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大唐軍人的正義
- 大唐:史上第一藩王,坑你沒商量
- 藕大
- 2061字
- 2023-08-11 12:09:48
李二皺眉道:“這樣的話,就會讓官員們失去對軍隊的控制,到時候,他們就會陷入一片慌亂之中。”
“不!”李天命驚呼一聲。
李誠凡道:“一個是平民的權力。”
“是嗎?什么?”
“涉及到國際事務。”
“此話怎講?”
“這就是大唐出征的權力。”
“嘶——!”一聲凄厲的慘叫響起。
李二還是頭一次聽到“外事”這個詞,不過李誠凡三言兩語就讓他感覺到了一股殺氣。
在談判中看似雞肋,但在實際應用中,絕對是一件強大的武器。
比如,軍方要進攻一個國家,政府認為可以通過協商解決,但如果涉及到軍事上的權力,軍方就會老老實實的回去。一個將軍,要什么軍功?哈哈,我們的官員說不行。
若是說訓練權力僅僅是讓平民掌握了軍人素質的優劣,無法發揮出應有的控制性。
所以,“與外交關系”是一柄懸掛在軍官頭上的利刃,要拿到軍功,就得聽官員的話,不然,就算你毀了整個世界,也沒有任何意義。
這兩種方式都有各自的作用,說白了就是一種政治和軍事上的均衡,最關鍵的就是權力的分配,誰有權力。
但無論如何,這兩個辦法都能讓文武雙全,讓皇帝擁有絕對的掌控力,不至于讓大臣們調動兵馬。
這兩個辦法一出來,李二的歷史局限頓時被打破,束縛著他的雙手和雙腿都有了用武之地,和李誠凡聊了幾句,他立即明白了權力劃分的優勢,根本不需要李誠凡的指點,他的肚子里已經有了七八個想法。
李誠凡不知道李二會怎么做,也不知道他會怎么改進。
只是當晚,李二將大唐所有的重臣,包括長孫無忌,房玄齡,尉遲敬德,翟長孫,全部都召集了起來,甚至就算是正在開采煤炭的程咬金,也接到了李二的命令,要他盡快返回。
接下來,就是七、八日的爭執和退讓,就像程咬金回到戰場之后,兩儀殿內又打了好幾場,最后,李二終于想通了,打算在新年的時候,在朝堂之上,發布一道圣旨。
無論圣旨中的內容是什么,李誠凡都能想象得到,從古至今,大唐李二統治的那個年代,文人墨客不再對武將發號施令,武將們也不再叫囂著要殺人。
李誠凡沒有注意到更多的細節,比起那些大唐的最高層的官員,他只是一個在權力斗爭中摸爬滾打的人,他只是一個在政壇上摸爬滾打的菜鳥,出了一些餿主意,但要說到運用,恐怕沒有一個知府能做得出來。
渭水岸邊的巨型鋼鐵工廠,源源不斷地提供著大量的糧食,大量的新型農用器具被制造了起來,再加上訓練有素的士兵,就像是一支蝗災軍團,大量的莊稼被收割。
與飛蝗不同,糧食并不會被吃掉,而是被送到了人們早就準備好的糧庫中。
在《大唐皇家仙報》、《學院雜談》等媒體的炮火下,大唐民眾終于明白,那些在田地上幫忙收割莊稼的士兵,并不是為了搶奪他們的糧草,他們更像是在保護自己的士兵。
那兩個被李二申訓的記者頭目都快哭了,他們從自己的辦公室走了出去,帶著紙筆和本子,沖到了前線,開始了他們的工作,巴之恨不得將他們的事跡全部翻個底朝天。
但他們所能看見的,也不過是零零碎碎的一小部分而已。
接受了指導者教育的軍人,遠不是舊時代的軍人能比的,他們臉上的慈祥之色,就像是秋天的泉水,在平民們的心中流淌。
如果說之前他們看著士兵們幫自己擴建糧倉、收割莊稼,還會認為這是一場表演,但現在,那些士兵用手指一點點地從地面挖出谷子,裝進自己的籮筐中,“裝逼”二字還沒有傳開,就已經從大唐的歷史中消失了。
尤其是在收獲的第七日,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將他們一年的努力都給破壞了,李二百連忙命令將士們頂著狂風暴雨,在雨中拖著一塊塊從技術開發區里運來的熱氣球,看著士兵們堅毅的目光,看著他們身上的汗水,他們已經把這些士兵當成了自己的親生骨肉。
要不然,哪個小孩會為了一顆嘴里的谷子,護著自己?
秋收之后,百姓們捧著雞蛋和涼水站在路邊,懇請那些回來的士兵給他們送上“重禮”,士兵們卻婉言謝絕,示意地跺了跺腳,最后形成了一張報紙,傳遍了整個大唐。
“大唐的軍隊是一支新型的兵馬,他的任務就是在皇帝的命令下,保護平民,但這并不是簡單的保護,更重要的是,他必須要從內部和外部進行全面的防御。糧草是人民的生命,大唐的士兵自然要守護民眾的口糧,房屋也是人民的生命,大唐的士兵自然要為他們修建房屋。”
“如此下去,大唐軍隊一出,所有人的性命和財產都不會受到任何的傷害!”
“這一次的秋收起義,總共有十六萬將士,其中有十二名大唐的護衛,也有數百名受傷的士兵,他們可能是被毒蛇毒死,也可能是被鐮刀砍斷了手指頭,但不管怎么說,他們的傷亡都不重要,和戰爭中的傷亡相比,這簡直就是一個笑話。”
“可是,對外戰爭,就是為了保衛人民,為了人民的莊稼,為了人民的勞力,為了人民的勞力,為了人民的生命,為了人民的生命,這有何不同?”
“你說過,士兵的糧食都是平民提供的,他們的衣服都是平民編織的,平民就是士兵的父母,如果沒有,誰會像平民一樣,為士兵做衣服,而不抱怨?所以,軍人就像平民的兒子一樣。大唐的軍人,就是人民的軍人!”
“另外,皇帝還下了一道圣旨,不管傷亡多少,都要按照戰爭期間的標準來處理,家屬也可以享受戰爭期間死亡的補償和福利。”
“在官道上歡迎將士,往年都是從戰場上回來的將士,但現在,他們的到來,就像是在迎接秋收兵,這樣的歷史,足以載入史冊,成為新老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