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簡史:人類文明的演進歷程
- 中國歷史研究院主編
- 998字
- 2023-06-16 10:42:01
5.多元一體中國形成
中國是人類起源的重要地區(qū)之一,也是世界四大古文明之一。在距今200萬年的時候,中國進入石器時代。在距今1萬年前,中國北方地區(qū)開始栽培粟、黍,長江中下游地區(qū)開始栽培水稻。中國早期的興隆洼文化、河姆渡文化等,因農業(yè)發(fā)展而出現(xiàn)人口顯著增加的狀況。在仰韶時代,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出現(xiàn)了面積數(shù)十萬乃至上百萬平方米的中心聚落,甚至出現(xiàn)了作為區(qū)域性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城市。聚落規(guī)模的發(fā)展和人口的不斷積聚,以及紅山文化女神廟、積石冢、大型祭壇、精美玉器等,都表明中國各地的人們正向著文明社會邁進。中國文明的起源地點,不局限于哪一個特定地區(qū),而是像“滿天星斗”一樣,遍布中華大地,逐漸向著統(tǒng)一的文明國家邁進。公元前3000年前后,黃河和長江流域的各文化進入中國早期文明發(fā)展期,主要包括后期仰韶文化、紅山文化、良渚文化、龍山文化、陶寺文化等。
約公元前21世紀,禹的兒子啟在中原地區(qū)建立夏王朝(約公元前2070—前1600年)。夏是中國中原地區(qū)歷史上第一個以國王為最高統(tǒng)治者的奴隸制王朝。一般認為,夏朝晚期的都城位于二里頭。夏朝最后一個王桀,荒淫暴虐,引起民憤,最終被商湯所滅。
商王朝(約公元前1600—前1046年)以相當成熟的文字甲骨文和燦爛奪目的青銅文化著稱于世。商朝的國都幾經變遷,盤庚遷都殷(今河南安陽小屯村)之后確定下來。遷都殷以后,商王朝最重要的王是武丁。他重視農業(yè)生產,在婦好等人的輔佐下,勵精圖治,屢興征伐,使商王朝更加強盛起來。商朝末代國王紂,窮兵黷武、縱酒享樂、虐待臣民,引起人民的不滿和社會動蕩。周是反對商紂王暴行的主要力量,周武王率領軍隊,在商朝朝歌(今河南淇縣)附近的牧野(今淇縣以南衛(wèi)河以北地區(qū))大敗商朝軍隊,這是滅亡商朝的一次戰(zhàn)略性決戰(zhàn)。

良渚古城復原圖

“司母戊”大方鼎

婦好墓出土的精美文物
中華文明在起源、形成和發(fā)展過程中,創(chuàng)造了豐富的物質、制度和精神文化,各種彩陶、青銅器、玉器、金器,制作之精良,工藝之復雜,內涵之豐富,無不顯示出中國先民的高超技藝和偉大智慧。這可從婦好墓的豐富陪葬品窺見一斑。婦好墓中有468件青銅物品,總重量達1600千克;還有755件玉雕、564件骨雕、5件精美象牙杯、11件陶器和6900個海貝。海貝很可能是遠途貿易的結果,也可能是禮物交換的產物。古代中國并非與世隔絕,而是與周圍地區(qū)進行著各種交往和交流,中國的粟、黍和絲綢等傳播到了中亞、西亞地區(qū),而小麥、家畜黃牛和綿羊、冶銅技術等經中亞傳入中國。