已經(jīng)不自覺的相信,成為了或者清晰的知識、或者模糊的幻想。比如:當“不適”成為了一種信念,而理性不能發(fā)揮作用的時候,情感就會用“神鬼之說”表述出這種體驗;盡管是幻想,但也算清晰;而當理性優(yōu)先發(fā)揮作用的時候,病理就是我們所探尋的第一問題。這就是人性內部的秩序性問題。而這信念之所以處在第一性的位置,正在于這其中的先驗人性結構。

人性,在任何時候,都依憑外物與自身結構而成形。自身因為相信部分而成為已知的結構;然而在人的整個生命過程中,卻要面臨無數(shù)的挫折和磨難,而且每個人的挫折和磨難都不同;所以,人總是怪罪自身的過錯、怪罪自身那真實卻又無效的部分;要真誠地接受“本心”的現(xiàn)存全部,這樣才能依憑“人性”去更改“本心”。“本心”和“人性”的關系就在于“小我”和“類本性”的關系。“本心”由于人性的不連接,因而總是會重復的犯錯;“人性”因為先驗的結構,因而總是一再地形成一種“所謂的時代精神”“人人都接受的普遍的共識的相信”;然而在這之后,卻難以在相同;因而,我相信,如果未來人腦植入了計算機,就能在更多的程度上塑造相同的信念;人類的進步,就在于這相同信念的進步上;當然人類的個體不同,也在于不斷成形的新的信念;這就像一座相信之山一樣,不斷地從那白板上形成錯落的群山和河流。當然這個比喻很不恰當,畢竟,相信的結構并不是重復形成一個感覺圖景或者縮小的等比例模型。

我認為,我們中國之所以沒有形成堅定的宗教信仰,西方宗教信仰的根本在于本體論,古希臘精密的本體論用理性創(chuàng)造了一個理念的世界,是者畢竟不動的同時,非是者卻在恒常運動。基于這種精密的本體論的構建,人就能無限地依賴某一個幻象。歐洲人將這個幻象稱為上帝。但咱們中國的圣哲并不相信上帝,咱們中國的圣哲強調天,這是理性的覺醒,但并沒有形成幻象。孟子認為士人無論在什么條件下,都有恒心;但是小民卻不能做到,他們必須依賴環(huán)境才能持之以恒。幻象形成的原因人的依賴性與有限性還有迷惑性。

正因為并未被這些東西迷惑,我們的圣哲總能知道往哪條道路才最合適,當然小民是小民。我認為咱們高明歐洲的地方在于我們并不受迷惑。而咱們弱項的地方在于我們不能理解知性的邏輯。

在我看來,圣哲知道世界,他們只承認所有看到的現(xiàn)成既有,因而他們也有一種本體論,這是讓他們的傳承者學到主要目標,而不會困惑在一個虛假的世界。我思考很久,認為他們呢有一種“天下本體論”這種本體論只承認真實的存在。能看得到的天下/歷史,就能享受生活,就能在當下生活中活出理想。因為,只有見聞觸才是涵攝形象的。

將形象超越表淺的呈現(xiàn),抽象地理解這個形象,就能同時抽象出來一個詞。天下這個詞,在不同人那里都是相同的,但是人的境界不同,所見就有層級高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西市| 甘德县| 巴塘县| 昌邑市| 安塞县| 凉山| 东光县| 嘉善县| 呼伦贝尔市| 大荔县| 民和| 赤城县| 类乌齐县| 凤庆县| 漳平市| 全椒县| 汾阳市| 临高县| 祁东县| 广昌县| 繁峙县| 凤翔县| 兴安县| 烟台市| 依兰县| 新营市| 辰溪县| 宁夏| 屏南县| 临猗县| 祁阳县| 巴马| 邢台县| 扶绥县| 天镇县| 五寨县| 彝良县| 台南市| 泰来县| 莒南县| 梅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