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在高職院校素質教育
- 那封特殊的信
- 寒冰作家
- 3343字
- 2023-06-23 20:17:48
關于美學教育在高職院校素質教育中的思考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美是無所不在的,和其他事物一樣,有著不以人的客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美學教育是現代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知識經濟時代里,世界各國都在倡導素質教育。要培養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一代新人,僅靠傳統的德、智、體教育顯然是不夠,難以勝任的。他們必定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科學與人文的和諧統一、理性觀念與藝術精神的和諧統一、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的和諧統一。
總統:
一、素質教育在高職教育中的必然性
素質教育是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是依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學生個性,注重開發人的身心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征的教育。高職教育是以培養具有一定理論知識和較強實踐能力,面向基層、面向生產、面向服務和管理第一線職業崗位的實用型、技能型人才。高職院校中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素質教育是新時代的需要,更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需要。中國高教學會會長周遠清強調:“對一個人來說,還有一個比知識、能力更重要的東西,或說使人的知識、能力能更好地發揮作用的東西,這就是素質?!?
(一)高職教育現狀分析
在我國的傳統教育理念中,美育的地位向來不高,不受重視。目前國內高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過度強調高技能而本文由論文聯盟
(二)素質教育在高職教育中的重要性
高職教育以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為目標,這就必然要求高職院校進行素質教育。實施素質教育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和迎接國際競爭的迫切需要。雖說現在我國國力在日益強大,經濟在飛速發展,但是面對我國這樣一個人口多、底子薄的發展中國家,如何把沉重的人口負擔轉化為人力資源的優勢,是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所在。國民素質的提高必須依靠教育,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優先發展教育,而且必須實施素質教育,惟其如此,才能實現發展教育的根本任務,提高民族素質。
二、美學教育在高職院校素質教育中的重要性及作用
“美學”的英文aesthetics,德文aesthetik,源自于希臘的cncotrnos,是關于感覺性的學問的意思。所包含的內容很廣泛,主要內容就是研究人類美感的客觀條件和主觀分析,以探索“自然”和“藝術品”的真美為中心,以建立美的原理為目的,以設定創造藝術的法則為應用。
美學教育就是研究怎么樣使美的感覺深入到平民的社會生活和個人生活中。它分為狹義和廣義兩類,廣義上說,是泛指自覺的一切審美活動本身所具有的感染人、影響人、陶冶人的教育功能,及社會、學校或家庭有意識地利用審美的特點對人進行的種種教育活動。狹義的美育專指“藝術教育”,一般的定義是認為美育指“美感教育”、“審美教育”、“審美觀和美學素養教育”等。在高職院校中,美學教育是讓學生懂得什么是美,去教育、美化學生的身心。如今,國家推行的素質教育得到很大程度的發展,美學教育也得到了國家和學校一定的重視。
美學教育是現代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當代精神文明建設的客觀要求。在高職院校中全面開展美學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擴展學生視野,全面提高思維能力??茖W研究過程需要邏輯思維,也需要想象思維,它們在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過程中有著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藝術和美學可以開發人腦的創新思維,較大地活躍人的右腦,激發大腦潛意識的創造靈感,它使左右腦的溝通快捷有效。協同促進創新思維的形成和發展。美學教育對大學生的人格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有著重要的作用。美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價值,它具有形象性、感染性、功利性特征。它在陶冶人的心靈上有著以形悅人、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作用。美學教育有利于陶冶學生情操和提高審美能力,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和全面發展。它可以給學生前進的動力,是學生豐富自己生活的源泉,增強學生的生命活力,因此,美學教育成為必要,它在人天生美感的基礎上,去發展學生的審美能力,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教育的使命在很大程度上是讓學生看到美、習得美;讓學生感受美、欣賞美;讓學生發現美、創造美。這樣的教育,其本身也才是美麗的。美是對象,美是能源,美是養料。
三、美學教育在高職院校素質教育中的實施
(一)思想觀念的轉變
目前人們對素質教育的內容及方法的認識還比較模糊。我們首先要在觀念上進行轉變,改變在高職院校中重視技術的教育而忽視人的精神和價值形成的觀念。在高職院校中因技術化的傾向而導致了人才的片面發展和人文精神的嚴重滑坡。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加大素質教育力度,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
(二)強化人文學科建設,采取多種形式實施美育
思想政治教育課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等方面有著它的學科優勢。隨著社會發展,學生價值觀念日益金錢化和極端個人化,思想政治教育課不受學生歡迎,不被學生重視,削弱了其在學生品德形成過程中的價值導向作用。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根據各自所教學科的內容和特點,在講清知識的同時,努力挖掘其內在的審美因素,將其滲透在教學之中。這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又能促進學生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的發展,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審美素質。另外,組織學生定期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參觀學習,不斷深化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通過多種形式的課外活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三)引導學生欣賞和創造藝術美
藝術教育是美育的主要內容。開展多種形式講座。例如美術欣賞、音樂欣賞等,以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使學生經常受到高雅藝術教育,獲得美的享受。藝術本身是一種直覺的思維,科學研究中有些不確定的東西,想往前走往上攀,不能按固定的程式演繹。這里,需要正向思維,也需要反向思維和多角度思維。從一定的意義上說,人的思維的張力越大,想象空間越大,越能推動科學思維,取得超常成果。
(四)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和教學內容的改革
首先將美學教育融合到專業教育之中,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美育知識,促進文化素質的提升。其次,是增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加強高職院校學生心理素質教育,通過課堂學習,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再次,教學計劃是體現辦學指導思想,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總體設計,是學校組織教學工作的依據,因而高職院校的教學計劃十分重要,它決定學校能否培養出社會真正需要的綜合型人才,是高職院校開展素質教育的核心。在進行課程重組、開發的同時,應全方位深入挖掘教材深蘊的外延教育因素,科學處理,進一步更新教學內容,加強不同學科之間的交叉與融合,使之更富于現實感和時代感,在提高學生文化素質,促進個性發展,使之成為綜合型合格人才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教學由重技能輕美學向科學美學相結合轉變,這就要求教師有很高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教師全面提高自身素質,積極參加培訓,積極探索改革美學教育的教學方法,教學中充分挖掘哲學及美育因素,以此舒展學生思維,開啟學生心靈,促進學生知、情、意協和,追求人生真、善、美。
四、結語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我們說美感是天賦的,然而,天賦的真、善、美處在本性的低層,只作為種子而存在,后天強而有力的開發者即教育。由此,教育生長出美是必然的,美學教育是素質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環節,我們必須要更新教育理念,改變教學思路,革新美學教材,豐富教學手段,優化教學環節,突出美學思維的藝術特色,提升學生美學素質和職業生涯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