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圣丹斯電影節(二)
- 美娛:好萊塢1990
- 南區暴雨
- 2193字
- 2023-07-29 19:26:54
猶他州,美利堅西部的內陸城市,這里以獨特的紅巖地貌和豐富自然景觀享譽北美,例如著名的大鹽湖、拱門國家公園與紀念碑谷等著名風景地都坐落于猶他州。
而今年的日舞影展,圣丹斯研究所決定將開展地點放在鹽湖城,會場布置在鹽湖城中心,距離摩門教堂2英里之外的開闊地帶。
“我們想在影展的呈現方式上做一些改變,今年約有8900部作品報名參展,參展人數接近十萬,其中有來自20多個不同國家的影片入圍,與會媒體更是接近900多家。”
“由于規模高出去年不少,我們放棄了繼續在帕克城開辦室內會場的想法,電影串燒影院恐怕容納不下這么多人。”
“更重要的是,年初的氣候非常好,暴雪期過去之后,接下來的半個月鹽湖城都將被陽光籠罩,這給了我們開辦室外影展的天氣條件。”
接受電視采訪的是斯特林·凡·瓦格倫,這位40歲出頭的電影人以拍攝兒童電影而聞名,也是圣丹斯研究所的成員之一。
如斯特林·凡·瓦格倫所言,圣丹斯電影節的知名度雖然比不上奧斯卡與歐洲三大獎,但作為北美電影圈內少有的新人上升渠道,它依舊受到媒體青睞。
1月17日,在電影節正式開展前夕,基利安在邦多·福德的引薦下與斯特林碰面。
“很高興你們選擇日舞影展作為《低俗小說》的首映禮。”
斯特林的愉快言辭讓基利安有點兒驚訝:“說實在的,我以為您會不滿。”
這是距離摩門教堂最近的一處咖啡館,從明亮的玻璃窗戶內西看,能夠窺見日舞影展龐大的室外會場。
斯特林笑道:“日舞影展鼓勵低成本創作和獨立剪輯,但也有92%的新銳導演選擇在影展上首映影片,這些片子中并非人人都是處女作,也有的已經被發行商看中,但選擇在電影人齊聚的會場上先聲奪人。”
“不過由于新人導演的執導經驗不夠豐富,他們在劇本設計、鏡頭剪輯與拍攝手法方面難免會有漏洞,這是可以理解的,但影評人們會尖銳的指出這些問題,讓上展影片陷入毀譽參半的境況。”
“所以,一般有了大規模發行渠道的新銳導演不會想擅自上展,尤其像你這樣,已經有了試金石這樣的大公司做靠山。”
基利安和老福德對視了一眼,接著說道:“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說,我一直很想把自己的作品帶進日舞影展,在南加州大學學習影史的時候,我就對猶他州充滿向往——我曾想把處女作帶上圣丹斯電影節,可惜那時已經過了上展日期。”
“大名鼎鼎的《落水狗》,我聽說過。”斯特林笑著插嘴。
“對,落水狗,”基利安也隨之一笑,“第二個方面是,我想用圣丹斯電影節來檢驗《低俗小說》的商業價值,一旦成功,影片的后續宣傳甚至不用費多少力氣,這是一個天然的、巨大的宣傳平臺。”
斯特林回應道:“我在接到唐納德的電話之時也不免吃驚……聽他的口氣,《低俗小說》似乎想在最后一天壓軸上映?”
“是的,”基利安篤定道,“我們要在最后一天上映,作為觀賞性影片壓軸上映。”
隨后,斯特林帶兩人參觀了日舞影展的正式會場。
由于圣丹斯電影節自80年代起就屬于猶他州政府的經濟立項,鹽湖城的室外場地租借得到了大力支持,整個會場占地廣袤,周邊用于安排停車與出行的支向道路租用也迅速通過道路安全局的審批。
鹽湖城地方區劃警署甚至有專人維護道路安全,避免在風聲鶴唳的1991年之后出現安全襲擊事件。
當然,斯特林在敘述這些瑣事的時候,基利安的目光更多被會場中央那塊巨幅銀幕吸引。
這是一塊由寬銀幕工藝制作而成的主放映屏,白布遮擋的后方,金屬材料、硫酸鋇與半透明材料制成了有漫反射功效的透射銀幕。
肉眼望去,它的規格大致屬于70mm寬片寬熒屏,畫幅寬高比為2.2:1。
這種大型銀幕畫面質量極佳,再加上環繞立體聲,將賦予觀眾極為震撼的觀影體驗。
基利安已經能想象到,在一個漫天星夜的晚上,面對一塊如此碩大的銀幕,聽著激動人心的臺詞和音效,將是多么完美的觀影體驗。
類似的主銀幕共有三塊,用來播放入圍圣丹斯電影節各類獎項的影片。
而其他沒有獲得入圍許可的影片,則在附近另外租用的室內影廳進行播出。
……
第一天,1月18日的當晚,在令人亢奮的開幕式之后,主銀幕上開始播放今夜的第一部影片:亞歷山大·克羅維爾執導的故事片《迷茫困境》。
在這之后,紀錄片《時間簡史》和《尋找克里斯塔》。
巨幅銀幕的聲光效果沒有讓基利安失望,即便是隨后登場的兩部紀錄片,在銀幕播放效果的加持之下,也讓基利安有了繼續看下去的想法。
然而,掃興鬼總是恰到好處的出現。
“老實說,這幾部片子沒有讓我看下去的欲望。”
遠赴鹽湖城的劇制班子除了基利安,只有麥克·亞當與克里斯托弗·諾蘭,連制片人勞倫斯·班德都沒有趕來的欲望。
基利安示意了一下麥克:“不要在這里貶低任何一部片子,它們都是年輕人的心血。”
“我知道,我知道,我只是作為一個觀眾說出看法。”
“紀錄片有它自己的意義,我們沒必要從商業角度評價它們。”
整個主會場人潮涌動,斯特林·凡·瓦格倫沒說假話,參與日舞影展的電影人和媒體人簡直多如牛毛,室外主會場里幾乎摩肩接踵。
“在這里好像學不到什么,”諾蘭有些氣餒,“我以為會看到新人導演們天馬行空的點子在銀幕上相互碰撞,創作激情和無止盡的靈感火花在日舞影展上閃耀,然而……”
“這才是第一天,”基利安安慰他道,“說不定后面幾天會有你想看的片子。”
——這才是九十年代初的電影圈下層現狀,新人們仍然執著于文藝片與紀錄片,盡管有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珠玉在前,商業片熱潮依然還沒被掀起。
“我終于知道你為什么能夠一炮而紅了。”
聲音來自后方,基利安轉頭望去,看見了老熟人。
勞拉·米倫,她顯然失去了采訪的激情。
“《低俗小說》在哪一天上?”
“最后一天,壓軸的那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