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書法美學 史學與批評

當代書法美學、史學與批評

編者按: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內包括書法藝術在內的學術界出現了一個很鮮明的轉變,即“思想淡出、學術凸顯”,書法美學、書法批評的研究遠遠落后于書法史學。針對這一學術現象,學術界一直關注并思索著其出現的原因、所導致的現狀以及未來的走向。本刊邀請毛萬寶與姜壽田兩位學者展開專題對話,以期對這一問題的探討有所深入。

一、書法美學:何時東山再起?

毛萬寶:書法美學是一門非常年輕的學科,如果從1926年梁啟超所作《書法指導》講演算起,至今還不到一百年。對此,可分三個階段去把握。第一階段始于20世紀20年代,止于20世紀60年代,主要使命在去爭取書法的生存權。這一階段,參與者們對書法美學僅偶爾涉及,整體成果還十分有限。從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進入第二階段,該階段以探討書法是一種什么性質的藝術為主題,旁及書法審美心理、存在形式、審美范疇、審美特征、美學地位和欣賞機制等一系列問題,參與人數眾多,推出的成果也異常豐富。再從80年代中期,書法美學探討跨入第三階段,有部分學者開始重點思考書法不同于其他任何一門藝術的獨特性質,極大地推動了書法向自律化方向發展。這時,只有這時,書法才成為人們心目中的高級藝術門類,與繪畫、音樂、舞蹈、建筑、文學等平起平坐。

姜壽田:書法美學作為學科形態具有西學特征,但這不是說中國書法不存在美學,而是說作為現代學科形態的書法美學,在學科體系、審美范疇方面受到西方藝術哲學的范式影響。事實正是如此。在20世紀80年代,當中國書法試圖擺脫意識形態轄制,尋求本體獨立,但卻無法獲得本土語境的理論支持的境遇下,恰恰是書法美學為書法本體地位的確立和書法美學性質的闡釋提供了合法化學理支撐和理論支持,并由此開啟了當代書法理論與當代書法創作的新紀元,使當代書法理論擺脫了述史考據的單一化舊學特征,而具有了新學特征,同時,書法創作也獲得了時代感和現代性審美特征??陀^地看待書法美學在當代書法史上的啟蒙作用,應當承認,沒有書法美學的確立和介入,當代書法史便不可能迅速實現由古典向現代的審美轉換。更為重要的是,沒有書法美學的合法性闡釋,當代書法便不能獲得主體性地位,就不可能在藝術本體論意義上獲得合法性。

毛萬寶:書法美學的作用是相當大的,再言之,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書法美學有力回答或駁斥了當時社會精英普遍以為書法不是一門藝術的質疑,使得那時的書法仍繼續得以在部分文人中堅持著,沒有讓書法的命脈中斷于那個多災多難的年代。改革開放后的書法美學,更是為書法熱的全面興起吹響了號角,提供了學理層面上的不可或缺之支撐。然而,從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開始,書法美學走向沉寂,大部分學者都不再堅守書法美學陣地,極個別繼續搞書法美學者,亦缺少創造性,而在那里作自我重復。那么,是不是書法發展自身不需要書法美學了呢?我認為不是這樣。恰恰相反,現在書壇存在的許多問題,比如一窩蜂學“王”、審美標準喪失等,都是書法美學所必須面對和解決的。所以,我們的書法美學應盡快東山再起,只有這樣,才能確保當代書法的可持續發展。

姜壽田:書法美學不僅從宏觀藝術哲學和本體論層面為當代書法提供了學理支撐,而且從書學研究方法論層面對當代書學的現代性轉換提供了契機。由于書法美學兼具學科與方法論特征,所以以書法美學為契機,書學研究領域開始大量引入西學方法論,如接受美學、符號論、闡釋學、結構主義、存在主義等等,從而從根本上改變了書學研究的整體特征與風貌。從根本上說,它對于提升當代書學的整體地位與當代書學與人文學科的對話能力,以及推動書法學學科建構都是功莫大焉的,它從整體上顯示出當代書學的理論品格。

?

?

二、書法史學:豈能一枝獨秀?

毛萬寶:當代書法史學的繁榮始于20世紀90年代初。受整個學術思潮影響,80年代讓書法美學唱了主角,直到90年代初大家才把注意力轉向書法史學。除此而外,書法史學的繁榮,還得到了如下三方面因素的大力支持:一是全國各大書論會特別是由中國書協主辦的兩年一屆“全國書學討論會”,由于他們的評委絕大部分搞書法史學,自然使得每次評審結果都是書法史學類論文占據著入選、獲獎數的三分之二以至五分之四以上。二是書法報刊與出版部門,亦對書法史學類文章、專著大開綠燈。三是高校書法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的畢業論文,為了能在短時間內速成,絕大部分皆選擇書法史學類題目。

姜壽田:李澤厚概括20世紀90年代學風轉換時曾說,思想家淡出、學術家凸顯。90年代之后,受文化界學術轉向的影響,書學研究領域開始抑制理論研究,包括史論、書法美學研究,而大力提倡個案、史學考據研究。書法學科包括書法史學作為后發性學科,從學科積累層面,在史學研究上強調史學文獻實證考據,以及資料的梳理,包括注重史料考據基礎上的個案研究本無可厚非,這對推動書法史學學科建構、推動書法史學研究的深化是具有積極意義的。不過,如矯枉過正,將史科考據強調到不適

當的程度便出現問題了,不利于當代書學的格局平衡與良性發展。目前書學領域的非常態是史科考據的述史模式構成籠罩性影響,不僅如此,學科的獨大,使史料考據的述史模式或為書法史學研究包括書法理究的唯一正宗。質言之,史料考據不僅取代了書法史學的多元化理路并且取代書法理論的多元形態而成為書學理論的代名詞。我認為這種價值取向與書學現象是理論與學科劃界不清造成的,也是極其偏狹的。這種研究狀況也只有出現在書法研究領域,而在歷史學、文學史、哲學史研究領域皆不會出現類似狀況。在文學史研究領域,文學史研究與文獻考據是兩個不同的研究領域,文獻梳理與史學闡釋分別由不同的學者來做。因而,也就根本不會出現學術上黨同伐異、相互貶低的情形。就文藝學科形態而言。文學史、文學理論、文學批評構成一個完整的學科形態,在這里不存在一種研究高于或低于另一種研究的情形。事實上,在人文科學任何一個研究領域,某一種研究方法與價值取向都不可能是萬能的。對具有現代開放性品格的書法學科而言,保持書學研究形態的多元化取向是十分重要的。當代書學不僅僅需要史學考據,同時還需要書法學學科理論,書法文化學、書法闡釋學、書法美學、書法批評、書法比較學等等。既便在書法書學研究領域,也需要價值取向的多元,除史料考據外,也需有立足文化史、思想史的書法史,側重風格學立場的書法史。由此,不難得出結論,將書學研究僅僅拉向一元獨斷的述史考據是多么偏狹和缺乏學理。

毛萬寶:然而,書法史學的繁榮卻是一種畸形的繁榮,主要表現在其內部構成不夠理想,重史觀、重闡釋的書法史學成果寥寥,而重考據、重資料的書法史學研究卻一枝獨秀。其實,重考據、重資料不過是對清代乾嘉學派治學方法的延續而已,自身并沒有多少創造性。它對書法史學來說,是必要的、重要的,但作用只體現在研究的準備階段,至多是前階段。研究的后半階段或主要階段,無論如何都得把重心轉向史觀確立與對書史現象獨到而深刻的闡釋,并進而對某段書法史作出宏觀的規律把握及描述,談經驗、談教訓,為當代書法盡量提供一些借鑒。如果一味沉溺于考據、沉溺于所謂“作品時空定位”,對資料以外的東西一概不感興趣,那我們的書法史學就將永遠進入不了真正的繁榮。

三、書法批評:廢話還是箴言?

毛萬寶:由于各方力量的配合,近二十年來,書法批評已有了長足進展,在有關研討會、有關報刊與有關出版物上,我們都能看到書法批評的活躍身影。這些書法批評,或指向書家及其作品,或指向當下創作思潮,或指向當下展覽機制,或指向最新書法理論著述及觀點,或指向當下書壇的各種弊端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讓廣大書家與書法愛好者曉知內情、明辨是非,有力促進了當代書法的健康發展。

姜壽田:書法批評是書法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聯結書法史與書法創作的中介。從書法思想史與批評史角度而言,書法史始終存在書法批評的參與,并以此保持書史的活力以及思潮的推演,失去書法批評的參與,書法史將陷于停滯。

對當代書法而言,書法批評更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從20世紀80年代書法復興以來,當代書法發展的每一個重要階段都有著書法批評的廣泛參與??梢哉f書法批評構成當代書法的形塑力量。不過,進入20世紀末以來,隨著學術的分化和市場商品邏輯對書法領域的宰制,書法批評遭遇空前困境,已處于失語邊緣。書法批評家對書壇已難以發出有力量的聲音。當代書法已陷于自說自話的境地。

毛萬寶:不過,書法批評紅紅火火展開之際,有相當多的被批評者,卻采取了或漠然或對抗的態度。所謂漠然,就是視而不見,充耳不聞,把批評意見統統當成廢話,一

切我行我素。比如胡亂吹捧當代書家的怪現狀,盡管批評家再三指出,但至今仍然大行其道,再如書協組織官僚現象,盡管屢遭公開怒斥,但愈演愈烈的勢頭并未得到絲毫之遏制。至于對抗,就是把批評意見看成與自己“過不去”,砸了自己的“牌子”,斷了自己的“財源”,于是,反應溫和者便立即找人撰寫反駁文章,宣稱某某批評文字一派胡言,我的所有表現都是合理的,誰有資格來批評我?良藥苦口利于病,批評的話雖不怎么中聽,但若視之為箴言,并由此深刻反省一下自我,正視自己存在的不足,我想,一定會讓自己不斷前行而最終實現更大的輝煌。

姜壽田:確實是這樣,在面對書法家個案批評方面,書法批評遭到的阻力更大。由于整體書法文化生態環境的惡化,批評家對書家的批評困難重重。這主要是因為,書法家對書法批評有著本能的抗拒。從藝術層面來看,這分明表現出藝術上的不自信。事實上,真正的書法批評并不是批判,而是立足學理層面的價值評判。如果書法批評是站在更高的史學層面的話,那么,這種書法批評對書家而言無疑是具有啟示意義的。因而在正常的書法批評狀態下,書法家與批評家應構成良性的互動,不過,這種批評與創作理想在當下還很難實現。

另一種堪稱致命的情形是,書法組織的某種官僚化傾向,導致一批不具備書家資格的人混跡書壇。他們雖然缺乏創作才能,書風低俗,但卻由于掌握某種話語權,而大肆炒作,造成書壇的混亂,也使得書法批評難以真正展開。在很大程度上,當代書法批評的尷尬未嘗不是當代書法的尷尬。一個批評無望的時代,書法創作也不會有望。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原市| 营口市| 新津县| 洛浦县| 汤阴县| 伊吾县| 延庆县| 福州市| 十堰市| 广东省| 连山| 科技| 嫩江县| 南雄市| 普陀区| 班玛县| 罗城| 西林县| 桂东县| 龙海市| 安吉县| 忻州市| 合水县| 汪清县| 班玛县| 普陀区| 上栗县| 眉山市| 随州市| 乌海市| 宣城市| 黄龙县| 大同市| 连城县| 马山县| 改则县| 肥东县| 平舆县| 鸡泽县| 那坡县| 泊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